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手机厂商集体内卷,折叠屏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手机厂商集体内卷,折叠屏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手机厂商集体内卷,折叠屏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冰激凌

当我们谈起最近一段时间的手机产业时,“寒冬期”肯定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词汇,手机销量连续8个季度出现下滑。但是,当华为Mate 60系列发布的时候,上线就被秒空,难以阻挡消费者的热情。

所以并非市场没有购买力,而是市场更倾向于有竞争力的玩家。

除了手机玩家的差异化经营表现外,还有一种手机彻底走进了大众视野,那就是折叠屏。今年二季度,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126万台,同比增长173%,它也是手机中唯一保持市场规模增长的细分领域。

其实折叠屏手机也不是今年才在市场中出现,但是肉眼可见,它正在朝着更轻、更薄、更耐摔的方向发展。受益于高增长,折叠屏板块在资本市场上也迎来了大涨,比如大富科技(300134)也是连涨六天,毕竟其子公司大富方圆是华为折叠屏手机转轴核心部件的主要供应商。

手机厂商集体内卷,折叠屏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大富科技股价表现

金太阳(300606)的股价也是从九月份就一路上扬,荣耀折叠屏V2钛合金轴盖主要供应商就是它,所以也就坐上了股价起飞的列车。

那么,折叠屏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吗?笔者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你方唱罢我登场

当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你会发现折叠屏的手机的新机型从2020年开始发布频率明显提升,这也是从0-1的关键一年。目前,主流的安卓玩家基本上已经发布过折叠机型。

手机厂商集体内卷,折叠屏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折叠屏手机的发展历程

其实,有时并不是玩家自己有多优秀,而是全靠同行衬托。iPhone偷懒式的15代机型发布,让不少业内人士都觉得苹果已经江郎才尽,苹果也一再推迟折叠手机的发布时间。

而西方不亮东方亮,据笔者粗略统计,过去一年,国内玩家一共发布了至少13款折叠屏旗舰产品,虽然目前这个市场的规模还很小,但免不了大家都有“亮肌肉”的心。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大陆的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在今年一季度就达到了108万部,占全球的份额高达43%,所以这里也是玩家必争的主战场。巧的是,前有OPPO在8月底发布了折叠屏新机Find N3 Flip,后就有华为就迎来了折叠屏的新成员Mate X5,Mate X5也引发抢购浪潮,给人一种截胡OPPO的感觉。

而折叠屏发展了几年的趋势之一,就是价格越来越亲民,比如荣耀Magic V2起售价已经到了万元以下,OPPO Find N起售价已经低于8000元,制造成本大幅下降也给了折叠屏实现从1-100的土壤。

手机厂商集体内卷,折叠屏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折叠屏手机优势

二、上游零部件的狂欢?

折叠屏手机能在上市不到五年后,就迎来了高增长,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肯定功不可没。当然,他们也和手机厂商是一种相生相伴的关系,像开篇我们讲到的个股大涨,主要都是零部件玩家。

就比如具备柔性能力的AMOLED显示屏技术的成熟,这几乎成为了折叠屏和高端旗舰机的标配。据专业机构预测,虽然今年手机面板销售收入预计将同比下降,但是而AMOLED智能手机显示面板逆势增长8.6%(规模达402亿美元),主要也是它在手机中的渗透率提升。

手机厂商集体内卷,折叠屏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AMOLED销售额同比增长

遥想多年以前,AMOLED显示屏只有三星具备生产能力,但如今京东方(000725)、维信诺(002387)通过技术攻关,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业链,像京东方就披露上半年AMOLED出货量超过5000万片,全年1.2亿片出货量目标正稳步达成,但需要关注的是,京东方柔性AMOLED业务暂未实现盈利。

手机厂商集体内卷,折叠屏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此外,像天德钰(688252)这样的后起之秀,其AMOLED产品预计年底完成测试验证,这无疑有助于行业开启良性循环。

除了屏幕,还有折叠屏关键的零部件:铰链,一个屏幕是否做到折叠时能实现严丝合缝,最重要的想必就是铰链了,它也是除屏幕外折叠机新增成本最大的部分,就比如三星折叠机铰链BOM成本占比比直板机高出6%。

从目前市场上手机厂商的选择来看,基本上是自研设计,生产和组装交给代工厂,而且这个行业有一定的行业壁垒,结构较为复杂,不同玩家的铰链设计方式也不同,所以未来的核心就是找到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三、手机下行中的救命稻草

智能手机在这个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迎来了高速增长的时期,但是进入了三个十年,增长开始略显乏力,有数据显示,去年,手机换机周期已经高达43个月,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而从今年开始,折叠屏手机的出现,彷佛是接过了直板手机的接力棒,成为黑暗中的一束光。

国内玩家也在近一年纷纷向这个领域靠拢,对这个领域关键节点的押注,除了希望占领高端市场之外,大概率也盼望着能像新能源车市场一样,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实现“弯道超车”。谁能在这个领域拔得头筹,最终还得回归到出货量这个指标上。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