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澜大战倪萍,李湘联手何炅,90年代的综艺江湖有多野?

作者:人间马戏团
杨澜大战倪萍,李湘联手何炅,90年代的综艺江湖有多野?

今年的综艺市场依然精彩,《创4》李老师让人头疼,《吐痰会》范志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脱口秀的天花板,《智奕》的视角一如既往的犀利,《突然重开》中温亲王和吴永恩的恋情也让这份爱情的爱情变得真实。

但是,如果你倒退30年,就没有那么多节目可以看了。小时候,我总是蹲在电视机前,等着看节目播出,连重播都不愿意放手。

那种感觉,现在看着各种艺术看到我的眼睛,很难再体验。

所以本期内容,我们从中国电视的鲁莽时代开始,最初萌芽的地方综艺节目开始谈论。

1990年4月21日,《正大综艺》首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杨澜大战倪萍,李湘联手何炅,90年代的综艺江湖有多野?

当穿着西装的姜坤和绿脸的杨澜宣读"别看,不知道,世界很精彩"的口号时,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帷幕慢慢拉开了。

杨澜大战倪萍,李湘联手何炅,90年代的综艺江湖有多野?

那时我并不是天生的,但正大综艺成了我个人综艺的启蒙。

年轻的同学可能根本没有看过这个节目,但作为一个90年代初,我仍然记得每个星期六晚上我总是提前打开电视,调到Central 2,兴奋地等待节目播出。

用现在的话说,这应该是旅行和智力竞争领域的一场表演。

我最沉迷于正大综艺的时候,主持人是我奶奶最喜欢的程和王学泉。每一集开场,主持人唠叨几句话,进入一个场景VCR。

VCR的港台外置主机将带您看到各种美丽而神奇的洋外风光,从澳大利亚的骆驼到威尼斯的贡多拉,让年轻人对世界之美有着无限的向往。

更有趣的是,在每个VCR结束时,外部主持人都会留下这样的场景,"猜猜这个东西在我身后做什么?"这样的问题要问现场观众。然后你可以看到现场客人随机猜测。

最后,现场主持人揭开了谜团,留下一句"你猜对了?"

但小时候,我痴迷于"正大综艺"我不知道,是这么简单的节目,在中国综艺史上,具有世界级的地位。

它在1990年代创造了一个现象级的评级,达到37%的峰值,这是至少三代人的共同记忆。

要知道,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梦想成为"正大综艺"的外星,环游世界。

杨澜、王学权、程谦、张峥、林海、朱迅等主持人依托这个节目,迅速成为全国观众乐于看到的民族面孔。

流行主题曲也成为90年前的经典旋律:"爱是爱,爱是爱,爱是拉克,爱是爱,爱是爱,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无私的奉献。

很多人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一首广告歌。20世纪80年代,泰国正大集团在深圳开设了中泰合资养猪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在中国投资的外资公司。

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不仅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商业潜力,也看到了当时几乎一片空白的传媒行业。

于是他创立了正大综艺。1989年,正大综艺与上海、北京、福州、广州等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两小时的电视节目《正大横截面》,试播的第一年反响良好。

正如央视也在推动国内电视产业的开放,一炮而红,正大综艺于1990年4月开始,与央视合作推出新节目。这就是正大品种。

为什么说正大综艺的历史地位是开创性的,因为它创造了很多先行者,也是行业层面的先行者。

这是大陆首个旅游节目,后来旅游电视里面的节目,几乎要喊它一个师傅。

这也是国内首个采用问答打法的本土综艺节目,此后智力竞赛成为贯穿中国综艺发展的重要节目形式,出现了《幸运52》、《快乐词典》、《一站到底》这些民族综艺。

也是第一档以节目口号"别看不知道,世界真精彩"成为当时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的本地综艺节目;

这也是第一档以品牌命名的综艺节目。虽然正大集团的身份不是赞助商,而是联合制片人,但客观上,它与后来的《东芝动物公园》、《三星智能快车》一起,奠定了后来综艺的冠名模式。

最重要的是,它开创了未来30年中国品种产业最重要的创新模式:搬运。

如今,中国综艺市场大多数节目的核心理念都是以韩国、美国等国家为蓝本。从"中国好声音"到"中国有嘻哈",从"极限挑战"到"创造101",海外综艺艺《汉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正大综艺是引进综艺艺术的先行者。

这部剧的制作在海峡两岸,非常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正大综艺公司,由台湾传媒界王玉荣先生担任董事长,主要核心是台湾知名节目《综艺100强》制片人蒋继雄。

央视这边,负责国际部,主任辛少英当时只有30岁,主持人大胆地启用了当时只有22岁,没有分公司背景的新人杨澜。

正大综艺的智力竞赛剧,参考了日本最受欢迎的综艺题答案。而外观部分,早期央视国际部并没有自己的场景拍摄团队,所以直接使用了台湾旅游节目"绕地球跑"的视频片段。

如此之多,以至于当《正大综艺》上映时,台湾的外线主持人李秀轩却不知道,在另一边,他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了。

