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新系统“澎湃OS”正式亮相,历经13年探索、7年研发,5000多名工程师参与,系统底层重构之后,终于诞生。
雷军表示:取名“澎湃”,就是想表达自由奔流,汇聚力量,连接世界的意思。
澎湃系统是安卓和Vela 融合后,对底层架构“彻底重写”后产生的。这款操作系统不仅能够使用在手机上,还可以搭载在汽车、家用电器、智能穿戴产品上,妥妥的一款物联网操作系统。
小米发布新系统,直接引起了网友的争议,造那么多系统干嘛?大家合力,先把鸿蒙做起来不好吗?
甚至,还有网友说啊,小米真的和华为干起来了。
你有基于安卓的EMUI,我有MIUI;你自研了鸿蒙,我自研了澎湃。你赋能汽车,我直接造车,你不用徕卡拍照了,我开始用了。
并且举例,小米在发布会上,总爱怼华为。
小米9发布会上,雷军称自己学习了友商的Mate20,发现友商用很贵的材料做一个Pro,进行宣传,但实际上卖得最多的却是标准版。
友商的反向充电为5W,我们的是10W,并且雷军还说了一句差点惹官司的话:“看我如何把友商按在地上摩擦”。
2018年全球手机影像测评大会,华为成为了全球第一,雷军忍不住说:“干翻华为”,这一句话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雷军不得不出面做了解释:“华为的相机系统是世界第一,小米要在这项技术上超越华为。”不是恶意竞争,而是良性竞争。
小米10发布会上,雷军将“友商”的旗舰手机拿来对比了20多次,几乎每提到一项新功能,都要与友商进行对标。
并且雷军还把友商这个词,做了一个另类的解释。
说“小米拥有华为这样的友商是小米最大的幸运,因为最懂你的人是友商,最爱你的人也是友商。我们和友商携手同行,相爱相杀。”
当然,也有观点表示,小米之所以怼华为,是因为当初荣耀率先黑小米,雷军私下沟通无果,才开始反击,并且直接在发布会大屏上打出了“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在我看来,小米和华为这种操作,更像是一种营销策略,不花钱,还能让两个品牌保持热度,真实厉害。
针对小米自研操作系统,总结了一下,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第一、小米依靠系统起家,对系统情有独钟
国产手机厂商中,最早做系统的并不是华为,而是小米。在小米手机还没有问世之前,雷军先做了MIUI。
雷军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上学时期就是编程高手,后来进入的金山,也是一家软件公司,著名的WPS就是金山研发的。雷军进入金山后,带领团队研发了金山词霸、金山快译、金山打字通等20多种软件产品。
正是因为对软件有着足够的理解,雷军才开始从软件着手。自研系统非常复杂,所以小米先从安卓开源系统上做,并且先选择了智能手机最重要的几个功能开始做,例如打电话、发短信、通讯录、桌面等等。
2010年8月16日,小米发布第一款产品MIUI系统,这在当时就是小米的灵魂。
MIUI是基于安卓打造的系统,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安卓定制的正规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既要大胆、又要谨慎,还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为了“吃好这个螃蟹”,小米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用户进行了大量的交流互动,听取意见、改正错误,最疯狂的时候甚至每周更新。
MIUI通过摸索、适配、删除、增加,最终把美观度和易用性都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做到了降维打击。
之后,小米才发布了第一代小米智能手机,搭载高通处理器,MIUI系统,价格仅为1999元。
支付1999元,就能拥有几千元的体验,换谁不心动呢?尤其是我这样月薪3000元的打工仔,简直是捡到宝了。
之后,MIUI系统每年一更新,它的理念就是只要用户需要的功能,我就想办法给你加上去,你可以不用,但我不能没有,完全不得罪任何用户,同时深度挖掘了用户的需求。
因为熟悉软件、有了做系统的经验,消费者又喜欢自研,那么澎湃OS也就顺利的提上了日程。
第二、为了融合产品,打造大生态
小米一开始产品只有智能手机,如今除了手机外,还拥有平板、笔记本、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手表、智能汽车等各种智能设备。
这种情况下,MIUI已经不够用了,需要一款新的操作系统,更强大、更安全,让这些产品无缝连接,同时具备与众不同的特色,澎湃OS就显得很重要了。
澎湃OS基于安卓以及小米自研的Vela系统融合而成,重写了底层架构,它不仅可以运行在手机上,还可以支持平板、笔记本、智能音箱、智能汽车等。
同时澎湃OS可以实现多终端协同、无缝切换,数据交互等,让办公和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因为自主性更高,这款系统比之前的MIUI在性能、安全、数据方面更加强大,界面和功能也更贴近市场。
三、提高竞争力,防止卡脖子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当你的产品过于强大,威胁到对手时,往往会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华为就是最好的例子。
“麒麟芯片+鸿蒙系统”,苹果遇到,也吃不消。所以,干脆打压限制。
2021年1月,小米也被列入了“实体清单”,当时把雷军急坏了,想了很多办法,到了5月份,小米奇迹般的被移出“实体清单”。
当时,雷军还发了一篇微博,说“我们赢了”。
我也就不明白了,小米用着高通芯片、安卓系统、三星屏幕的企业,你把它列入实体清单干嘛?不是乱来吗?
有了这个经历,小米的“危机意识”大大增强,加快了自主研发,减少对其他厂商的依赖。
通过自主研发,小米打造了澎湃OS,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完整的一体化服务,同时自己的脖子也“卡”得不那么紧了。
后期,如果能进一步改善底层设计,彻底摆脱对安卓的依赖,那么澎湃OS就能成为一款真正的自主研发操作系统。
所以说,无论是为了摆脱卡脖子,或者是打造大生态,也或者就是为了情怀,小米都需要自研操作系统。
其实,不只是小米,OPPO、vivo、荣耀也都在研发操作系统,都在为自主而努力。
正如倪光南院士说的,要实现国产操作系统的快速崛起,从根本上打破海外系统的垄断,各大厂商必须积极的参与进来。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研发一款操作系统并不难,难得是生态建设。
华为的实力有目共睹,我们也希望鸿蒙系统越来越好,但是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我们需要更多的“华为”,需要以十敌十,而不是让华为一个人打一场“科技上甘岭”。
小米没有接入鸿蒙,并非所谓的“敌视”与矛盾,而是在共同下一盘大棋,一盘国产操作系统的大棋。
最后祝愿鸿蒙与澎湃,能够齐头并进,杀出重围。将国产操作系统,撒向全世界。
我是科技铭程,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