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英伟达被围攻,阉割版AI芯片断供中国,华为腾讯又被卡脖子?

作者:财经侦探社

今年以来,掌握全球80%GPU市场份额的英伟达市值一路狂飙,在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之后,成为美国仅次于苹果、微软、Alphabet和亚马逊的第五大市值公司。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A800、H800以后不能卖了。

受此影响,10月17日,英伟达股价一度重挫近8%,创下自去年12月底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收盘仍有4.68%跌幅。AMD和英特尔的股价也一度大跌。

英伟达被围攻,阉割版AI芯片断供中国,华为腾讯又被卡脖子?

看来,芯片禁令带来的弊端,还得硅谷这些公司自己买单!

阉割版AI芯片断供中国

AI技术的热潮,让算力成了刚性需求,任何一个想要在AI时代占据优势的大企业都需要从英伟达手里购买算力。

尤其随着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GPU作为大模型“炼丹”的燃料再次遭到哄抢,而市面上尚未出现比H100更能打的量产芯片,英伟达也因此赚的盆满钵满。

可以说,现在的英伟达,就是AI时代的水电煤之一,不管谁的算法成了未来,他都可以在对方的成功路上捞一笔。

哪怕AI时代是个饼,各大AI厂家折腾一圈都失败了,英伟达还是赢,而作为最大的芯片进口国之一,万亿英伟达可能更需要中国市场了。

但是反转总是来的有点猝不及防,现在,英伟达阉割版A800、H800也不能在中国出售了,一时间很多网友担心国内大厂会受此影响。

不过,好在国内不少厂商已预先进行囤货,数据显示,国内互联网大厂竞相订购了价值约50亿美元的英伟达芯片。

其中,百度、字节、腾讯、阿里已经向英伟达下单价值10亿美元A800,共10万块芯片,将于今年交付。

另外,还有40亿美元GPU订单,也将于2024年交付。难怪腾讯、百度等厂商纷纷表示目前「囤货充足」。

短期来看,在国内各大厂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芯片禁令似乎对没有造成影响,但是一旦无法获取高性能英伟达芯片,将直接影响中国企业在AI等前沿科技的研发进展。所以长期来看,中国仍需加大投入,加快国产替代的步伐,摆脱对外来芯片的依赖。

英伟达被围攻,阉割版AI芯片断供中国,华为腾讯又被卡脖子?

国产芯片蓄势突围

目前,中国在芯片制造工艺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这就需要国家继续增加支持力度,企业加大投入,在多方努力下,才能争取早日突破关键技术壁垒,实现高端芯片的自给自足。

就拿AI芯片来说,中国玩家也在摩拳擦掌,为了应对“卡脖子”难题,华为、腾讯、阿里和百度等科技企业积极投身科技研发,掌握核心技术。不仅自研相关芯片架构, 还加入了RISC-V项目的阵营。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大陆在芯片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民营企业就持续加码科研投入早已达成共识。据2023中国民企也500强榜单显示,榜单中研发投入排名前三的企业均来自互联网行业,分别为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

其中,腾讯2022年研发投入费用为614亿元,占当年税后净利润总额约50%,同比增长率达到18.3%。2018年至2022年,腾讯五年间研发投入累计超2200亿元。阿里巴巴和百度研发费用分别为538亿元和233亿元。

英伟达被围攻,阉割版AI芯片断供中国,华为腾讯又被卡脖子?

也正是在国内大厂大手笔的研发投入下,中国芯不断突破,比如腾讯与燧原合作的紫霄系列芯片已在OCR文字识别、智能会议、图像语音降噪等方面实现了业界同类产品两倍以上性价比,借由紫霄芯片,腾讯得以向金融、交通等行业客户提供普惠且高质量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阿里的平头哥也推出了一系列领先的芯片产品,如玄铁910和倚天710。这些芯片的问世,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国产芯片在市场上竞争力大增。

而华为的昇腾系列,已经支持了国内过半的AI大模型训练;百度旗下的昆仑芯片,瞄准的是云端AI通用芯片。

与此同时,在制裁升级和算力紧缺的背景下,国内的AI企业、GPU企业正努力前行。既有上市的寒武纪、景嘉微、海光信息,也有芯动科技、燧原、瀚博、沐曦、壁仞、摩尔线程、天数智芯等老牌和新创企业。

中美科技竞赛是一场持久战,相信中国科技企业携手应对挑战,将会共同推动中国芯片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