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作者:夏天的陈小舒

最近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文章《开学一个多月后,儿童精神科爆满》成为无数家长关注的重点,在孩子开学进入学校的两周后是儿童精神科医生们忙得最不可开交的时候。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孩子承受的压力超乎我们的想象,白天上学,晚上写作业,我身边很多同事的小孩晚上都睡得挺晚,甚至到十点、十一点的都有。这样的强度就算是成年人上班每天加班到这么晚也受不了,早就崩溃了。

网上有一位妈妈就在小某书上发帖求助网友们:孩子经常觉得压力大,我该怎么办?

“孩子今年上初三,大部分时候都非常乖,就是经常和我说学校里的课她听不懂,特别是数学,经常因为学不懂把自己逼得大哭,很努力的在学习也是学不会...我对她是没有在成绩上的要求的,就是她自己很会给自己压力,有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开导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苦恼,孩子情绪太大,也不是厌学,就是爱给自己压力,学不会就会说自己是废物......我该怎么劝导她?

这是女儿给她的留言:妈妈,最近上学压力好大,希望这周五你能帮我向老师请个假,陪我出去散散心,可以吗?我真的好累啊......

还有一位妈妈分享了孩子无法适应新学校的经历,一周哭了三次,哭到呕吐,说压力太大想转回以前的学校。

之前的学校比较宽松,还有无作业日,新学校的老师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和作业完成度,对作业完成情况不好会有惩罚措施,当天作业会要求重新再做一遍,孩子非常不适应,甚至半夜三更不睡觉不停从床上坐起来发呆,整个人都魔怔了。

除去这些繁重的课业,更让人窒息的那些让人看不懂的规定,各种离谱奇葩,早读必须齐读,午饭不能剩饭(扣班级分班主任钱),午休睡不着必须趴着。

我们现在的学校要求在校必须全天穿校服,体育课热了都不能脱衣服,如果外套里面不是校服的话!而校服只有短袖和外套,没有长袖t裇,要冷不冷的天儿只有挨着!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学校检查指甲,孩子本来甲体就小,检查不合规,说不让留白!每周日晚上都会给孩子剪指甲,也不是长得很离谱的、脏乎乎的指甲。孩子吓得说差点就扣分了,说给一次机会。

原来小学教室竟然是不许扔垃圾的。

去开家长会,班主任骄傲地说教室里虽然有垃圾桶,但现在同学都会自觉地把垃圾扔在卫生间。回家问孩子,果然说老师不允许把垃圾扔到教室里。匪夷所思,所以教室垃圾桶只是个摆设,摆着好看的吗?

我儿子这学期的生活老师还不允许孩子们睡前上厕所,就很奇葩,五年级了,之前四年,每年换一个生活老师,都是吃完饭从食堂上来宿舍,要统一洗手,需要厕所的上个厕所,再睡觉,我儿子说有几次都忍得很辛苦,老师不让上,非要到上课时间了去教学楼上,我看其他家长在班群了反映了,那个老师说为了统一管理就没了。

我初中有个规定,男生穿短裤的话要跟女生穿裙子时候一样,穿那种连着袜子的打底裤。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学校必须背透明书包才能进校......

网友评论,直接背这个进校门: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学校不让背书包上学,只让拿袋子装。

我们学校:

  1. 周一到周日全部穿校服(还能接受,两套换着穿,没问题)
  2. 把水杯全部放在教室外面(ok,勉强接受)
  3. 不准背包(完全不能理解)

    过程:半个月前,不让背书包,换手提包。一周前,只要是包都不准带,但是能拿塑料袋,说什么做到包不进教学楼(真的笑死,上学不背包),这周更绝,连塑料袋都不让拿,还说什么要联合各级部主任不定期检查。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为什么!学生要规定穿白鞋!

我儿子学校规定要穿白运动鞋,他一天就能把白鞋穿成黑鞋,开学2个星期,我买了4双给他替换了,平均2天就要洗一双鞋子,真的洗到我烦躁,刚好这几天下雨,鞋已经3双是湿的的啊,救命啊,有没有穿不脏的白鞋推荐一下,万分感谢,真的很想问,为什么不能穿其他颜色的鞋子。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安静的课间十分钟”。

在网络上,课间十分钟的话题讨论下,能看到各地的网友分享孩子们失去活动自由的经历,本应在自由奔跑的年纪却被困在这几十平方米的方寸间,让人如何不痛心。

课间的十分钟,不可以追逐打闹,不可以有任何体育活动,必须保持安静,只允许上厕所、节水,甚至有学校规定上一节课的老师拖堂五分钟,下一节课的老师早到五分钟,课程之间做到无缝衔接。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早在2021年,“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就曾成为讨论热点,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而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比例达到77.2%,高于初中的比例69.8%。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两年过去,情况似乎并没有得到改善,课间圈养日趋严重。

