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住宅“四方面建筑设计、施工”误区诊断和分析

作者:标题百科全书文本
住宅“四方面建筑设计、施工”误区诊断和分析

建筑住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如完全按“搞创新或试验”的模式和仅靠坐在办公室内发挥想象进行定位和实施,建筑行业将会进入死胡同和发展误区,其设计和施工的作品也一定是不成熟的,且极易产生后遗症或不治之症。

建筑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理应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和“在成熟中再进行大面积推广运用”的原则,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工作准则。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或标准制定者应高度重视“关于外墙保温等四类问题建筑行业做法或标准”的设计和施工误区,应从速且务实地调整当前的执行规范及强制性标准,不能建“空中楼阁”,否则将是得不偿失的,更是劳民伤财。

一、关于外墙保温

1.现状分析

外墙保温分为外墙外侧保温、外墙内侧保温、墙体内自保温,均属于“墙体自保温系统”。当前的设计和施工,以采用“外墙外侧保温+轻质加气砼砌块”为主的组合保温系统。无论何种做法,技术均尚未成熟,但现状却是大面积地被用于工程建设,运用时间已有十多年,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

2.病根诊断

凡是上述做法的外墙保温,时间会证明:这设计成果是进行节能计算和专业设计的,符合当前设计规范和图审要求,虽不是完全错误,但肯定是不科学的。短期内,除渗漏外,该外墙保温是没有问题;如长期来看,则后患无穷。这种作法已造成“渗漏、开裂、脱落、失火”等问题发生若干起,将来的后果还会更严重,会造成大面积的高空坠物或伤人事件发生。

实践证明,采用外墙保温做法的墙体,主要存在两个致命性的病根:一是渗漏问题;二是脱落问题。这不完全是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或者说根本与施工质量问题无关,完全属于“胎里带”式的先天性问题和拔苗助长问题。随着外墙保温产品的自然老化,在温度应力、酸雨、冻融和侧向风压、地震力等的作用下,根本无法保证外墙保温墙体附着力和使用的耐久性,故不能再大力推广和盲目运用。

3.处置方法

外墙外侧保温或组合保温系统,均属局部偏心受力,外饰面装饰层是非轴心受力,为外附着力。

(1)对于墙体保温指标的制定,节能设计指标要求过高,应降低规范及强标要求或不作要求,且应取消该门槛式的限制,否则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2)外墙可采用“三七墙”或“四九墙”及“双层窗”设计进行代替,按梁的轴心受力进行设计,即外墙体施工不飞出梁,可将外墙承重梁、基础及桩的做法一并统建筹考虑设计。这种墙体在北方使用证明是成功的案例,更利于建筑抗震、防渗、开槽和结构安全,是一劳永逸的事,故应值得大力推广。

(3)外墙采用泥土烧结砖,不采用轻质加气砼砌块等,泥土的来源可采用地下室、人防等工程挖掘出来的土或河道清淤出来的污土,这种做法利于各类固定、二次结构施工和避免渗漏。

(4)取消梁柱冷桥的节能指标,一可不作冷桥特殊节点进行设计考虑;二可加大梁宽度设计尺寸,该尺寸仅用于梁的外侧保护层加大,避免了梁外侧露筋现象的发生。

(5)取消外墙保温做法,可直接采用整体挂玻纤网格布的粉刷工艺,保证粉刷层的整体性和建材的自身收缩。

(6)外墙体可向梁内侧缩进2 cm,确保在梁上口粉刷层的成品与梁外侧面平齐,该处的下三皮做法采用标准粘土砖砌筑或200高的C20素混凝土止水槛施工,并在每层楼层外侧四周梁的上口与后砌墙体的交接处设计1道水平“平行四边形鹰嘴型塑料分格线条”,后再进行外墙真石漆工艺或其他饰面工艺或其他工序。这样做的好处是,同层承担粉刷层的附着力,抵消温度应力。

二、关于“太阳能”

