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央创新区大师说丨倪欣:金融赋能的建筑表叙

作者:财经西部

每一轮宏观战略格局调整,都会带来城市格局重构。比如当下科创城市形象门户的中央创新区,总部集群加速汇聚,商业配套能级跃升。

继北京、上海、大湾区之后,西安成为第四个获批“双中心”的城市。享誉盛名的“前海模式”走进内陆,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成为首个试点项目,落户中央创新区。

中央创新区大师说丨倪欣:金融赋能的建筑表叙

科技与金融在此将互乘放大,西安科创基金园正以超越想象的前行力和驱动力,加速金融资源聚集,释放金融与科技的互乘效应。

文脉之上,诞生金融理想

西安科创基金园为产业和资本搭建桥梁,形成“金融+科技”产业生态,涵盖三大类办公产品,配备大型会议中心、精品酒店和主题地下商业空间。

中央创新区大师说丨倪欣:金融赋能的建筑表叙

项目总设计师倪欣认为:“选择将整个园区走向与大兴国禅寺吻合,一步一景的叙事化场景设计和传统建筑手法的现代化运用,期待让建筑散发出文化的韵味。”

建筑表叙,呼应过去未来

城市化的进程,建筑是见证者,也是推动者。

西安科创基金园作为中央创新区城市轴线上重要的“连接点”,设计师希望能以开放、多元的姿态,塑造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使“山峦”“陆地”“流水”三者间自然和谐的交织流动,带动科创金融板块的区域活力。

中央创新区大师说丨倪欣:金融赋能的建筑表叙

设计团队在园区入口、开窗、院落等细节上,通过中式手法呈现一片诗意,并展现出外部庄严、内部灵动的空间载体。

而以瓦面、木椽、砖墙、石材基座等凸显地域文化的材料加上灵动的玻璃幕墙组成每个单体,则营造出建筑既根植本土、又卓尔不群的气质。

中央创新区大师说丨倪欣:金融赋能的建筑表叙

叠拼办公空间、立体化庭院、景观室内化的花园露台……以建筑遮阳、呼吸式幕墙寻求绿色低碳的建筑性能,使整个园区更具舒适性。

远远望去,形态各异的18座楼宇错落分布,构成极具设计感的楼群,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中央创新区这片创新创业沃土上。

筑巢引凤,磁场效应显现

西安科创基金园通过吸引产业资本、私募基金以及各类金融服务机构的进驻,以资本集聚促使中央创新区产业集聚。

自2021年10月首支基金入园,现已有70余家企业注册,其中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陕西财金特精新材股权投资基金、西安市人才发展基金等30余家基金注册,基金管理规模达106亿元。

前海金控、世纪证券、中国工商银行、天驰君泰律所、领桥投资、第六镜科技等30余家各类金融及服务机构已签约入驻园区。

中央创新区大师说丨倪欣:金融赋能的建筑表叙

这些入园基金中,最“吃重”的方向是投“产业”。

譬如,投“高端装备制造”的高端装备制造知守投资基金,投“生物医药”的君盈佳成医药产业基金、以及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光子材料”等多领域的财金特精投资基金等。

上述投资领域,与西安高新区“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55611”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吻合。

多方助力,释放金融产能

发挥前海“服务内地”作用的空间载体,西安科创基金园“金融磁场”的形成,与高新区的产业肌理深度融合。“双中心”批复之后,更为这块土地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双中心”的核心承载地——丝路科学城,则立足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目标,系统部署以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先进阿秒光源等大科学装置为代表的中科院系创新平台。作为高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这些大科学装置势必将吸引高新技术企业、高校院所、人才等落户丝路科学城,带动未来产业发展。

中央创新区大师说丨倪欣:金融赋能的建筑表叙

目前,丝路科学城汇集了全球最大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光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主导产业蓬勃发展。

而作为“双中心”城市综合功能服务区——中央创新区,将与高科技产业相互辅助、互相滋润。交织纵横的路网、宜居舒适的品质住宅、完善的教育医疗设施,随着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区、国文中心、未来广场、未来之瞳总部集聚区持续建设推进,一流的硬件设施,坚实的产业基础,宏伟的规划蓝图……都预示着这片土地必将拥有绚丽的未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