在这中间,是王玉荣先生连接在一起。王长久在台湾"老三台"之一工作,《绕地球跑》是中国电视台的一档节目。

顺便说一句,主题曲"是"爱的奉献",词曲作者也是王玉蓉,而歌手是他的女儿,日本华人歌手王宇。

当我们现在吐槽时,国产综艺总是搬外机型,别忘了在90年代,"正大综艺"借用了他的山石,开辟了15年的央视霸权时代,也开启了整个电视娱乐时代。

正如杨澜在剧集第一集中所说:"希望你喝完茶后能增添一点生活的味道。这个节目为人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世界景观,在外汇时代也非常不方便,让无数人在电视上睁开眼睛看世界,也在周末的电视上娱乐。

正大综艺创造了许多第一,但只有一个第一不属于它。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档综艺节目,这个名字,于一个月前的1990年3月14日发行。

也许很多年轻学生没有看到"综艺观"。虽然名称相似,但两个节目完全不同。"综艺大观"的昵称是"小春节晚会"。

从形式到制作,《综艺观》在各个环节都标配春节晚会,它采用电视晚会的形式,涵盖歌曲、舞蹈、音乐、歌剧等艺术品类。甚至使用现场直播。

它的诞生,很大程度上也与春节晚会有关。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纵观20世纪80年代,除了85年的春节晚会因为技术问题和批评,每个春节晚会都成了现象级节目,堪称一代中国人的精神盛宴。

春节晚已成为中国人春节的"新民俗",成为全国性的盛典。随着春节晚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央电视台需要有一个直播节目来为春节之夜进行训练。

在这种背景下,"综艺观"应运而生。一方面是锻炼团队,另一方面也是选择艺术家,运行程序。

不严格来说,那是那个时代的"我要有一个春节之夜"。

根据First Financial的数据,Variety的平均收视率可以达到18%,平均每集有2亿观众。这有点夸张,我想这可能是在计算重播观众。但无论如何,都可以在CCTV上设置晚上8点的黄金时间直播,"综艺观"也可以被称为时代之流。

杨澜大战倪萍,李湘联手何炅,90年代的综艺江湖有多野?

而《正大综艺》出杨澜,《综艺》也出两个"央视一妹",前五年是齐平,接下来的五年是周涛,这两位一起主持了28个春节晚会。

综艺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在正大综艺开播后的两三年里,如曲源的混合场、电视书苑、东西北南中等也诞生了。

直到现在,我都能立刻想起《曲原少年》主打歌的旋律: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论,笑话,说唱艺术。东西南北,君拜见,曲源混合祭坛。

可以说,央视引领了中国综艺节目的前五年。在央视综艺不断创造收视奇迹的同时,综艺市场的另一股力量也在酝酿之中。

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名为《快乐转盘》的节目,其中一位主持人当时默默无闻,现在是知名主持人曹克凡。

该节目结合了室内游戏,有趣的问答环节和现场比赛,成为当地电视台尝试水上综艺娱乐的第一例。

同年,刚刚成为湖南广播电视部主任的魏文斌,在湖南广播电视大楼建成的长沙郊区看了一块地。这片土地就是现在大陆电视娱乐业的耶路撒冷——马班山。

当时的湖南电视台还不是现在的《湘军电视台》,而是满载牲畜饲料广告的"饲料电视台"。当地人宁愿看长沙而不是省。

魏文斌上台后,湖南广电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之一就是组建湖南经济社会。在湖南广电上看到的,是一个试验场,考验当然是大众最爱的东西。

当时电视台的导演现在是世界电视台教父欧阳长林,也是领头的娱乐节目策划人,后来又做湖南电视台副台长王伟文。

当时几乎所有的综艺节目,或多或少都受到央视的影响,娱乐还是扛着一个架子放不起来的。根据王伟文的回忆,魏文斌当时对节目组说:"娱乐就是娱乐,你要做点。不要假装。只要它是健康无害的,你可以做任何事情。"

1995年12月23日,电视上播放了一档名为《幸运3721》的节目。

该节目非常注重游戏和互动性,引入了观众热线和幸运抽奖,这在全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你成功了,做更多的事情。

1997年1月,湖南卫视成为电视明星。半年后,在被屡杀、反复打磨后,一档诞生于《幸运3721》的节目,并加入了港台日本节目形式,参考了《正大综艺》在湖南卫视播放的节目。

1997年7月11日晚上8点05分,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与全国观众见面。

杨澜大战倪萍,李湘联手何炅,90年代的综艺江湖有多野?

