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鑫闻界|上周两家“大模型”企业相继获融资,“百模大战”再晋级

作者:齐鲁壹点
鑫闻界|上周两家“大模型”企业相继获融资,“百模大战”再晋级

秋深冬近,从年初ChatGPT引发的“大模型”浪潮,当下的“大模型”领域,“百模大战”已经晋级。

“大模型”成为资本市场最大的热点和风口的同时,今年以来独角兽相继涌现,而且,阿里腾讯罕见联手的一幕,上周两次上演。

上周举办的主题为“生成未来”2023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宣布文心大模型4.0正式问世,并称其综合能力“与GPT-4相比毫不逊色”。

看准“大模型”这一长期赛道,反应较快的服务器厂商都已经面向“大模型”推出了硬件新品。就连“味精大王”莲花健康都要花7亿元购入算力服务器。

热闹之中,也让这个赛道充满看点。

上周两家“大模型”企业相继获融资,且同是阿里腾讯联手投

人才济济、独角兽不断涌现的大模型赛道,今年频传融资消息,上周就很是热闹。

10月20日,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谱AI)宣布,其今年已经累计获得超25亿元融资。

2023年以来,智谱AI不仅推出了一个千亿规模参数的基座对话模型ChatGLM,还选择将单卡版模型ChatGLM-6B进行开源,供研究者与个人开发者们进行微调和部署。

数据显示,智谱AI的开源模型在全球下载量已超过1000万次,其还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开发出了生成式AI提效助手智谱清言以及高效率代码模型CodeGeeX等AIGC模型及产品。

智谱AI超豪华的融资机构名单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腾讯和阿里的参与,要知道两家共同投资过的公司屈指可数。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腾讯小米罕见联手的一幕,一周内两次上演。在智谱AI官宣获融资前几天,由前搜狗CEO王小川创立的AI公司百川智能也对外披露完成3亿美元的A1轮战略融资,投资方同样包括阿里、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和多家顶级投资机构。这从侧面反映了智谱在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的地位。

也是近期,今年3月才成立的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月之暗面(Moonshot Al)也获得来自红杉资本、今日资本、砺思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近20亿元的融资。今年6月,通用大模型初创企业MiniMax完成了总规模超2.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项目估值超过10亿美元,也跻身AIGC独角兽行列。也是6月,美团宣布并购光年之外。

再往前,今年4月,面壁智能完成由知乎领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种子轮股东智谱AI继续跟投。

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温绵绵在今年8月的一场公开活动上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金沙江创投已重点关注和布局生成式 AI 相关的投资标的。根据创业邦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年H1 AIGC产业报告》,2023年上半年,国内AIGC领域的融资事件共57起,已披露融资总额63.13亿元,涉及投资机构数66家。

“大模型”在金融界刮起劲风,从中看“大模型”与产业场景和企业数据融合

一个多月前,8月31日,首批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的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百川智能、商汤商量SenseChat等陆续宣布向公众开放。与此同时,更多企业的大模型也在迅速布局和推出。国产大模型的批量上市,这也意味着“百模大战”正从“生下来”走向“用起来”的新阶段。

在行业应用场景中,用户在意的,大模型是能否提供专业知识和行业数据。随着大模型进入Gartner曲线的相对冷静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已意识到,应用场景是决定大模型能否走远的关键因素。决胜大模型,关键在应用。没有落地场景,就没商业前景。

9月27日,在一场报告会上,三六零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以“大模型进入第二阶段,垂直化引领新工业革命”为题受邀分享,他提出,大模型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垂直化”,未来大模型本身将不在成为壁垒,真正有挑战的是如何进行垂直大模型的深度定制。此前的9月18日,在2023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上,三六零集团作为推动行业大模型发展的重要单位,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发布国内首个金融行业大模型标准。

金融业对大模型并不陌生,上周,在百度世界·金融大模型前沿发展论坛上,度小满 CEO 朱光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技术底座的建设,大模型技术出发的“第一幕”已经成功上演,应用落地的“第二幕”正徐徐拉开,生成式 AI 正在深入到各行各业。今年5月下旬,度小满发布了千亿级中文大模型“轩辕”,这也是国内首个垂直金融行业的开源大模型。

