天天看点

雷军带着小米14逆袭

雷军带着小米14逆袭

作者 | 黄昱

历经近四年的高端市场探索,小米14终于让雷军扬眉吐气了一回,在苹果、华为统领的高端手机市场中杀了出来。

11月7日,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公开透露,小米高端机型14系列销量已超过100万台,目前缺货还是严重,正在催单。这再次验证了“小米14卖爆”的消息。

小米14系列于10月26日发布,10月31日首销,首销周期内销量就超过100万台,或创下国产手机销量超百万台的新纪录。

就这样,小米14又被送上了热搜。

自小米14系列发售以来,因其销售强劲,已刷新多项销售纪录。

11月1日,小米手机官微表示,仅开售后5分钟,小米14系列首销销量已猛增至上代小米13系列首销总量的6倍。

当天,雷军也亲自送上捷报,称小米14单品首销4小时(10月31日20时-24时),销量和销售额就打破“天猫、京东、抖音、快手”四大电商平台近一年所有国产手机首销的全天纪录,再次刷新销售纪录。

雷军表示:“目前订单超预期实在太多,加上双十一期间订单处理和物流都有压力,收获可能需要等几天。”

众所周知,这段时间的高端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先是有打响华为手机归回第一枪的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后有苹果iPhone 15系列,都紧紧抓住了高端手机用户的心智。

始终没有在高端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小米,这次推出的小米14系列凭什么能获得如此火热的销售?

配置“拉满”,价格反而降低,再加上首发搭载高通骁龙8Gen3芯片,以及最新推出的小米澎湃OS操作系统,这些都是小米14系列此次大卖的重要原因。

据悉,小米14和小米14Pro,起售价分别为3999元(8G+256G)和4999元(12GB+256GB)。相比上代小米13和小米13Pro的起售价3999元(8G+128G)和4999元(8G+128G),小米14的定价可谓是“加量不加价”。

可以看到,与同期发布的华为、苹果高端机相比,小米14系列仍主打性价比,最高配置版本为5999元。而华为Mate 60 系列的起售价为5499元,苹果iPhone15系列的起售价为5999元,最高配置版本都过万元。

就配置而言,雷军在新机发布会上也毫不客气,他表示,小米14相比上一代机型是跨越性的大升级,小米13对标的是iPhone的标准版,小米14则直接越级对标iPhone 15 Pro。

Counterpoint分析师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小米14的定价精准,其突显的性价比在类同硬件的产品中很有竞争力。

从小米14的配置到销量表现,有手机业内人士认为,小米今年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进高端。

在如今日益下滑、存量博弈的手机市场,高端化是手机品牌发展的重要方向,雷军也深以为然。

在今年8月的年度演讲中,雷军就表示,做高端,是小米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战。在这个问题上,小米不能有任何动摇,必须死磕到底。

他认为,这个行业有苹果、三星、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竞争极其激烈,面对强大的同行,小米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小米在技术上寻求突破,才能为小米的未来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小米布局高端之路从2019年开始,彼时雷军曾在小米发布会放出豪言,要进攻国内高端市场,“干翻华为”;两年前又正式提出了要“对标苹果”。今年已经是小米走“高端之路”的第四年了。

回看过去四年,小米推出了首款定位高端的手机——小米10,起步还算顺利,但后来推出的小米11就经历了很大挫折,小米12也没有达到预期,不过去年底发布的小米13收获了小米“十三香”的好评。

当然,对于小米来说,现在只能说是在高端手机上取得了阶段性突破,未来要在高端手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或占据主要份额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如今唯一能在高端手机市场与苹果抗衡的国产手机品牌就是华为,它在刚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时就是走高端路线。

在被美国制裁前,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的市场份额一度超过苹果。据IDC数据,2020年上半年,华为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600美元以上)所占份额约为44.1%,苹果为44%,小米以4%排名第三。

在华为后来沉寂的这两年,苹果在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一家独大。

从2022年以来,其他头部国产手机在高端旗舰机型的持续投入效果其实也开始显现,在中国600美元以上手机市场中,国产手机品牌份额开始回升至30%,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认可安卓手机品牌。

根据IDC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苹果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位居第一,占比达到67%,华为紧随其后,以15.6%排名第二,OPPO以4.2%排名第三,小米以3.7%排名第四。

Counterpoint分析师认为,中国手机品牌在中高以上市场会持续上扬,目前看小米在600美金以上不会有突飞猛进,但会稳步上走。

雷军也深刻感受到了做高端的难度,他感叹道,小米高端探索之路,是他最近十年最痛苦,但也是收获最大的成长经历。他指出,小米13的成功,来之不易,是小米第一次做到“从参数领先到体验优先”,是代表之作。

小米也由此总结出高端化方面的经验:高端无短板,从参数领先到体验优先,软硬件深度融合。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也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做好高端要求不管是外观,材质,颜色,还是自研硬件或是自研系统,都得做出有竞争力、可以吸引力消费者的产品。另外还要坚持服务的投入,对渠道的投入,自身品牌形象的投入等。

以高配低价和粉丝效应走出自己成功之路的小米,要继续在高端市场披荆斩棘,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坚定的投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