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6岁越战一等功臣的悲惨人生:两次下岗,妻离子散,只能摆摊谋生

作者:A赵高

一等功臣的人生轨迹:从英雄少年到小摊贩于建军,一位从越南战场归来的一等功臣,曾经是全国人民敬仰的英雄少年。年仅16岁,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并在凉山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授予一等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伍后,他安定下来,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他却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先是工厂倒闭失业,后是婚姻破裂离婚。面对困境,他没有向组织求助,而是靠自己的双手谋生,最终沦为集市上的小摊贩。他的人生轨迹让人感慨万千。少年英雄于建军出生在河南浚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有着参军报国的梦想。1979年2月,他刚刚入伍四个月,就随部队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是他第一次上战场,也是他第一次见识到战争的残酷。

16岁越战一等功臣的悲惨人生:两次下岗,妻离子散,只能摆摊谋生

在硝烟弥漫的凉山战役中,他目睹了战友们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他心中充满了悲愤和痛苦,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奋勇向前。他利用地形优势,准确地射杀了两名敌军,并用地雷炸毁了一个敌军火力点,缴获了一挺轻机枪和其他武器。这次战斗中,于建军展现了超凡的勇敢和智慧,为部队打开了突破口。他被授予一等功,并被推荐入党。他成为了全国闻名的英雄少年,在军队和人民群众中广受赞誉。幸福美满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后,于建军回到河南洛阳部队,在师教导大队学习一年后回到连队担任班长。他对军营生活十分满意,认为这是实现自己参军梦想的最好方式。于建军退伍后,组织安排他在县企业局下属的一家果品加工厂当工人。这是一份体面的工作,让他能够养活自己的家庭。

16岁越战一等功臣的悲惨人生:两次下岗,妻离子散,只能摆摊谋生

他和秋霞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虽然他住在工厂宿舍,只有在节假日才能回家,但他和秋霞没有任何怨言,相互理解和支持。风雨飘摇然而,1987年,国家经济陷入低迷,于建军所在的果品加工厂倒闭了,他失去了工作。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打击,让他陷入了困境。他没有土地,妻子的工资微薄,两个孩子还小,生活成了一个重担。于建军没有向组织求助,而是在附近的工地找了一份体力活。他每天辛苦劳动,但却感到踏实。他认为自己是一等功臣,不能拿自己的荣誉去要求别人的帮助。然而,他的妻子却不理解他,觉得他不懂得变通,有着一等战功却不向国家寻求帮助。她对于建军失望了,觉得他和当初心中的英雄相差甚远。

16岁越战一等功臣的悲惨人生:两次下岗,妻离子散,只能摆摊谋生

两人之间的价值观出现了分歧,婚姻出现了裂痕。不久后,于建军又遭遇了第二次打击,他在工地上的工作也没了。这时候,妻子再也忍受不住了,提出了离婚。于建军无奈同意了,只希望妻子能够幸福。坚强乐观离婚后,于建军又回到了果品厂,但没过多久又下岗了。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打击,让他陷入了绝境。他没有房子,没有收入,没有亲人。他只能靠摆摊维持生活。于建军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坚强乐观地面对困难。他认为自己是一等功臣,不能向组织抱怨或者责怪。他用自己的双手挣钱,感到非常的自豪。他在集市上卖水果、蔬菜、小吃等各种东西,虽然收入不多,但能够养活自己。于建军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英雄身份,他时常参加老兵的聚会和活动,和战友们交流心得和感情。

16岁越战一等功臣的悲惨人生:两次下岗,妻离子散,只能摆摊谋生

他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对祖国始终保持着忠诚和热爱。总结于建军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从一等功臣到小摊贩,他经历了从英雄到普通人的转变。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坚强乐观的态度,用自己的双手谋生,不向组织求助,展现出了一等功臣的自豪和责任感。他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遭遇困境,我们也不能放弃希望和努力,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对于社会而言,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退役军人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退役军人是国家的英雄,他们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联手合作,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让他们能够顺利过渡到平凡的生活中。

16岁越战一等功臣的悲惨人生:两次下岗,妻离子散,只能摆摊谋生

最后,我想问读者一个问题:你认为社会应该如何帮助退役军人重新融入社会?你有什么建议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