也是上周,恒生电子发布了金融大模型LightGPT最新的能力升级成果,以及基于LightGPT打造的多款光子系列大模型应用产品,并宣布正式开放产品公测。

这周一,10月23日,国内金融科技的龙头宇信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通过自主研发率先推出了首批金融行业大模型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包括4个应用级产品和1个开发平台,即:开发助手CodePal、金融数据安全分级分类助手DataSherpa、AI+信贷助手(客户尽调)、AI+营销助手、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根据宇信科技表述,目前该批金融行业大模型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受到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非银金融机构的关注与认可。不仅如此,宇信科技已经与部分金融机构达成大模型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合作意向,并启动实施项目。

回到上个月,金融大模型呼啸而来的大潮中又多了两个重量级新玩家。9月8日,蚂蚁集团在上海外滩大会发布了工业级金融大模型(AntFinGLM),同时推出了两个配合模型层的产业应用“支小宝”和“支小助”。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表示,大模型不只是一种新技术,而是一个新世界。十多天后,也是在上海,华为首发了包括AI for Data、AI for Business、AI for IT三大类10个场景的金融大模型方案。

金融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模型?通用大模型从通识阶段走向专识阶段,又将面临着哪些挑战?

今年7月,上海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战略合作伙伴商汤科技召开人工智能论坛,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提到,在金融领域,商汤在与银行、保险、券商等客户合作时,会利用数字人进行智能客服、智慧营销等工作,并通过接入大语言模型能力,提供投研分析、研报撰写等新功能,实现降本增效。

“当前金融行业对于大模型技术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很高,但在大模型实际落地过程中主要存在模型选择难、算力供应不足、应用成熟度不足等问题,”这是10月19日恒生电子发布金融大模型时恒生电子董事长刘曙峰提到的,他也给出了建议,建议机构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金融大模型,采用大模型“私有化+MaaS服务”混合部署,基于场景驱动的金融垂直应用开发和积累数据资产、构建数据飞轮、提升应用成熟度等工作,实现金融行业大模型更好的应用落地。

在10月17日的百度世界·金融大模型前沿发展论坛上,浦发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陈海宁陈海宁在发言中提到,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将逐渐从外围走向核心,金融机构应该做好算力、数据、技术、人才的积累,积极拥抱新技术带来的变革。

根据IDC研究显示,中国数据量规模将从2022的23.88ZB增长至2027年的76.6ZB,复合年均增长速度(CAGR)达到26.3%,为全球第一,为大模型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海量的数据来源。

与此同时,大陆拥有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以及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百模大战”晋级关口,一场AI服务器之争已经开启

AI服务器对大模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上接芯片大厂、下连大模型企业的角色,中国服务器厂商如何破局?也成为大陆大模型产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10月13日,中国电信发布AI算力服务器(2023-2024年)集采中标候选人公告,中国电信共计划采购4175台AI服务器,其中使用国产芯片的AI服务器1977台,占整体采购数量的47.35%,超出市场预期。

服务器厂商你追我赶地推出大模型新机,今年6月新华三于就推出了面向大模型的AI服务器H3C UniServer R5500 G6,据称相较上一代产品算力提升3倍,对于GPT-4大模型训练场景训练时间缩短70%。8月,联想推出两款全新AI服务器产品——联想问天WA7780 G3 AI大模型训练服务器、联想问天WA5480 G3 AI训推一体服务器;与此同时,联想首次对外发布“普慧”AI算力战略,提出将100%算力基础设施产品支持AI,50%基础设施研发投入在AI领域等战略举措,并推出了联想智算中心解决方案和服务核心产品。作为AI服务器市场份额连续五年第一的行业龙头,浪潮信息也于9月21日升级推出最新NF5468系列AI服务器,大幅提升了Llama等大模型的微调训练性能。

10月23日,中国长城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AI服务器产品已经和多家GPU厂商、解决方案公司进行适配并在部分行业进行应用。

从数据来看当下和未来的AI服务器生意,据IDC 观知海内咨询统计,2022年大陆AI服务器市场(按销售额),浪潮以46.6%份额占据首位,新华三、宁畅分别以11%和9%占据第二、第三名。根据XYZ-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大陆地区AI服务器市场出货量达到22.6万台,同比增长约50.3%,2022年AI服务器市场出货量继续升高,超过28万台,同比增长约23.9%,初步预测到2025年中国大陆地区AI服务器市场出货量将达到50万台以上。

而根据英伟达 GPU 供应链云达科技预计,到2024年,AI 服务器行业的销量将翻一番,随着企业将 AI 逐步融入运营和服务,这种行业需求“将持续更长时间”。

一场AI服务器之争已经开启,没有人愿意错过这场科技盛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