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作者:新咖名人堂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说起大陆商界的“空手道”老前辈,很多人都会想到在1990年代初用罐头从苏联换回来4架大客机的牟其中。

其实,与他同时代的还有另外一位低调的“空手道”高手~李赶坡。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这位自幼父母双亡的政治老师在1988年仅凭着手里的6万块家底儿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居然就建起来一座化工厂,还拿下了全国五分之一的订单。

几年后,他更是把厂子干到了全球第一。

在今年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新增了3家年营收超3000亿的企业,其中有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而第三家就是李赶坡的河北敬业集团。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对了,英国第二大钢铁企业~英国钢铁公司就是被李赶坡收购的。

那么,李赶坡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家?

他又有着怎样的商海传奇呢?

“背锅侠”的崛起

1949年3月13日,我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村胜利闭幕,10天以后,毛主席亲自带队“进京赶考”。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在村子的另一头,老李家的媳妇儿拍了拍六个月的大肚子,开心地说道:“孩子,咱的好日子就要来啦!”

1949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李赶坡出生了。这名字虽然挺“土”,但也寄托了父母对他朴素而无限的期待。

几十年后的李赶坡没有辜负父母,他成为了河北省响当当的企业家,但可惜是的是,老李夫妇没这个福分等到这一天。

在李赶坡3岁的时候,老爹病逝,一年后,老娘也撒手人寰。李赶坡是吃着乡亲们的“百家饭”长大的,在8岁才上学。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但他天资聪慧,学习成绩一直出类拔萃。虽然赶上了上山下乡,但凭借优秀的表现,当大学在1970年重新开始招生时,他便被组织推荐上了师范学院。

在大二的时候,23岁的李赶坡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

1973年,他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平山县南甸镇中学当了政治老师,两年后又被提拔为南甸公社的党委书记,在1983年又任工委书记。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到了1985年,36岁的李赶坡已经是一位有着10年工作经验的老书记和老党员,可以算是一位年轻的“老干部”,干练而自信。

但一位素不相识的农民却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那年春天,这位农民的家里断了粮,便找到他要粮,李赶坡大吃一惊。

他万万没想到,在自己的地界儿里,老百姓竟然没粮吃!他顿感惭愧万分,因此便开始寻思怎么才能带着乡亲们彻底改变这种靠天吃饭的窘境。

恰在那时,水果罐头风靡全国。于是,他下定决心也要一试。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上级领导最终也拗不过他,就给他办了一个停薪留职,让他下海去扑腾扑腾。

可是刚一“沾水”,他就给“呛着了”。

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那阵子,他的月工资才53块钱,根本没什么积蓄。怎么办?

李赶坡不顾老婆的反对,一咬牙,把家里的平房、缝纫机和自行车卖了几千块,可加上合伙人凑的钱,启动资金也只有2万。

他很清楚,这些“金疙瘩”必须都用在刀刃上。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有了钱,李赶坡就要解决第二个难题,那就是经验。至于怎么干罐头厂,那时的李赶坡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一个外行。

怎么办?

办法就是出去考察。

他先跑到在当时很有名的烟台罐头厂。可人家要看市轻工业局的介绍信。这下,人生地不熟的李赶坡傻眼了,只能无功而返。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李赶坡就托河北经贸委的朋友给他写了一封介绍信。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然后,他带着信找到了保定罐头厂。这回没白跑,厂长亲自接待他。当被问到有多少启动资金时,李赶坡斗胆说了句“十万”。

闻听此言,厂长惊道:“就这点钱,想干罐头厂?”

这位厂长认为李赶坡是异想天开,干不成,所以很大方地带他参观了车间和生产设备,而且,应他的要求,还给他介绍了退休的技术老师傅。

当李赶坡辗转到清苑县找到这位张师傅时,张师傅却给了他肯定的答案:“两万,够了!保定厂当初公私合营的时候,也没多少钱。现在的厂长应该是外行,对这些不了解。”

由此,李赶坡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而找内行作为骨干也成为他日后不断成功的“法宝”。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有了钱,有了人,那最后一个难题就是买设备了。之所以是难题,就是如前文所述,李赶坡的启动资金太少。

开罐头厂有两大件是必不可少的,一是煮制水果的大号不锈钢锅,二是给罐头盖盖儿的封口机。

李赶坡一打听,吓了一跳。一个大锅要4500块,而且要去江西九江买。封口机同样价格不菲。如果都用新的,他这买卖也不用干了。

怎么办?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李赶坡眼珠一转,打算拿小一号的铝锅代替,可找遍了石家庄都没找到。于是,他一咬牙,跑到北京王府井的东风市场,终于“淘”到一个直径1米6,深0.6米的“宝贝”,价格才200块。

李赶坡的身高才1米7几,这锅都和他差不多高了。他抱着锅出了商场之后,没舍得花1块钱雇三轮车,也没舍得花5分钱坐公交。

而是从一个建筑工地捡了几根废包装绳,把锅横七八竖地捆好,背在了后背,然后走了5里地,一路走到了北京站。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他的这次经历生动地诠释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而且也代表着他遇到困难时的处理原则:解决它!

