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少万兜鍪(散文) 作者:方遒

作者:怡情之页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好哇!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壮怀激烈:千古兴亡,滚滚长江,年少统兵,争雄曹刘。坐断东南的孙权孙仲谋,多么英雄了得!

其实,三国故事,魏蜀吴,曹刘孙,孙是最不会打仗的那一个。《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记载:孙权趁曹操西取汉中,与张鲁厮杀之机,亲自率兵攻打曹魏的东部重镇合肥。满以为以众欺寡,以多打少,定会轻松取胜。不料想在逍遥津中了埋伏,被魏军名将张辽打得损兵折将,死伤过半。孙权本人被包了饺子,差点做了魏军俘虏。“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年少万兜鍪(散文) 作者:方遒

这真是!人家曹操还远在千里之外的汉中,“年少万兜鍪”的江东统帅,竟打不赢人家麾下的一员部将。孙权上战场,怕应羞死!

不过话又说回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当年他的哥哥、东吴政权的主要开创者孙策,临终向他移交印绶时,曾对孙权说过:“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人之将死,其言也直。——知弟莫如兄。

孙策26岁突然去世前,害怕弟弟担负不起江东这副沉重的担子,谆谆嘱咐他:“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特意把可倚仗的首席文臣武将,郑重推荐给接班的弟弟。

十八岁的弟弟还没有完全从青春懵懂中醒过来,泰山般的重担顷刻间压在了他稚嫩的肩上。孙权“哭倒于床前”,悲痛之情久久无法平静。张昭板起面孔,以托孤大臣兼长辈的身份告诫他:“这是你痛哭流涕,婆婆妈妈只顾个人感情的时候吗?现在局面并不太平。请将军赶紧收起悲伤,一面办理丧事,一面接管军国大事。”说完,让他换下丧服,出堂接受百官拜贺。心有灵犀的孙权马上反应过来,尽管内心尚存忐忑,但面上立即摆出庄重凛然的神情,以人君气象,出现在众人面前。张昭、周瑜“带群僚立而辅之”。东吴,开始了孙权时代。

年纪轻轻的孙权出手不凡。一经执政,像换了个人似的。他遵照兄长嘱托,对张昭、周瑜倍加倚重。经他们二人牵线搭桥,身边迅速聚集起一大批智能之士。孙权屈身待人,推心置腹,换得文臣尽忠,武将用命。哥哥去世时危机四伏的江东,很快稳住了上层,平定了内乱,迎来了新的局面。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个短于军事的吴主,竟然打赢了三次影响深远的战争。

第一次是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战。

曹操扫平袁绍,北定中原,乘胜挥师南下,以席卷之势,从黄河杀向长江。荆州守军不战而降,长江荆州水路被曹军轻松据有。然后顺水而东,东吴将成为下一个待宰的羔羊。此时的曹操,“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四海”。他眼里已经没有别人,志得意满地写信给孙权:“今统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东吴。”战争阴云瞬间密布天空,黑云压城,江东上下“闻风丧胆,慌作一团”。

孙权召集文武众臣商议应对之策,张昭说:“今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我方难以抗拒。东吴可以凭借的天堑是长江。如今曹操夺取了荆州,长江已与我共有,沿江而下,势不可挡。为保江东民安,不如纳降归顺,再图后计。”众大臣异口同声表示赞同。他们认为,以东吴微薄兵力,抵抗曹操百万大军,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这是小孩都明白的常识,想都不要想。

听了众人议论,孙权心中烦躁,起身上厕所。谋臣鲁肃紧随于后,悄悄对他说:“恰才众人之言,都是在误导将军。众人都可以降曹,只有将军您不可降曹。众人投降,时间长了,可熬个一官半职,而将军您投降,曹操怎么安置您呢?”孙权感慨万端,叹息道:“诸人议论,大失孤望。”

