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用“咖喱味苹果”取代中国
幸亏中国有先见之明,提前实施了高端工业替代计划,否则今天面对美国的步步绞杀,可能连基本的抵制力气都没有。
据悉,在苹果公司的帮助下,印度合作商首次推出了带有“咖喱味”的iPhone 15。苹果公司对外宣称,这是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将彻底改变全球智能手机制造业格局。
然而我们都知道,以印度的工业实力只配“贴牌生产”,充当打工人角色。其能做的无非是向美国敞开市场,借以换取美国的技术投资,指望印度从制造业小国直接跃升为制造业大国,中间隔着万水千山。
不过这并不妨碍印度以“宇宙大国”的姿态示人。按照莫迪政府的说法,印度将很快能够生产出比肩高通、英特尔、台积电的高端芯片,印度距离成长为世界芯片制造中心只差最后一步。
值得一提:为配合美国的遏华计划,苹果开始将大部分的订单给到其合作商设置在印度的工厂。
例如印度工厂组装的iPhone 15,比例已从之前的3%,快速上升至现在的7%乃至更多,而随着美光科技等下游厂商不断涌入印度,苹果的产业链趋于完善,估计假以时日,苹果就不再依赖中国的产线和工人。
华为的王者归来,帮中国扳回一局
苹果在华产线腾空已是大势所趋,就差将自己的计划告知给每一个中国消费者。
中方不能坐以待毙,须用一切手段避免美国和中方单方面脱钩,避免中美“又斗又合”“斗而不破”的格局失去平衡。可喜的是,华为的王者归来,帮助中国在与美国的科技战中,挽回了一局。
据了解,MATE60基本采用了纯国产技术和专利,等于完全绕开了美国的技术封锁,让中国具备了和美国在高端芯片、智能手机领域一较高下的实力,而这在4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
唯有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才能获得对手和世界的尊重,这应是中美科技战留给世人最大的经验教训。
我们不妨深入思考一下:假设智能手机领域中国厂商缺位,而中美又处于战争状态,一旦美国关闭谷歌、微软、安卓和苹果系统,中方岂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有建立在上述系统的运用生态都将瘫痪。
美国限制华为的同时又要求苹果等公司将产线转移,并非着眼于一时一势,想必美国早就预料到了中美摊牌。而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让自己掌握绝对的主动权,美国从现在就开始加速掏空中国的产能。
现在你还能说“拿来主义”和“贸工技”发展思路符合中国的国情吗?
勿小觑科技战的后果,它应是中美在决裂之前交手的最后一个领域。一旦美国发现自己已经无法限制对手的成长和发展,那么美国一定会露出凶残的一面。这是由美国资本当政的国情决定的,非是拜登等政客或者团体能够改变得了。
我们注意到,美国罕见的和中国打起了芯片“价格战”。据悉,从即日起,SK、三星在华工厂将不再受美国对华制裁令的影响,可扩大产能并视情况,从美国进口用于生产中低端芯片的工具和设备。
美国似乎改变了打法,不再拘泥于从根本限制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此中方须得小心防范。
中美科技战,我们不能奢望美国手软
简单预测一下苹果接下来的动作吧,如此或能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中美科技战背后的意义。
第一、美国公司从中国撤离俨然成为趋势,苹果、美光科技甚至特斯拉都可能成为中美和平交往的时代印记。
第二、印度积极吸收低端产能,快速壮大,一定会冲击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三、随着中美交手的领域从金融、意识形态转向科技和制造领域,中国的地缘环境将空前紧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中国目前的实力,我们相信美国在与中国的对弈中应不会占得明显便宜,顶多“五五开”。而在华为等公司看来,美国的限制和封锁等于给自己制造了“鲶鱼效应”,让自己生出紧迫感和危机感。
自己不努力,不求发展,却总想着限制打压他人,美国的伎俩恐怕也就如此了。
至于中美围绕台海、南海甚至半岛发生战争,我想主动权在中国手里。除非美国愿意押注国运和中国发生殊死博弈。否则美国的任何涉华动作,只能算是虚张声势。
感谢华为替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让苹果公司不再自以为是,也让美国见识到了中国反抗霸权的坚强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