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党项崛起,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朝的历程

作者:历史档案解密
党项崛起,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朝的历程

当堂朝怼宋太宗、力逼宋真宗御驾亲征、一代名相寇准到底有多厉害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的天然屏障,直接关系着中原的安危。中原王朝从后周柴荣开始,就开始与辽争夺燕云。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国力无法与辽抗衡,就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方针。他曾积极储存钱帛,准备或以赎回的方式收回,或用这笔钱作军费,以武力攻取燕云。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统一北汉后,就亲征伐辽,要乘胜收复燕云。宋军初战时极为顺利,一直打到幽州,但辽军苦守坚城,幽州久攻不下。太宗率军在高粱河与辽国援军展开激战,结果在辽援军的夹击下大败。太宗身中两箭,匆忙乘驴车逃走。几年后,太宗趁辽国圣宗幼小、母后萧太后专政的机会,兵分3路北伐辽国。但由于东路军不顾进兵计划,贪功冒进,宋军大败。

宋太宗两次伐辽失败,朝廷内外谈辽色变,加上王小波、李顺起义以及对西夏战争的失败,宋政府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在河北沿边的平原上广修河渠池塘,广植水稻和柳、榆林,阻挡辽国的铁骑。宋真宗即位后对辽更是以和为贵。辽军见宋朝软弱可欺,就不断遣兵南下,威胁宋廷。只是由于大将杨延昭等人奋起抵抗,辽军才无法长驱直入。

1004年,辽国再次南侵。辽圣宗及萧太后亲披甲胄,督军30万,大规模南下,深入宋境内地,直抵澶州北城,离北宋首都开封只有一河之隔。

告急的消息不断地传到已经当了宰相的寇准那里,一个晚上竟来了5次。寇准不慌不忙,只说声“知道了”,照样喝酒下棋。宋真宗慌忙把寇准叫来,问:“大兵压境,怎么办?”寇准说:“这好办,只要5天时间就够了。”没等真宗再发问,寇准接着说:“现在只有陛下亲自出征,才能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我们就一定能打败强敌!”站在旁边的一些大臣听后都慌了,怕寇准也让自己上前线,都想赶快走开。

党项崛起,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朝的历程

宋真宗也是个胆小鬼,听了寇准的话,脸都吓白了,就想回皇宫躲起来。寇准郑重地说:“您这一走,国家的事没人决断,不是坏了大事了吗?请您三思!”在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才平静下来,商量起亲征的事。

过了几天,辽军的前锋已经打到了澶州(今河南省),情况万分紧急。同平章事王钦若趁机劝真宗迁都避敌,寇准据理力争,真宗才答应亲征。

宋真宗和寇准带领人马离开东京往北,来到韦城(今河南省内)时,听说辽国兵马十分凶猛,宋真宗又害怕了。有的大臣趁机再向他提出到南方去的事。但是寇准和两员武将高琼和王应昌抗敌的坚定态度感染了宋真宗,他这才下了决心去澶州亲征。

宋真宗亲征的消息传到前线,宋军将士士气大振。当辽军攻打澶州城的时候,宋军拼死抵抗,威虎军头张瓌眼疾手快,一箭射死了辽军统帅萧达览。辽军见统帅未战而死,顿时士气低落。辽军见形势不利便主动提出和谈。而真宗本无抵抗之心,急忙答应与辽议和。他不顾寇准等人的反对,派使臣曹利用前往和谈,告诉曹利用哪怕赔百万白银也行。寇准不得已,告诉曹利用超过30万就杀了他。经过几次讨价还价,双方达成协议: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帝尊辽萧太后为叔母,辽主称宋帝为兄;宋朝每年交给辽朝绢20万匹、银10万两等。因议和地点在澶洲城下,故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在宋朝军事有利的条件下订立的屈辱性条约。它开了赔款的先例,成了宋朝财政的重负和民众的重压。但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边境相对稳定,宋辽两国由此保持了上百年的和平局面。

任福带着宋军向西进兵,到了六盘山下,连西夏兵的影子都没看见。只见路边有几只银泥盒子,封得很严实,兵士们走上前去,端起银泥盒子听了一下,有一种跳动的声音从里面发出。兵士报告任福,任福吩咐兵士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接连飞出了一百多只带哨的鸽子,在宋军的头上飞翔盘旋。

原来,西夏兵采取了诱敌战术。在六盘山下,元昊带了10万精兵,早已布置好埋伏,只等那鸽子飞起,四面的西夏兵就一齐杀出,将宋军紧紧围在中央。宋军奋力突围。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大批的西夏兵不断从两边杀出。宋兵边打边退,伤亡不断增加。

党项崛起,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朝的历程

任福身上中了10多支箭,兵士劝任福逃脱。任福说:“我身为大将,兵败至此,只有以死报国。”他又冲了上去,死在西夏兵刀下。

这一仗,宋军死伤惨重,元昊获得大胜。韩琦听到这消息,非常难过,上书朝廷处分。宋仁宗撤了韩琦的职。范仲淹虽然没直接指挥这场战争,但是被人诬告,也降了职。

从这以后,宋夏多次交兵,宋军连连损兵折将,宋仁宗不得不重新起用韩琦、范仲淹指挥边境的防守。两人同心协力,爱抚士卒,军纪严明,西夏才不敢再进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