“背锅侠”李赶坡回到老家后,又带着工厂的老师傅通过考察,自己造出了简易封口机,成本又省了一半。

就是凭着这些简陋的设备,他愣是干起来一座400多人的罐头厂,年纳税达到了惊人的20万,占到了平山县年税收总额的十分之一。

他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4万块。

在1980年代中期,万元户在全国都是凤毛麟角,李赶坡在当时已经算是“大财主”了。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可就当他准备用这些资金再接再厉,大展拳脚之时,厂子干不下去了。

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儿呢?

“空手道”企业家

就在李赶坡正准备扩大生产之际,国家下了一个文件,不允许干部再经商办企业。

当时的条件不比现在,弄不好就要犯错误,所以,李赶坡在无奈之下只能把罐头厂卖了,回到机关继续上班。

1988年,政策终于有所松动,李赶坡重燃希望,又向县委提出了下海要求,并得到县委书记的大力支持。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这一回,他干脆辞职创业。

经过了两个月的市场调研,他发现常用退烧药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水杨酸的市场需求很大,而且价格高,但因为国内只有五家企业生产,所以产品供不应求。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于是,他把自己二次创业的目标就盯在了化工行业。当然,他面对的困难比开罐头厂要大多了。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他远赴中苏边境的黑龙江牡丹江市,经过百转千回,终于以每月工资300元的条件请到了奋斗化工厂的退休车间主任。

这个工资标准已经是当时同级国家干部工资的5倍。

有了人,下一步就是工厂选址。这个化工厂的面积可是比过去的罐头厂要大上几十倍。

尴尬的是,有这么大面积厂房的单位都怕他日后交不起租金,而撕毁了签好的租房协议。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眼见租不到厂房,李赶坡干脆心一横,决定自建厂房。

于是,他在魏家院村租下30多亩地,终于搞定了厂址。

可接下来的任务才是最艰巨的。

经过了一番精打细算,李赶坡发现建起来这个化工厂怎么也得400万。

可他手里只有开罐头厂赚的4万,加上东拼西凑的也只有6万块钱,差得太远了。

怎么办?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李赶坡先找到了曾经代管过的太行水泥厂。厂长磨不开面子,虽然借不了钱,但保证可以帮他的贷款提供担保。

然后,李赶坡又找到银行。可是,他没有任何抵押,银行业难办。不过,银行给他出了个好主意。

按照银行的点拨,李赶坡到石家庄找到出口基地公司,说明了自己化工厂的情况和产品的市场前景。然后,靠着银行和太行水泥厂的联合担保,他终于从这家公司拿到了50万贷款。

有了钱之后,李赶坡先给自己的厂区盖起来一座1300平的3层办公楼和10个高10米、直径8米的储料罐。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在当时的平山县,只有3座3层小楼,一座是县政府,一座是供销社,还有一座就是李赶坡的楼。所以,一时间,他就成为全县的风云人物,借钱也就容易多了。

不过,虽然有了钱和化工厂的硬件,但李赶坡并没有急于投产。这是为何呢?

1988年11月4日,刊登在业内权威媒体《中国化工报》上的一则订货会广告炸裂了全国化工圈。

这广告就是李赶坡打出来的,他骄傲地宣布自己的厂子已经建成了年产1000吨水杨酸的生产线。

这广告为何炸裂呢?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因为当时水杨酸的全国年产量也才5000吨,他这一张嘴就把全国产能提高了20%。

于是乎,全国买家争先恐后地赶往李赶坡在石家庄燕春饭店召开的订货会,一天就预定了800吨。

要说李赶坡的胆子是真大。说好听了,他这叫“空城计”,说不好听了,和“骗”也没啥太大区别。

他当时的厂子里除了楼和水泥罐子,一台设备都没有。

当然,李赶坡不是“骗子”。拿到订单之后,他便立刻购买了设备,开足马力进行生产,保证交货。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到1990年代初的时候,他化工厂生产的水杨酸已经占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市场,而且凭借过硬的质量还吸引来大批外国客户,其中就有日本五大商社之一的丸红商社。

不过,就在化工厂蒸蒸日上之际,又出事儿了。

“狼来了,吃狼肉!”

