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后第一次国宴,天花板上藏了50人,这是为何

作者:绝对零度169

1959年9月30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盛大宴会即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与会的重要嘉宾包括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宋庆龄以及来自80多个国家的贵宾,总计4647人。宴会前,紧张和期待交织着,但幕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后第一次国宴,天花板上藏了50人,这是为何

在临近宴会开始的前几小时,人民大会堂的建筑师之一,沈勃,接到了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传来紧急召见的消息。这个电话意味着可能有一场重大安全问题,且与人民大会堂有关。沈勃急匆匆地前往市委办公室,那里已经聚集了刘仁和三位公安局的同志。这个突发情况让沈勃感到担忧,因为宴会即将开始,国家领导人、外宾和各界代表都在赶来的路上。刘仁一开口,透露了问题所在——宴会厅的安全问题,尤其是消防问题。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后第一次国宴,天花板上藏了50人,这是为何

事实上,人民大会堂建成之初,由于物资短缺,顶棚采用了易燃的木龙骨,而这一事实一直被保密。沈勃清楚,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必须保证安全。无论如何,如果宴会迁移到其他地方,所有之前的准备都会白费。郑连福,宴会的总负责人,就是那个不会同意变更计划的人。毕竟,重新安排宴会地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请柬已经发出。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后第一次国宴,天花板上藏了50人,这是为何

于是,沈勃坚决表示,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是安全的。然而,为了确保安全,他们还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一些老工人被召集起来,他们的任务是在人民大会堂的天花板内,以随时扑灭火源的方式隐藏起来。这个计划必须保密,甚至连郑连福都不得而知。为了确保宴会的安全,这群老工人站在顶棚内,时刻准备着扑灭可能出现的火源。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后第一次国宴,天花板上藏了50人,这是为何

宴会开始时,郑连福操控着信号灯,以确保整个宴会过程无懈可击。沈勃则与同事一起紧盯着宴会厅的一切动态,毫不松懈。对于沈勃来说,整个宴会过程充满紧张,以至于他几乎没有留意周总理的开幕词。毕竟,他们知道,在这个举世瞩目的外交舞台上,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国家的荣誉。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后第一次国宴,天花板上藏了50人,这是为何

最终,通过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宴会成功举行,得到了众多宾客的高度赞扬。但这些辛苦的工作和安排,鲜为人知,郑连福、沈勃以及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宴会结束后才得以休息。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后第一次国宴,天花板上藏了50人,这是为何

这个壮丽的宴会,让国家不再担心大规模宴会的安排。到1992年,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将易燃的木龙骨改成了轻钢龙骨吊顶,消除了安全隐患。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后第一次国宴,天花板上藏了50人,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