1.现状分析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是要大力推广,但不能一刀砌,应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经常发现:新建高层及小高层住宅采用一户一个墙面“板式太阳能”的现象比较普遍,水箱安装在阳台位置,太阳能板挂在南阳台的封道梁外侧边,显然仅是为了通过图审和各类验收,但缺少设计的实用性和人性化。

2.病根诊断

(1)在外墙南侧阳台处安装太阳能板,支架等金属构件会生锈,随着年代的久远极易造成太阳能板及支架脱落而导致高空坠物。该产品的质量保修期通常只有两年,如后期再不及时进行维护,则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或发生坠物伤人的安全事故。

(2)太阳能水箱占用了阳台的室内空间,极不实用,故太阳能水箱的拆除率达100%,装修期间基本被燃气热水器代替,存在资源和产品的严重浪费,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3)该种墙面“板式太阳能”的安装方式,如防雷接地做的得不到位,则易发生引雷或触电事故。但在实际的看房过程中,在墙面“板式太阳能”使用上,本人未发现有其相关的防雷配套装置,这现象较为普遍,确实让人担忧。

3.处置方法

方案一:减配制。汽车行业的运营经验告诉我们,有标配、有顶配等,也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量身定制,设计很成熟,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一下,这又何乐而不为呢?同理,“超高层、高层及小高层的顶部六层”、“多层及别墅整栋楼”的太阳能,可在屋面处设计支架或构架来进行太阳能板或太阳能管的安装,其它层或楼对太阳能安装指标不作硬性要求,可由各用户自行安装燃气热水器来实现。

方案二:另起炉灶。要做就做“有用的”和“永久的”,变更本条阳台太阳能的安装位置,可像空调室外机安装位置的“箱式搁板小间”一样,将太阳能板及水箱设置一起,或采用连体设计,一个在“外”接收阳光,一个在“内”进行水源补充,并在搁板间的内侧墙处设置等电位的端子箱连接点,用作太阳能连接的防雷设施。只有这样,可实现超高层、高层及小高层板式太阳能的同层室外暗藏式安装。

缺点:(1)单阳台基本能实现方案二做法,但双阳台就很难实现了,且要在房间内侧的吊顶内过太阳能给水管路,管道需作保温、消音处理;(2)太阳板积灰和水箱杂质均不易清洗;(3)太阳能设备要与结构、建筑同步系统设计相应配套的定尺产品;(4)增加了日后的太阳能售后和维修难度;(5)适用于户型大的住房,不适用户型小的住房,有局限性;(6)如户型小的住房按其做法强制性实施,则墙体的外立面是极其不好看的,并会影响自然通风或采光;(7)冬季热水的出水量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还需使用其它热水器进行扶助。

优点:(1)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大幅地节约了能源,符合并积极响应了国家的碳中和政策,值得点赞,也值得推广;(2)降低了生活成本,经济实用;(3)不占室内的使用空间,易装修,美观也大方;(4)可随土建工程同步安装到位。

方案三:设置太阳能设备层。可在每隔5~6层设计一整层太阳能设备层,该处的外墙面均用于安装太阳能幕墙集热板,水箱安装在其设备层内,同时该层可兼顾设备层的其它用途。

缺点:(1)一次性投入大;(2)太阳板积灰不易清洗;(3)其他缺点,部分同方案二。

优点:(1)同方案二;(2)便于维修维护。

方案四: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可在“屋顶”或“外墙面”或“屋顶+外墙面”的部位,实施集中安装太阳能板或幕墙集热板,且幕墙集热板安装工艺可采用“外墙石材施工的干挂”的类似工艺,水箱可安装在屋顶处。按“即开即热”的原理来设计太阳能的水系统,各路垂直向主热水给水管均应设计回水提升泵,并在楼层水表间每户的热水出水口安装远程用水的热水计量表,在表后再接热水的对接支管。