关键当口,诸葛亮到了,带来了孙刘结盟共击曹操的意愿。虽然刘备新败,军力弱小,但对正在危机中的孙权来说,也不失为一把救命稻草。孙权心中得到些许安慰,但即使孙刘两家加起来,能不能战胜兵力数倍于己的曹操,还是没有一点把握,“寝食不安,犹豫不决”。

“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召回在鄱阳训练水军的周郎,商议军机。周瑜早已胸有成竹,他为孙权详细分析了曹军南征,不利水战的各种兵家大忌,最后说:“曹军犯此数忌,虽多必败。臣愿为将军决一血战,万死不辞。”孙权大为振奋,霍然而起,拔剑砍断面前奏案一角,厉声说道:“今后再说投降者,同于此案!”痛下抗曹决心,当场拜周瑜为大都督,联合刘备,共御曹操。

孙权下令:“你们带兵先行,我接续征召人马,多筹资粮,做坚强后应。打得赢放心去打,打不赢就回来,我亲自与曹贼决一死战。”

这是一次艰难悲壮的决断。孙权清楚地知道,决心一下,就把自己逼上了悬崖。一旦失败,江东将被碾作粉齑,父兄开创的基业不复存在,自己就是那个断送江山的千古罪人,孙氏一族妇孺老幼,都会陪他葬身战火。可是他义无反顾!

年轻的孙权起用同样年轻的周瑜,全权委托他与敌人决战赤壁。前线战场上的大小军务,听凭前方将帅裁决,大胆放手,决不干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周瑜一把火烧毁曹军战船,以少克多,取得空前大捷,迫使曹军残兵败将狼狈北逃。一仗打开,曹操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南渡长江。

这一年,曹操53岁,孙权26岁,年轻世代打败了上一辈。“生子当如孙仲谋”!

赤壁之战是抵抗侵略,是被迫反击,而袭取荆州则是巧用时机,主动谋取。赤壁大胜后,孙刘两家各夺得荆州七郡一部分地盘。后来刘备以“所辖地少,不足以安民”为由,借驻长江重镇江陵(今荆州市)。此时正是孙刘联盟的黄金时期,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曹操,孙权同意借地刘备。这便是所谓的“借荆州”。有借就有还,刘备方面的说法是,取了西川,立稳脚跟便还。可是等到刘备横跨荆益,做了汉中王之后,丝毫没有归还的意思。关羽手下甚至放出话来:“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况且,荆州原先是人家刘表的,不是你东吴的,你也是占别人的,凭什么要还你?仔细想想,这话也占几分理。但无论如何,你刘备毕竟是从东吴手里得到的荆州,有“借”一说,东吴不可能饮下这杯苦酒。两家因此埋下了随时可能引爆的地雷。

在此背景下,镇守荆州的关羽统领大军北上,针对曹军,发动了襄樊战役。前期战事极其顺利,“一鼓而下襄阳”,曹军败退樊城。“时值八月秋天,骤雨数日。”关羽借势“水淹七军”,斩杀魏军先锋庞德,活捉征南将军于禁,势头直逼魏都许昌。天下惊恐,曹操急派大军火速救援。两军在樊城前线相持下来。

这就送给东吴一个绝佳机会。长期在荆州沿江与关羽对阵的吴军统帅吕蒙,向孙权献计:“趁关羽北征樊城,无暇他顾之机,在后方袭取荆州,定会一举成功。”孙权巴不得早一天动手,没有半点犹豫,立即同意吕蒙的计划。如同赤壁之战完全信任周瑜一样,这次前线一应作战事宜,全权放手吕蒙。

关羽长期与吕蒙对峙,深知吕蒙的厉害,离开荆州时加强了后方防范,“沿江上下,布满岗哨”,一处有险,全线皆应。吕蒙吃准关羽“刚而自衿”,最易傲慢轻敌的性格,施出骄兵之计。他装病离开前线,请孙权大张旗鼓任命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代理防务。关羽果然上当:“仲谋见识短浅,竟用此孺子为将,不足虑也!”放松警惕,撤走防守荆州的大半兵力,投入樊城作战一线。