当主持人李湘和李冰走上舞台时,观众以为是一场普通的派对。

但很快,互动游戏、外部专栏和快速回答环节接踵而至。《快乐大本营》凭借电视的力量,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了所谓的彻底的娱乐节目,它告诉全国观众,央视那种坐着式的娱乐节目应该从祭坛上退休,综艺就是传播的戏份。

第二年,来自中央电视台的王伟文一边挖,一边做儿童节目,一边还在北方的国外教书,搭档李翔。前段时间我还回想起两位第一次搭档主持快书剪辑,当时老师真的是绿,完全没有现在的空跑,李翔也在模仿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舞台,更何况个人风格。

但正是有了这样两个人的团队,以及迭代的主办团队,已经成为"快乐基地"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在推出前三年,《快奔》的收视率处于40%左右的高位,节目组每周都能接到成堆的信件堆积成山,插页式广告的价格甚至高于同期CCTV广告。

就连当时在北京火车站吸引顾客的小酒店也竖起了标语:我们可以看湖南台湾的"快乐大本营"。

《快书》次年播出,湖南卫视以港台为蓝本,推出婚恋综艺节目《玫瑰之约》,再次收获王牌节目。

娱乐之风,从马班山吹来,一吹二十多年。

《快书》带来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波综艺艺术,也让过去电视行业根本性的"新闻电视剧"两人过渡模式变成了"新闻电视剧和综艺"的三人模式。

在湖南台湾的引导下,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纷纷效仿。上海台湾推出"周六会议",浙江台湾推出"假日动员"。

其中最有名的是《欢乐动员》,依托超级模仿秀,让普通人模仿明星,一瞬间的人气甚至可以比作"快书"。

面对市场的突然变化,央视不得不应对一些纯游戏品种的推出,如《幸运52》、《城际间》和《快乐词典》。

与此同时,一些老节目收视率逐渐走低淘汰,《电视演播室》、《东西南北》、《综艺观》在03、04年已经停播,《曲苑》难以撑到2011年,最终没有逃脱停播的命运。

杨澜大战倪萍,李湘联手何炅,90年代的综艺江湖有多野?

据说,当"东西北南"停止播出时,收视率只有0.2%,这是相当悲惨的。

该节目已停止服务,但仍必须接收这些节目的观众。那是后来在河北和南北被烧毁的"同一首歌",最后臭名昭著地停止了播放。

为什么中国的电视综艺在20世纪90年代萌芽?是什么让内地综艺在短短十年内从诞生到收视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新闻、电视、综艺"三人组最粗的一条大腿?

从表面上看,进步取决于电视从业者的创造力,但在产业结构方面,我们得到的答案却完全不同。

我们把消费端、生产端和资本端分开看看。首先看消费者方面。在消费者层面上,中国人对电视有着难以置信的热爱。

在1980年代,电视是家庭储蓄存款的主要消费者,工人愿意支付一年的工资来购买电视机。

一个数字是,1988年中国的人均GDP约为300美元,但电视机拥有量达到1.4亿台,不到十分之一。

与当时的世界不同,电视普及率达到中国国家的水平,人均GDP一般在1000美元以上。经过长期的"八打八打8亿人",中国人对精神消费的渴望可见一斑。

有很多电视,自然需要大量的节目来填补。

除了电视剧和新闻之外,综艺作为文学艺术节目的一种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观看需求。

从制作端看,有一个影响深远的政策,叫做"广电四级台制"。这项政策是在1983年第十一届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发起的。

具体内容是向市、县政府开放电视台,形成中央-省-市-县四级电视混合覆盖格局。

最直接的结果是,从1982年到1989年,国家电视台的数量从47个飙升到469个。虽然军队盲目扩张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但生产水平跟不上。

但客观地说,在电视上花很多钱的人可以看更多的节目。而这些多余的广播频道,反过来又催生了更多的内容需求,种类繁多,正是在这种需求中。

最后,钱的终结。20世纪90年代,全国电视广告营业额呈现出一波快速发展的浪潮,市场规模从93年的29.4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114亿元。

电视广告已成为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强大的。

面对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广告主,电视台需要提升内容属性,增加广告溢价,增加更多的广告空间,从广告商身上赚更多的钱。

另一方面,多样性是一个黄金指标,可以真正将电视台与同行区分开来。丰富多彩的艺术,可以使电视台在广告商眼中脱颖而出。

客观上有市场需要,主观条件允许,有利可图。所以在90年代,整个电视行业已经进入了消费文明全拥抱的时代。不仅仅是综艺,电视剧和新闻也开始进入最好的时代。

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大众媒体作为一个整体承担起了宣传和灌输的功能,在这方面,电视并不比广播和报纸更有利。

但在1990年代之后,电视达到了大众娱乐的巅峰,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的20年里取代了媒体之王的地位。

娱乐是电视行业的基础。回过综艺,魏文斌曾对《快乐大本营》说:我们从小就受了足够的教育,童年由爸爸妈妈教育,到单位是带头的教育,家里,如果老婆没有找到好老婆也关心你,坐在电视机前,电视机也在教育你。

我说,要教音乐!《快乐营》的目的是放松、愉快,让人们坐在电视机前得到一种享受和解脱。

在我看来,这段话是对多样性的最好评论:多样性就是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存在。每个人,包括我自己,总是对"娱乐至死"提出深刻的批评。但娱乐真的如此具有破坏性吗?我不这么认为。

从金永琼,到电视娱乐,到电子游戏,再到互联网,有太多的东西要戴"娱乐至死"的帽子。

但从70年代到80年代,再到现在的90年代,我们都一路奔娱乐,不一定有一代人会崩溃。

要知道,从古至今,我们普通人都是被允许肆无忌惮的幸福,这样的时间太少了。珍惜这样的时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