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场华丽的“秀”还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作者:心灵寻觅者2023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我们的领导干部们被号召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了解民生疾苦,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上,这个做法无可非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似乎变成了一场华丽的“走秀”。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场华丽的“秀”还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这本应是一种领导干部的工作常态,如今却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的标签。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在基层单位走一走、看一看,与群众合影留念,然后在媒体上大肆宣扬他们的“亲民”形象。这种做法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让群众对领导干部产生反感。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某市的一位局长,每次下基层都是大批随从相伴,犹如皇帝出巡。可是这位局长所到之处,只是象征性地慰问了几户人家,喝了杯茶,聊了会儿天,然后就打道回府。这种行为,看似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但实际上却是浪费公共资源,搞形式主义。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场华丽的“秀”还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再比如,某县的领导班子,为了所谓“贴近群众”,居然把会议室搬到了农村。可是会议进行的过程中,却充斥着空话、大话和套话。甚至有些领导还强制要求群众扮演群众演员,配合他们演出。这种假深入、真作秀的行为,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还严重伤害了群众的感情。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放下身段,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吃一锅饭、同干一道活。他们仍然在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群众,把深入基层变成了一种变相的“镀金”。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与我们的政策初衷背道而驰的。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场华丽的“秀”还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这种虚伪的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行为,不仅仅是对党和人民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面对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必须深刻反思: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是为了作秀还是为了真正为人民服务?

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一些领导干部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重要性。他们可能只是为了追求表面的政绩,而忽略了实际的工作效果。其次,一些领导干部可能缺乏必要的工作方法。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与群众打交道,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最后,一些领导干部可能对群众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偏见,认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不愿意与群众打成一片。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场华丽的“秀”还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然而,无论原因是什么,我们都必须认识到,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职责。只有真正放下身段,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只有这样,我们的政策才能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更加贴近民生。

让我们以一个小小的实例来说明这一点。某市一位领导在基层视察时,发现一个小村庄的灌溉系统年久失修,村民们急需解决用水问题。然而,这位领导并没有简单地指示下属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亲自与村民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他发现村民们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而这些正是他所拥有的资源。于是他亲自协调相关部门和资金支持,为村民们修建了一个新的灌溉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而是真正地与村民们同坐一条板凳、同吃一锅饭、同干一道活。这样的做法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也赢得了群众的真心赞誉。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场华丽的“秀”还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大同市原市长耿彦波,为了改善大同多年积累的问题等,耿彦波走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当地居民经常能看到每天清晨,这样一个熟悉的身影,独自一人从路边摊买好了早饭,一边吃一边往工地上走,还时常仰着头注视着正在建造中的工程,眉头总是不大高兴地皱着,脚上穿的鞋布满了灰尘,怎么看怎么像是个工地的包工头。

而当本地市民看到她后,却会用手指着他笑起来说:“看,那就是我们的大同市长耿彦波,”他赢得了群众的尊敬与支持。在大同的五年,耿彦波以复兴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大兴土木,成为备受瞩目的争议官员,有人认为他是大同历史上最干事的市长,也有人称他是造城市长,正是在大同的所作所为,为耿彦波披上了现实版李达康的名号。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场华丽的“秀”还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以这个例子为标准来要求所有的领导干部。但是,这些例子确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东西,而是需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只有真正放下身段、放下偏见,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和疾苦。

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是我们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只有真正地放下身段、用心去做,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我们也需要对那些华而不实的“走秀”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更加充满活力。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场华丽的“秀”还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要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与群众建立真挚的感情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也才能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本文的结尾处,我想呼吁每一位领导干部:让我们真正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摒弃一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做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也才能制定出真正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策和措施。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场华丽的“秀”还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