后方空虚,吕蒙带兵脱下军装,化装成客商,悄悄“白衣渡江”,连夜成功偷袭荆州。消息传到前线,关羽军心顷刻瓦解。前方曹军出击,后边吴兵杀到,关羽败走麦城,命丧黄泉。

这次战争当然比不上赤壁之战的规模,但对东吴同样意义重大。孙权如愿收回西部失地,从此长江天险,自三峡以下,全入囊中。

这一年,关羽58岁,孙权37岁,下一代再一次打败了上一辈。

荆州被夺,关羽丧命,这是蜀汉政权的奇耻大辱。刘备怒不可遏,两年后御驾亲征,发动了讨伐孙吴的举国战争,这就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官渡、赤壁、夷陵)中的夷陵之战。

蜀汉尽起仇恨之师,来势汹汹,“七百余里,连接四十余寨”,“江南之人,尽皆胆裂”。孙权千方百计派人求和,被严词拒绝。此时吴军名将周瑜、吕蒙等人先后去世,挑选何人抵挡刘备,成了东吴的头等大事。孙权掐指数遍诸将,将目光锁定在年轻的陆逊身上。张昭等谋士以为不妥:“陆逊乃一介书生,非刘备对手,恐不可重用。”又说:“陆逊年幼望轻,恐手下诸公不服。不服而生乱,必误大事。”孙权力排众议:“孤素知陆逊乃奇才!孤意已决,卿等勿言。”坚定不移拜陆逊为大都督,征西将军,全权委派他抵抗刘备。孙权诚恳地对陆逊说:“城门之内,我来管理;城门之外,一切你说了算。”

陆逊领命来到前线,命令吴军严把各处隘口,只守不出,避敌锋芒,等待时机。疆场老将韩当、周泰笑他怯懦,恃强进言说:“主公拜卿为大都督,应调度军马,分头征进,杀退蜀军。现今只令坚守勿战,难道等着老天爷替我们杀贼吗?”话很难听,陆逊不为所动,挚剑在手,坚定申明军令:各把险要,不许妄动,违令者不管何人,先斩后奏。

相持日久,蜀军疲惫懈怠下来,天气炎热,纷纷移营山林茂盛处下寨。陆逊瞅准机会,命吴军手执茅草,携带火种,趁夜火烧连营。刘备大军猝不及防,相互践踏,蜀将川兵,死伤无数。吴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这一年,刘备60岁,孙权39岁,又一次青年胜老年。夷陵大胜,大大加强了东吴在三国鼎立中的地位。

三次战争,三次胜利。后生小子孙权面对前辈枭雄曹操、刘备,一点也不逊色!可是我们发现,三次出征,孙权没有一次亲临前线,哪怕曹刘亲率大军杀来,孙权也只是选贤任能后居后策应。也许他认为,披坚执锐、带兵上阵不是他的强项;也许他明白,应当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他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更加神奇的是,他每一次都敢于排除众议,起用年轻一代。他眼光独到,每一次都下对了决心,选对了主帅,赢得了胜利。

父兄交给他的基业,仅仅江东五郡。孙权承前启后,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人才,一步步扩展版图,东至大海,南抵广州、交州(越南北部)一带,甚至历史上第一次派人穿越海峡,经略台湾。他是称职的守成者,更是成功的创业者。与曹刘共争三分天下,成就帝业。

当年,汉高祖刘邦打下江山,总结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取天下者也。”以此观之,孙权有高祖之风。

日月穿梭,世代更替。一九七五年,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请儒雅的叶剑英元帅,当场背诵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毛主席评价说:“孙权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又叹:当今惜无孙仲谋!我们无法揣度老人家当时的心境,但是我们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每个时代都需要呼唤自己的英雄人才。人才辈出,天下才会长治久安,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生子当如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