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打仗冲在第一排的人明知必死,为何还要冲呢?

作者:小柒谈评

在讨论冷兵器时代的战斗,有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在战斗中,那些冲在最前线的人看起来似乎命悬一线?无论战斗的结局是胜是负,第一排的士兵总是面临着最高的生死危险,因此被戏称为“炮灰”。然而,为什么还会有人义无反顾地担任这一危险的角色呢?我将从两个层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古代打仗冲在第一排的人明知必死,为何还要冲呢?

首先,谁会成为排头兵呢?按照我们现在的观点,当然没人愿意成为排头兵,甚至有些人可能不愿参加战斗,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大家更愿意追求平静的生活。但在战争时代,情况截然不同,每个人都需要承担责任。就像我之前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虽然我们现在对死亡感到害怕,但如果面临像抗日战争这样的局势,我们的血性和勇气会再次被激发出来。在古代,由于社会阶层固化,特别是对于底层社会,要想出人头地,几乎只有通过付出生命去换取机会。军功是最直接和暴力的途径之一,但这也伴随着高度的危险。当然,还有其他途径,如考中进士,但成功的机会有限,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古代打仗冲在第一排的人明知必死,为何还要冲呢?

所以,从主观愿望的角度来看,排头兵并不都是被迫去冒险的,有些人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勇往直前。历史上存在无数这样的例子,如于禁、吕蒙、邓艾等(以三国时代为例)。此外,成为排头兵还有其他吸引人的条件和待遇。在战场上,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根据表现来奖赏。对于底层士兵来说,取得最大战功的机会就是杀敌、攻城、斩将、夺旗。要实现这些目标,只有冲在最前线才有机会,后方的机会相对较小,通常只能看着他人获得功绩。此外,在主将的许可下,士兵们甚至可以掠夺敌人,私藏战利品。即使在战场上不幸阵亡,国家也会对士兵的家人提供抚恤金,以保障他们的后顾之忧。因此,在战争时代,有些人将成为一名士兵看作一种职业,甚至将其传承给后代,这就是所谓的“世兵制”,比如魏武卒。

古代打仗冲在第一排的人明知必死,为何还要冲呢?

当然,如果每个人都害怕死亡,都不愿成为排头兵,最后一种选择就是强制征兵,点名制,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服从命令,毫不妥协。然而,这种军队通常缺乏士气。

古代打仗冲在第一排的人明知必死,为何还要冲呢?

其次,排头兵真的有最高的死亡率吗?有人认为排头兵的死亡率最高,可能是因为受到电视剧的误导。电视剧中出现的那些冲在最前面、被弓箭射成马蜂窝、登城时被滚油烫伤的场景似乎不太现实,毕竟谁会那么傻呢?实际上,排头兵都是全副武装的,他们配备了盾牌,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此相反,后方的弓箭手护甲薄弱,更容易在双方的箭雨中受伤,而排头兵的任务是保护这些后方的弓箭手。当双方开始白刃战时,除了冷箭,大部分人都不再使用弓箭,此时弓箭手的战斗能力相对较低。此外,排头兵一旦受伤或力竭,会在队友的掩护下及时撤离,而不会一直留在前线承受压力,这点即使是像典韦这样的勇士也能体会到。此外,排头兵对于一场战争的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旦失利,可能导致整个战局崩溃。因此,在许多关键战役中,排头兵通常由名将亲自担任,比如高顺的陷阵营。排头兵并不是送去送死的,他们是军队的精锐部队。

古代打仗冲在第一排的人明知必死,为何还要冲呢?

当然也有用俘虏或罪犯作为排头兵的情况,这种情况更多是例外。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