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惜在那之后我什么也看不见!

作者:茯苓瞳

你还记得你的初恋吗?

他/她是否已成为你的伴侣?

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没有”吧。

初恋,常常因为来的太早

伴随着各式各样的遗憾……

《熔炉》的作者孔枝泳又一力作《远海》讲述的就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初恋故事。整本书近10万字的笔墨都用来描写一天——与初恋分开40年后重逢的那一天。

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惜在那之后我什么也看不见!

讲授德国文学的大学教授李美好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同僚们的迈阿密之行,也因此约见了17岁时喜欢的那个大她3岁的男生约瑟,那个上一次见面还是40年前的男人。

相约时的冲动、相遇前的纠结、相见时的遮掩、相伴时的克制、相诉时的凝视……

那些深埋心底刻意不去想起的回忆,仿佛被即将发生的见面解开了塑封,一下子喷涌而出。

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惜在那之后我什么也看不见!

你爱过什么人吗?

你恨过什么人吗?

你爱过又放弃过你爱的那个人吗?

你恨过又饶恕过你恨的那个人吗?

初恋,正因其不完美的结局让人难以忘怀。深刻在脑海里的竟不是最甜美的回忆,而是那些明明触手可及却阴差阳错地错过,那些每次想起都会从心底泛起苦涩的委屈。

初恋的人,情真意切却不善于沟通。眼里都是对方,可心里还是倾向于自己。因为羞涩而扭捏,因为胆怯而拒绝,把隐瞒当做体贴,把冲动当做深思熟虑。

希望对方无时无刻都能明白自己未说出的话语、未表露的心意。单凭一己之念揣摩感受对方情谊,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品评对方。长大后再回首,方知这样的相处能走到一起有多么的不容易。太多的漏洞可以引起相互怀疑、太多的可乘之机让反对者促成彼此猜忌。

故事中的两个人因为各自的家庭和青涩的误会掐断了爱情的火苗,走向了不同轨迹的人生。

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惜在那之后我什么也看不见!

虽然全书只记录了一天,但又不止一天。在这一天之中穿插了二人40年前的回忆、周围人对爱情的看法和不同结局。在不同角色间缓缓的对话中向读者们道出了那个年代韩国的文化、背景和爱情观。那些环亘在他们周围的阻碍不仅仅是年少的不坚定,还有无力推动的大环境。

作者孔枝泳很擅长运用细腻的文笔勾勒人物的内心变化,也很擅长通过第三种事物的对比反衬出主角的真实想法。

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惜在那之后我什么也看不见!

☛利用不同事例和动物诠释时间的长短

作者在开篇先引用哲学家的话定义40年几乎就是永恒。然后又引用了“”的例子来说明40年的漫长。

而后作者又用恐龙来做对比,指出任何事物在跨越1亿5千万年时空的历史长河里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吧。

最后又用蝴蝶标本翅膀的不同体现人生缩影。

被制作成标本的蝴蝶,可以通过观察它的翅膀得知它是春天被捕捉,还是秋天被捕捉的。只因为春天初生的蝴蝶,翅膀还很光鲜亮丽,而秋天的蝴蝶,翅膀变得破烂,因为它们努力飞过春风、夏雨和秋光。

女主刚醒悟自己这四十年仿佛就为了今天的重逢而活,转瞬间看到眼前生命短暂亦活得这么辛苦的蝴蝶,瞬间悲伤不已。

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惜在那之后我什么也看不见!

☛利用诗歌和周围的人诉说心中的秘密

书中引用大量的爱情诗歌渲染二人未曾说出口的秘密。

罗喜德的《从根开始》《一棵树的话》;里尔克的《熄灭我的眼睛》《爱如何走进你》;皮千得的《姻缘》……

又以同僚们的情感分享叙述初恋的不同结局,以及周边的人结婚后的结局。

☆服兵役后初恋已结婚生娃的金教授

☆曾与交际花谈过恋爱的黄教授

☆初次相亲便结婚的朴教授

☆未婚先育的女儿亚凛

☆为了家庭失去自我的李美好的妈妈

☆离婚的约瑟的妹妹

与此相对的是“一直不肯正式承认当年恋情”的女主李美好被同僚捅破“如果不是就不会一直念叨,放不下了”。

是啊,19岁和22岁那年,夏夜海边宿舍的音乐室里,彼此相依传来的温度,四十年仍记忆犹新。

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惜在那之后我什么也看不见!

纳兰性德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招惹了多少女孩儿的眼泪,可是等到千帆过尽、理智掌控一切的时候,那种爱而不得的不甘和无奈却让人哭都哭不出来。

如果我的初恋重新将我呼唤,我该怎么办?——萨拉·梯斯苔尔《飞翔》

如果是你,又会如何?

是像个成熟的大人那样与一切过往和解,对爱的人说我爱你,对恨的人说天冷吧……

还是像刻在纽约曼哈顿9·11纪念公园里的维吉尔的诗句那样∶

No day shall erase you from the memory of mine.

即使日夜轮转,也不能把你从时间的记忆中抹去。

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惜在那之后我什么也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