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五子朱橚:朱棣同母弟,在明朝丢人,遗物却令世界受益至今

作者:野史日记

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朱元璋如此厉害的开国皇帝,所生下的儿子也并非全都如朱标、朱棣这样拥有盖世之才。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朱橚,虽然与朱标、朱棣等四个哥哥同出自马皇后,但他身为朱棣的同母弟弟,在能力与哥哥相比却明显要差上不少。

朱橚贵为皇子,大明朝的藩王,却在治国方面没什么建树,甚至纵观他的一生还有一些丢人。

朱元璋五子朱橚:朱棣同母弟,在明朝丢人,遗物却令世界受益至今

朱元璋在位期间,他被流放到云南,回来以后,又被后来登基的朱允炆给流放到云南。等亲哥哥朱棣登基以后,被人举报他图谋不轨,吓得他连忙主动上交兵权,这才总算是平息了这次危机,否则难保会再次被流放到云南。

正因为朱橚颇为滑稽的人生经历,有人认为他滑稽可笑,有人认为他软弱可欺,但无论如何瞧不起咱们这位明朝藩王,却始终都要承认的是,他在明朝算是丢人了,但他死后留下的遗物,却让全世界各国都受益至今,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第五个儿子

1361年,朱橚出生。朱橚出生时,朱元璋占据应天府,事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物质生活条件有了保障。所以,朱橚出生时虽然处于兵荒马乱的年代,但是生活还算不错。

只不过,他是马皇后所生的第五子,朱棣此时对孩子出生的欣喜,早已经没有了当初朱标出生时的在意程度,朱橚的出生自然也就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但这并不代表朱元璋对朱橚不重视,他对朱橚与马皇后所生的其他几个孩子一样,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机会。

朱元璋五子朱橚:朱棣同母弟,在明朝丢人,遗物却令世界受益至今

朱元璋起于微末,对人间疾苦了解的最是透彻。他自幼给地主放牛,根本没有学习的机会,在此后的发展中受到诸多限制,对那些文人大儒颇为尊重,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同时最好能够兼具作战能力,实现文武双全。

朱橚与哥哥们相比,虽然年纪最小,但身体却十分强壮,再加上他自幼聪颖好学,喜好钻研,经过名师指导和军事训练以后,无论在文化方面还是军事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赢得了朱元璋对他的器重。

大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分封藩王时,朱橚被封为吴王,杭州成为他的封地。杭州与北平相比,或许战略属性不如北平,远没有那种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重要性。但杭州也不是无名之地,乃当时的税赋重地,堪称大明朝的钱袋子之一。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稳固住现有成功, 即便是分封藩王,首要考虑的也是如何让几个信得过的儿子,在几处重要位置,拱卫京师。

朱元璋五子朱橚:朱棣同母弟,在明朝丢人,遗物却令世界受益至今

朱元璋的做法确实达到了这个目的,但随着时间推移,明朝的重心逐渐从安全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杭州这个“钱袋子”被朱橚掌握,严重影响了朝廷的税收,逐渐令朱元璋不喜,便在洪武十一年的时候,将朱橚改封周王,封地也随之迁移到开封。

开封的税赋虽然不如杭州,但也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这说明朱橚在朱元璋那里并未失宠。这一点,从朱元璋将冯胜次女许配给朱橚,让朱橚有了一位开国六公爵之一的岳父大人来看,也能看出朱元璋对朱橚的重视和信任。

命运转折

朱橚的地位因此迅速蹿升,即便在诸位藩王之中,也要被高看一眼。偏偏就是这份信任,却让朱橚做出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来,他竟然顶着明朝“严禁藩王擅离封地”的铁律,悄然离开开封,前往凤阳,在那里与手握兵权的岳父冯胜见了一面。

炙手可热的藩王,擅离封地去龙兴之地见手握重兵的岳父,这到底是要干什么?朱元璋是一位开国皇帝,大明朝的江山中,几乎每一片土地都是他靠利器争夺而来。朱元璋对朱橚再器重,也绝对不会姑息这种有“谋逆嫌疑”的举动,勃然大怒之下,将朱橚流放云南,开封之事暂时由朱橚的世子来接管。