同时应明确:由自来水公司实施水费收取和太阳能系统的日常维护、维修;安装可由开发商实施,自来水公司负责验收和运营。否则,这种方案不可取。为便于水箱清洗,可设计双水箱,一备一用。该方案的垂直向管道可在公共楼梯结合水表间进行优化设计,考虑安装及检修尺寸,可适当加大水表间的平面尺寸。

缺点:(1)安装技术要求高;(2)外墙面太阳板积灰需专业人员定期清洗和维护、维修;(3)如供水主管或配套设备损坏,会发生集中停止供热现象;(4)提升泵要一个回路两只,按“一备一用”设计,需屋顶需设计多层构架或占用屋面空间面影响屋面渗漏维修;(5)回水泵的公共能耗费,后期物业难收取,故需自来水公司统一在水费中一并进行收取;(6)部分同方案二。

优点:(1)外墙体更节能保温;(2)可防止并减少了外墙渗漏现象的发生;(3)与室内装修方案关系不大,使用方便;(4)其他优点,同方案二。

综上所述:方案一“最简单”;方案二“最适用”;方案三“最费钱”;方案四“最节能”,“最技术”,但公共用电能耗及设备损坏修理等需国家出台政策,在以水费的名义,让自来水公司统一接收和管理。

三、关于电线、插座的浪费

1.现状分析

住宅工程的验收最基本的条件要水通、电通,每个功能间的灯要亮。造成资源浪费。如是精装修房,水电可与装修同步,这没问题。如是毛坯房,原设计的灯、插座线路及相关水路基本不会被利用,大概率被拆除,即使被利用,也是在装修前期临时使用,使用价值不大,故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

2.病根诊断

“浪费是种犯罪,节约顺应天理”。实践证明,在设计、图审、验收等方面每每进行人为性限制条条框框,是直接造成电线、插座等浪费的源头,是对社会和地球资源的极不负责。据不完全统计,装修后的原毛坯房的简易灯、插座的利用率均不足3%,拆除和更换率极高。

主要原因:一是本条上述产品的档次不够;二是其设计的位置不符合后期装修的调整要求;三是产品的颜色、功能不配套于后期的装修要求。故对当前毛坯房的室内电线及插座应进行减配设计,应对设计、图审、验收的规范作明确规定:仅在住宅室内提供的强、弱电的接入点或接线箱即可,取消室内灯、插座作法。这样可避免资源的严重浪费,不提前重复开槽,保证了墙体的整体性,可减少室内墙体裂缝的发生概率和空鼓现象的发生。

3.处置方法

在合适的位置布置接入点,如:强弱电接线箱各一处;卫生间、阳台、厨房按间各设置一处等电位端子箱。强电箱应留足空开回路和备用回路,进线的线径要大一点,用电负荷要留有余量,电箱的尺寸要大一点,要方便日后升级调整或更换,注明出线由用户自理。

四、关于烟道及卫生间排气道

1.现状分析

住宅施工,设计院出来的设计作品,均设计了厨房排烟道及卫生间排气道。实践证明,在实际使用中烟道、排气道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是不尽人意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即使在烟道、排气道口处增加了止回阀,也确实存在回烟、回气现象。

2.病根诊断

(1)占用寸土寸金的空间;(2)装修效果不佳,存在凸出的阳角;(3)楼层的烟道管四周易渗漏;(4)存在“回烟、回气”现象;(5)首层烟道“积油污、积水泛碱”的现象,且首层烟道积油污,有火灾隐患,也容易楼层上下串火。

3.处置方法

直接在厨房间或卫生间的外墙梁上预留不锈钢套管或出气管,在外墙体落架施工期间,再同步在该套管或出气管处安装“防雨、防鸟、防蝙蝠、防虫”的四防专用不锈钢防内置钢网护罩,护罩可同外墙体同色。

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与诊断,可能存在欠妥的见解,今后需进一步共同完善。根治上述问题,可组织多家设计单位重新出具相应的标准图集或施工节点,但必须经过并征得多家有经验的施工方共同会商和认定后方可推广。

来源:建筑技术杂志设计

仅供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