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亚残运会上展示了五项具有高度创新性的医疗技术

作者:北乔峰慕容

今天带来以下故事 每日更新 感谢关注 伴您阅读 写作不易 点击关注

在2023年10月19日的上午,中国残疾人游泳队队员何军权和攀枝花米易县的“无臂男孩”彭超,分别穿戴程天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助力外骨骼,在建德站第88棒和富阳站第4棒的火炬传递中完成了他们的任务。这款下肢外骨骼机器人采用流线型设计,并配备腰部、腿部可调节支架和穿戴系统,能够完全贴合人体身材,穿戴舒适,而且灵活度高。

亚残运会上展示了五项具有高度创新性的医疗技术

通过穿戴这种“机器人”,人体的感觉、思维、运动等器官就可以与机器的感知系统、智能处理中心、控制执行系统相结合,从而实现改善人体物理机能及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智能助力外骨骼机器人针对下肢功能障碍人群设计,集成人工智能、机器人、人体工程学等技术应用,为穿戴者提供动作矫正、伤病恢复、运动保护和提升助力,帮助穿戴者安全规范地完成以前难以做到的动作。

亚残运会上展示了五项具有高度创新性的医疗技术

同样在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上,中国代表团游泳队的徐佳玲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登场。她穿戴的是BrainCo智能仿生手,在火炬塔前,徐佳玲用“意识”对仿生手进行操控,大拇指内收,五指并拢后稳稳地与“桂冠”交握。智能仿生手与传统的机械结构假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亚残运会上展示了五项具有高度创新性的医疗技术

智能仿生手是基于脑机接口技术,采用非侵入式生物电感应电极,精细识别运动意图,使上臂截肢用户像控制自己原本的手一样,精确地控制每根手指的运动速度和位置,能完成各种交互姿势,让徐佳玲在握持火炬时更加稳定。智能仿生手的穿戴和脱卸只需要几秒钟便可完成,充满电后可使用10小时以上,而价格只有传统进口智能假肢的五分之一。目前,徐佳玲已经逐渐开始使用和适应智能仿生手了。

亚残运会上展示了五项具有高度创新性的医疗技术

接下来,工程师团队将帮助她恢复残肢的力量与神经通路的重新建立,改善肢体的健康状况,让她能够更好地使用智能仿生手进行运动和日常生活。亚残运村的智能康复设备,利用情景互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为运动员提供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这款康复训练机器人,设计贴合人体工学,针对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为患者定制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亚残运会上展示了五项具有高度创新性的医疗技术

在机器人的帮助下进行训练,系统会记录各项数据,自动生成专业复健分析报告,为进一步的深入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智能仿生腿和智能仿生手有些类似,但技术实现方式略有不同。智能仿生腿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结合内置传感器系统,经过算法处理后转化为指令,控制液压系统,实时匹配使用者当前的运动状态。这种机器人具有学习功能,简单来说,就是健侧腿在做什么动作,它就可以学习、模仿,实现步态跟随。

亚残运会上展示了五项具有高度创新性的医疗技术

亚残运村维修中心主管朱华山透露,“比如残障人士想要滑雪,健侧腿做出滑雪动作,智能仿生腿就能感受到这些动作,进入滑雪模式。想跑步就能跟随跑步,想走路就能跟随走路,功能丰富,非常方便。”曼安智能的MindAngel(心灵天使)是一款头盔,可以“读心术”。戴上这个头盔,它就能读出你在想什么,再把指令转化给如电视、空调等第三方设备,从而实现“用意念控制物体”。

亚残运会上展示了五项具有高度创新性的医疗技术

例如,残障人士坐在轮椅上,只需想着自己要吃苹果,正在逛超市的家人或朋友就能在手机上收到他“发”出的短信。另外,残障人士还可以用意念移动轮椅,控制空调和电视节目,甚至能通过音响设备读取聋哑人的想法,实现与人交流。

除了这些硬核“黑科技”之外,亚残运村里还有许多高科技辅具,如人工耳蜗、人工视网膜、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液压踝碳纤脚板、手语翻译软件、智能动力碳纤小腿假肢、气动式手指训练仪、上肢智能外骨骼训练仪等。随着材料、技术、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和肌电神经信号等领域的不断进步,高科技辅具为残障人士带来的帮助和惊喜,也在不断向前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