朱元璋五子朱橚:朱棣同母弟,在明朝丢人,遗物却令世界受益至今

彼时的云南,尚处于一种蛮荒之地的状态,瘴气遍布,毒虫满地,走兽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

朱橚习惯的锦衣玉食,到了云南以后才知道,原来明朝的领地之中,竟然还有一块生活环境如此恶劣的土地,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为了充饥经常吃草,由于对当地的植物不了解,经常会因为吃到有毒的草而中毒,死者极多。

一年以后,朱元璋认为教训朱橚的意图已经达到,便将朱橚召回京城,又让他重新恢复了藩王的身份。这次以后,朱橚广招名医,学习药理和药性,将各种搜集来的资料编辑成册,命名为《袖珍方》。

同时,为了弄清楚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植物有毒不能食用,朱橚还专门在自己的领地建立了一个大园子,专门种植各种植物,还找来专业的人种植。等植物成熟以后,再亲自参与研究植物的药性,来确认各种植物的真实情况。

朱元璋五子朱橚:朱棣同母弟,在明朝丢人,遗物却令世界受益至今

一直醉心研究植物的朱橚,没想到会再次遭遇不幸。朱允炆登基以后,朱元璋虽然已经为他登基做了许多准备,但朱允炆却还是不放心,从而打算削藩。朱允炆集团研究拿谁先开刀时,朱棣因为实力强被延后,最终选定最容易对付的朱橚。

恰在此时,朱橚的次子因为想夺哥哥的继承权,打算将父兄一锅端掉,主动向朱允炆举报,自己的父兄意图谋反。次子的举报和朱允炆的算计,顿时擦出了火花,随之演变成熊熊烈焰,再次将朱橚送上了发配之路,时隔多年后又来到云南,可谓是颜面尽失,丢人丢到家了。

但朱橚再次来到云南以后,在这里生活的数年间,对云南的植物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他虽然生活在苦难之中,比之上一次来到云南,心中却多了一份对植物研究的追求,让如此倒霉的人生,多少也有些缓解。

朱橚在建文四年返京时,这才知道朱允炆削藩激怒了朱棣,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双方斗得你死我活。最终,朱棣成为胜利者,登基成为新的皇帝。朱橚也因为亲哥哥登基而恢复了爵位,再次回到开封。

朱元璋五子朱橚:朱棣同母弟,在明朝丢人,遗物却令世界受益至今

造福世界

带着数年来在云南的见闻,朱橚再次开始研究起植物来,这一次比上一次要更加具备经验,所研究的成果也更大。为了研究植物,朱橚甚至连朱棣让他改封洛阳的提议都拒绝了,终于写出了《普剂方》、《救荒本草》。

尤其是这本《救荒本草》,成就最高,由于朱橚的研究全部来自于实际种植和观察,让这本《救荒本草》的内容极具价值。即便是闻名于世的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也引用了朱橚三本书中的内容,称《救荒本草》的内容“颇详明可据”。

《救荒本草》不仅让中国后世受益,周边的诸多国家也都相继获益,甚至欧洲国家也从这本《救荒本草》中受益匪浅。

《救荒本草》先是流传到日本,被日本的植物学者视为经典,奉为至宝。从中学习到知识,获取了数据之后,相继形成了诸多日本著作,这些著作无不是在《救荒本草》内的基础上延展而成。

朱元璋五子朱橚:朱棣同母弟,在明朝丢人,遗物却令世界受益至今

此后,《救荒本草》又被俄国获取,对这本书的内容给予高度评价。俄国人的口口相传之下,全世界的学术界逐渐开始知晓这本《救荒本草》,尤其是欧洲的诸多国家,对此非常感兴趣,英国学者将《救荒本草》称为是救荒之书。

正因为朱橚费尽心血所著的这本书,才让生活环境恶劣的百姓,得以寻找到安全的植物食用。这种情况随着《救荒本草》传播到世界各国,更是让全世界各国的灾民,在荒年时能够寻找到更多可以食用的植物,挽救了无数生命。

时至今日,这本书中的许多内容仍然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持续让这个世界受益。与此相比,朱橚当年在明朝时所经历的一切所谓的“丢人”,其实都已经无人关注了,人们最该记住的,是他给人类遗留下了这份“宝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