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带你了解白血病之二十三:白血病的相关疾病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作者:我是小医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以增生异常和无效造血为特点。其特点是外周血中表现一系或一系以上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亢进,并有形态异常,包括病态红系、病态粒系或病态血小板生成。MDS是一个累及多基因的多阶段的病理过程,干细胞基因异常、造血微环境改变和免疫机制缺陷在发病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被血液病患者称为“白血病前期”,说明这种疾病是白血病早期的表现,总体MDS的白血病转化率约30%,它有两个共同的特征:骨髓不能为血液循环提供足够的正常细胞(无效造血);所有的MDS各亚型都存在骨髓病态造血(畸形细胞)。

带你了解白血病之二十三:白血病的相关疾病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多数患者起病隐袭,以男性中老年多见,约70%病例50岁以上。儿童少见,但近年青少年发病亦有增加。MDS的初发症状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大多数患者有头昏、乏力、上腹不适和骨关节痛。多数以贫血起病,可做为就诊的首发症状,持续数月至数年。约20%~60%病例病程中伴出血倾向,程度轻重不一,表现有皮肤瘀点.牙龈出血、鼻衄。重者可有消化道或脑出血。出血与血小板减低有关,一些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亦有缺陷。

约半数患者在病程中有发热,发热与感染相关,热型不定,呼吸道感染最多,其余有败血症、肛周、会阴部感染。在未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病例中,感染和/或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肝、脾可有中或轻度肿大,1/3病例有淋巴结肿大,为无痛性。个别患者有胸骨压痛。

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其程度依不同分型而异。大多数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少数增生正常或减低。细胞形态异常反映了MDS的病态造血。红系各阶段幼稚细胞常伴类巨幼样变,核浆成熟失衡,红细胞体积大或呈卵园形,有嗜碱点彩、核碎裂。粒系可见原始细胞比例高于正常。粒细胞浆内颗粒粗大或减少,核分叶过多或过少。巨核细胞在数和质方面均可有异常,多数巨核细胞增多,检出小巨核细胞是MDS的支持诊断指标之一。血小板体积大,颗粒少。

带你了解白血病之二十三:白血病的相关疾病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FAB协作组主要根据MDS患者外周血、骨髓中的原始细胞比例、形态学改变及单核细胞数量,将MDS分为5型: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 with ringed sideroblasts,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 with excess blasts,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 in transformation,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

MDS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是依据患者血细胞减少的数量、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及染色体核型评价预后,是指导治疗的一个基本工具,低危0分;中危-1(Int-1)0.5~1分;中危-2(Int-2)1.5~2分;高危≥2.5分。对于低危或者Int-1级患者治疗主要是改善生活质量,采用支持治疗、促造血、诱导分化和生物反应调节剂等治疗,而Int-2级和高危组MDS主要是提高存活,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带你了解白血病之二十三:白血病的相关疾病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最后转归有3种:发展为白血病,部分病人2年即进入白血病,而有些病人可持续10~15年甚至更久才发展为白血病;长期处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原状,而不发展为白血病;部分患者在尚未进入白血病之前,已由于骨髓衰竭所致感染或出血等原因而死亡。

也有少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病人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血象,骨髓象恢复正常,即得到治愈。

(感谢您的宝贵时间停留,明日更新:带你了解白血病之二十四:白血病的相关疾病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创作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