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464年,大明皇宫,年仅38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双目紧闭,临死时,这个差劲的皇帝竟留下了两道“无比英明”的遗诏:第一,废除

作者:肖兹探秘说

1464年,大明皇宫,年仅38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双目紧闭,临死时,这个差劲的皇帝竟留下了两道“无比英明”的遗诏:

第一,废除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后妃殉葬制度;

第二,释放自永乐以来就被囚禁的“建庶人”,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圭。

1435年,正午的太阳像一团火球,将整个皇宫烘烤得热气腾腾。嘈杂的人声和脚步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王朝正在为一场盛大的典礼做准备。然而更衣室内却静悄悄的,只有几位太监正在为一位瘦弱的年轻人穿衣服。

“陛下,请抬一抬手臂。”一位太监小心翼翼地为他披上华丽的龙袍。

这个瘦小的年轻人正是9岁的明英宗朱祁镇,他刚刚接替父亲明宣宗朱瞻基登上皇位,今天是他的登基大典。

“朕正式成为天子了吗?”朱祁镇有些不安地问道。

“回陛下,天意昭昭,您理应成为新一代的主人。”太监恭敬地回答。

朱祁镇点点头,神情中的不安稍稍减轻。他知道,父亲早就在选好了大明的接班人,自己自然是最佳人选。何况,还有太皇太后和“三杨”等重臣在旁辅助,朝堂之上也暂时不会有什么风浪。

穿戴整齐的朱祁镇踏着缓缓的步伐来到太和殿,只见文臣和武臣勋贵已经整齐排列两边,神情肃穆。太皇太后张氏身着华贵的服饰,一双慈眉下的眼神饱含深意。

“朕正式继承皇位,成为大明的新君主。”朱祁镇在张氏的注视下庄严宣布。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全殿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欢呼。

朱祁镇心中涌起一阵慰藉和骄傲——他终于站在了这个位置上,成为承前启后、将明朝带入鼎盛的明君!

然而好景不长,一位不速之客很快就打乱了朝堂的宁静。这位人物就是王振,一个落榜秀才,后来进宫当了太监。凭借他强大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王振很快就得到了明宣宗的重用,并被派去服侍皇子朱祁镇。

王振似乎对权力有着无尽的渴望,他总是寸步不离地跟随在朱祁镇身边。

太皇太后张氏虽然多次斥责王振,但朱祁镇对他却有着绝对的信任。渐渐地,王振的影响力在朝堂上日益增大,几乎到了可以和皇帝匹敌的程度。

就在明朝的元老们以为朱祁镇能够成长为一位贤明的君主时,1449年,一个不好的消息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蒙古瓦刺部来犯,要求加封和赏赐。

“陛下,臣建议您亲自统帅大军御驾亲征,一雪前耻。”王振对疲于应对朝政的朱祁镇建议。

朱祁镇犹豫了。他明知道自己从未上过战场,对军事一窍不通。但是王振坚定地表示,只要皇帝亲征,瓦刺必败。

在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最终决定率军迎战。然而结果却是灾难性的。明军不仅未能取胜,朱祁镇自己也被瓦刺俘虏,沦为阶下囚。王振更是被明军乱刀砍死。

“你已经一无是处,明朝不再需要你了。”瓦刺首领冷笑着对朱祁镇说。朱祁镇这才得知,母亲孙氏已经另立他的弟弟朱祁钰为帝。

长达一年的囚禁让朱祁镇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和无助。幸好瓦刺首领的弟弟伯颜帖木儿经常与他交谈,让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1450年,瓦刺放还了这位“无用”的皇帝。回到明朝已经是另一番天地,朱祁镇再度被囚禁在深宫之中。

然而权力的渴望在这几年的磨难中被激发出来。为了重掌大权,朱祁镇暗中联络心腹,终于在1457年发动成功政变,夺回皇位。

“朕就知道,那个位置始终属于朕的!”朱祁镇看着被囚禁的弟弟,心中充满了复仇的快感。

重新当上皇帝的朱祁镇似乎一改过去,开始重用忠良,为明朝带来一番繁荣景象。甚至在他的主导下,明朝还废除了皇帝死后后妃殉葬的野蛮习俗。

然而好景不长,1464年,朱祁镇的身体每况愈下。在生命进入最后阶段时,他目光坚定地对儿子朱见深说:

“朕有两道遗诏,一是取消后妃殉葬,二是释放朱文圭......望你遵循朕的心愿。”

说罢,英年早逝的朱祁镇长舒一口气,离开了人世。朱见深跪在父亲面前,泪水划过脸庞。他知道,这是父亲给自己赎罪的机会,也是对那些命运受困的人的解救。

“儿子定会遵从父亲遗命!”朱见深哽咽着说。

正如人们后来所说,朱祁镇即使在一生中屡遭命运折磨,但他的遗诏仍然撼动了整个明朝,也永远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哪怕是牢笼里的囚徒,也终能化作自由的飞鸟。

1464年,大明皇宫,年仅38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双目紧闭,临死时,这个差劲的皇帝竟留下了两道“无比英明”的遗诏:第一,废除
1464年,大明皇宫,年仅38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双目紧闭,临死时,这个差劲的皇帝竟留下了两道“无比英明”的遗诏:第一,废除
1464年,大明皇宫,年仅38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双目紧闭,临死时,这个差劲的皇帝竟留下了两道“无比英明”的遗诏:第一,废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