因为需求量大,国内在1990年代初又出现了10几家新的水杨酸生产企业。

于是,行业开始“大卷特卷”,把价格从每吨17000块直接卷到了1万以下,大伙的日子也就都不好过了。

怎么办?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李赶坡分析了形势,认为再继续打价格战,那行业就会彻底完蛋。

按正常逻辑,企业在这时需要止损,转产。而他的应对之策却堪称霸道,那就是凭借自己的成本优势,直接垄断行业。

因为李赶坡凡事都喜欢自力更生,连水杨酸的原料都自己生产,所以,他的产品在成本上具有极大优势。

凭此,他开始在全国大举扩张,接连干翻了水杨酸生产大省江苏的几大主力友商,同时,还一口气兼购了好几家亏损企业,使生产规模急剧提升。

于是,没用几年,李赶坡的化工厂便在国内一枝独秀,年产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25000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杨酸生产商。与此同时,敬业集团横空出世。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之所以取了这么个名字,是因为李赶坡的老干部身份。他坚信干什么事儿,都要敬业才行。

在集团成立的同时,李赶坡又把目光投向了市场规模更加庞大的钢铁行业。

可干了没两年,又出事儿了。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敬业集团赖以生存的水杨酸和生铁的价格直接“跳楼”,而且,即便如此,买家也没钱采购。怎么办?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为了找到解困之道,李赶坡闷头研究了三天三夜,终于发现了“危”中的“机”。

那就是原材料成本也在大幅下跌,银行的贷款利息也在大幅下降,用工成本同样也在下降。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逆风飞扬!

首先,他要求把库存产品降价销售,而且概不赊账,由此拿到了足够的回笼现金。

紧接着,他开始“大干快上”,一口气投资4000万,在1年内新建了10个炼铁高炉项目。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在外人的眼里,李老板彻底疯了。可在李赶坡的账本里,他这10个项目,足足节约了3000万投入。

危机过后,友商们便惊诧地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已经悄然崛起。

2000年,敬业的总产值直接翻番,达到了3亿。

2003年,随着钢铁价格的大幅上涨,李赶坡继续融资扩张。

2008年,敬业的年产能则一举突破500万吨,成为河北钢铁圈的重磅玩家。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然而,好事多磨,也就是在2008年,美国的“两房”炸雷,“次贷危机”爆发。

钢铁行业被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搞得近乎崩溃,价格断崖式地被腰斩,库存猛增10倍。

更要命的是银行为了避险在此时要求还贷,经销商也纷纷要求还款。

敬业集团当然无法独善其身,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资金净流出高达10几亿,并被“跑路”、“倒闭”等各种谣言包围,遭遇了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

怎么办?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李赶坡压力很大,但并没有乱了阵脚。他认为相比大企业,敬业集团拿到的铁矿石价格每吨反而能便宜200块,有成本优势;而相比小企业,敬业集团的设备先进,体量大,抗风险能力强。

于是,他做出的决策就是“降成本,保生产,稳定产量”,争取比友商们更快地摆脱危机。

面对汹涌而来的经销商,李赶坡在大会上,手举身份证,跳上桌子,向在场的所有人大声宣布:作为党员,自己不会跑到国外;敬业已经价值百亿,和自己的命一样重要;企业一路走来,从一无所有到年产500万吨钢材,眼前的困难肯定能克服。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随后,李赶坡又带着经销商们参观了厂区和仍在有条不紊运行着的生产线。

经销商们被他的真诚和信心感染了,感叹道“只要李赶坡在,敬业就倒不了”,也就不再要求提款。

与此同时,被感染的还有银行。很快,140亿资金落地敬业。

而李赶坡则利用这难得的窗口期,加大了销售终端的布局,大力开发铁路和公路项目这样的直销大客户。

在此期间,国家的“4万亿大基建”启动。

2009年3月,钢材价格触底反弹,再度上涨。2011年,敬业集团的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全国钢铁行业内举足轻重的玩家。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危机后,李赶坡总结道:“狼来了怕啥?宰了吃肉!”而正是在这种“狠劲儿”的加持下,他才创造出把6万元变成3000亿的奇迹。

归根结底,李赶坡真正的成功秘笈就是“苦干、实干加巧干”。

​李赶坡:凭6万元和一张“胆大包天”的声明,把企业干到全球第一

今年,李赶坡已经72岁,但他还会经常穿着厂服出现在旗下的工厂里。对于他来讲,一切不是终点,只是起点,梦想永远在路上。

感谢您阅读到这里,我们将持续更新,点个“关注”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分享,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探讨,再次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