我儿子刚上一年级,连尿都要憋回来,他说喊老师就是说话会被叫去背班规。中午没有午休发作业讲作业。

在上学的外甥女说,他们学校课间是不允许跑的。在外面活动也不可以跑,会有高年级的专门值班去监督也不允许开展体育活动。

我儿子刚上一年级,要严格排队上厕所,严格排队上下楼梯,有老师在旁边死盯着,剩余时间在座位上坐着。

放学必须排成四列纵队,老师和小孩子们声嘶力竭地喊着一二一,不整齐会被教训,六七岁的一帮小孩跟机器人一样一点活力也没有。我小时候课间十分钟那可太快乐了,疯玩疯跑。

小学的时候下课不能跑跳,去厕所都有专门的路线,从哪进从哪出规定的清清楚楚。

上周四下午,信息课老师拖堂,孩子由于上厕所没赶在上课铃响起时回到教室。大约十名同学被数学老师堵在教室外面,在楼道里面罚站大约十分钟左右。理由是:这些孩子没有时间观念。

然后把孩子们叫到教室又进行了二次罚站!其间对孩子们使用:“你们不觉得丢人吗?”等侮辱性语言。

北京天津都是课间除了上厕所,不许出去,不能跑跳,不能大声说话,每天上学和坐牢有什么区别。

昨天儿子和我说他被班长罚站了,原因居然是课间10分钟他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我震惊了,我以为除了上厕所不能出教室,不能去操场跑已经很离谱了,居然还不能在教室溜达了?!

他说在操场走廊跑的同学都被罚站过。和朋友聊到课间休息这个事,我朋友说她儿子的课间10分钟除了上厕所,都是要求趴在课桌休息……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我们小时候课间十分钟都能出去跳会绳,玩玩游戏的啊!一节课坐40分钟已经很累了,课间十分钟跑跑跳跳才符合低年级的天性啊。

说起小学生课间这件事,有一天我特别好奇问我弟,为什么他身上一点都没受伤,然后开始回忆我一年级的时候伤没好就跑出去玩,摘四叶草翻单杠玩抓人,旧伤叠新伤伤口基本化脓还是要出去玩。

我得到的答案特别简单粗暴,我妈说他们没有课间,不允许走出教室,自然没时间受伤。

而且我还发现好多小学都开始施行积分制度。

我们杭州的同事女儿的小学就是施行的积分制度,某天她突然看到女儿被扣了2分,回来一问,原来是女儿课间的时候和同学咋操场上打闹了,学校规定学生下课不能在操场上玩耍打闹,所以才被扣了分。

除了课间不能在操场玩耍之外,女儿的学校还有许多扣分规定:上课的时候不能上厕所、不能在走廊跑步、吃课间餐水果不能走出教室、不能带花里胡哨文具。

但是具体这个积分制度到底是一个怎么运行制度她也不清楚,只知道要遵守规矩不被扣分。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这是网上一位家长分享的她初二孩子班级里的班规: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俗话说得好,每一个离谱要求的背后都有一个更离谱的原因和故事。

很多时候上面那些离谱的规定是因为出现过很多离谱的情况让学校和老师们无法解决,为防止再次出现这些极端事件从而做出这些一刀切的决定。

那么多的孩子,让老师们去一个个盯着完全做不到,无法保证每个学生的安全。一旦学生出事了,老师挨骂,领导挨骂,要是家长们还不依不饶地投诉或者要求赔偿,来几次就吃不消了,所以全都直接把学生当犯人看管起来。

小学生确实太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了,我儿子班上经常有同学发生磕磕碰碰,每年总有几个孩子发生伤害需要进医院的。学校非常害怕不依不饶的家长,干脆一刀切。

我们学校因为孩子下课跑,摔倒,赔了几万块钱了。

6年前我教的那个小学就这样,校长规定的,觉得这样大家都显得规矩听话,也不容易在走廊冲来冲去打闹发生安全事故,毕竟现在安全事故一点小伤家长就炸了学校。

今天走回小区,听到一个妈妈在打电话:我的孩子在学校受伤,不管什么理由,那都是学校的问题,哪怕给我家孩子处分,我就要搞到底,告到底!

那篇不让在教室里扔垃圾的帖子下也有网友解释:不理解是因为你不知道全班都在扔垃圾是怎样一个壮观的景象。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因为这些原因,孩子们的自由与空间缩小再缩小,最终变成一条条详细又死板的校规与班规。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自从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感觉孩子们的上课时间和作业量似乎是减少了,但是另外一些标准没有一起减让孩子更加辛苦。

孩子们的书本内容确实是简单了不少,作业布置地也少了很多,但是考试的难度并没有降下来,这样的情况让很多孩子感受到力不从心,出现压力过大的情况,明明上课都认真学了,题目还是不会做。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老师们也很无奈,试卷还是这么难,出不了成绩大家都着急,甚至有延时课这样的情况出现。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家长们开始自己卷自己,自己找习题、卷子给孩子做。还有学校因噎废食的各种奇葩规定,孩子在学校到底是来学习还是来坐牢的。

这样的多重夹击下,孩子们怎么会不抑郁,真的是一刻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孩子们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本意是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加轻松的童年,但是如果只专注于减少这两个环节,而不从大局出发降低考试标准,减轻升学压力,孩子们似乎无法真正减轻负担。

减负减负,不但要减看得见的负担,比如说作业、考试、课业的这些问题,也要减看不见的负担,比如那些死板窒息的无理规定。

方寸之间,被困住的学生与家长

让孩子成为孩子,不但能学知识、明事理,还能在阳光下肆意奔跑与大笑,我相信这是所有家长都愿意看到的。

比起假期鸡学习,我更更更在意这件事

“小舒,你不懂国内的小学生”

上了5节提高班,娃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