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轻人就业前景堪忧:美的大裁员引发新危机

作者:庆xiao诚><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方洪波,美的集团董事长,与一位被优化了的老员工在内部论坛上进行了一场引人深思的对话。这场对话彻底确认了之前流传已久的关于美的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虽然具体数字方洪波并未透露,但从对话的严肃性以及媒体的后续披露来看,这绝不是一个轻描淡写的问题。

老员工在帖子中写道:“被优化的通知突然而至……这些年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尤其是父母和妻子。”他的76岁父亲患有癌症,在疫情期间,75岁的母亲陪同排队看病,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2009年,他在外地出差时,妻子独自去医院生下孩子。

“第二感觉对不起自己的身体。”2019年,他在一次实验中受伤,由于迫于工期压力,未能得到治疗,从而留下后遗症。

“现在回想起来,我太善良了。需要供房子,要养孩子,甚至还要尝试承受打碎牙齿和流血的痛苦。”

最后,他留下了一首诗:“世人赞美春花美好,春光也曾装扮着绿叶。世人称赞后浪新,转眼后浪成为了前浪。”

方洪波回复说:“我认真地阅读了你的帖子,有些伤感,同时也深感惭愧。”“在时代的洪流中,总会有某一刻,我们突然意识到命运的不可抗拒;就像我们害怕黑暗,但夜晚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他解释说,在2020年的疫情之后,公司一直在坚持,但如今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冲击,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

他还引用了一个感性的语句:“借用很多年前张爱玲的一句话,‘像不会再有明天一样努力,像明天一定会来一样梦想。”

这场对话中的悲情之处在于,它仿佛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爱情战斗:彼此深爱,却又竭力摧毁对方。

年轻人就业前景堪忧:美的大裁员引发新危机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走到如此地步呢?

接着,《21世纪商业评论》的一位美的内部员工在报道中提供了更详细的裁员信息。现在已经进行了第二轮裁员,第三轮将在6月进行,裁掉三分之一的人是正常的。“没有绝对安全的部门,只是比例不同而已。”每个月都会有裁员,后续可能还会进行4到5轮。2021年底,据传方洪波领导的团队预测未来三年将是一段艰难时期。因此,美的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盈利能力。

据官方表示,这次美的裁员是为了摒弃非核心业务,专注发展核心业务。

然而,这篇报道似乎有点过于吹捧方洪波的意味。文章暗示着十年前,方洪波进入美的时候,曾进行大规模重组,削减了许多冗余项目,带领美的取得了今天超过3000亿的营收成就。

如今,方洪波仍然保持雄心勃勃的姿态,通过裁员和优化,力争在经济低谷的三年寒冬中表现出色。

然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和方洪波似乎忘记了十年前中国是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供应链发展处于鼎盛时期,没有疫情也没有城市封锁。中国制造呈现蓬勃发展,国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攀升。

相比之下,方洪波并没有真正经历过挫折,很显然他并不像俞敏洪那样见多识广。

在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的对话中,俞敏洪提到:“如今的城市青年,一旦失业或找不到工作,他们立刻就会失去住所,因为很多人没有房子,只能租房居住。即使回到家乡,可能也无法获得资源。”

俞敏洪自己或许并不怎么担心。据说他的账户上2月份仍有44亿美元。

年轻人就业前景堪忧:美的大裁员引发新危机

但在5月中旬,他要求管理层迅速控制开支,“否则新东方可能就不保了。”

然而最关键的问题是他无法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即使进行过大规模直播,每场的平均营收也不到20万。

不论俞敏洪个人的前途如何,他对年轻人的担忧似乎有一定道理。

就业与失业形势似乎空前严峻。许多调查和数据再三证明这一问题。

2022届大学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1076万人,而至今签约率仅有男生22%,女生仅有10%。四月份的数据更加令人担忧,16-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达到18.2%,创历史新高。

然而,这些中老年人的担忧在年轻人看来,简直就是杞人忧天;而俞敏洪所提到的退路,更像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笑话。如今,年轻人对职业的认知已经超越了过去那些乐观的企业家和成功者们。华东政法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进行了一项长达5年的社会调查,研究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观察时间从2015年一直延续到2020年。

来看一下大学毕业生对职场的一些看法吧。在选择工作时,他们最看重的标准是发展空间、收入、能力提升和个人兴趣。对于积累物质财富和实现财务自由的追求更加强烈。因此,在过去五年里,他们对薪水预期有了显著提高。希望首份工作的月收入超过8000元的人比例从11.8%上升到了33.9%。

那么,他们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答案是通过在体制内工作。他们对于理想的就业方向更偏向于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工作,比例已经达到了42.9%,接近一半。互联网和民企只占13.1%。

这项调查还有一个结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承担家国责任和追求个人理想。

年轻人就业前景堪忧:美的大裁员引发新危机

有一个机构的调查显示,2019年Z时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了3501元,而同期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561元。也就是说,年轻一代手头的现金比他们的父母更多。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一方面是因为独生子女时代父母倾其所有供养他们;另一方面,他们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互联网、大型企业、游戏等平台已经足够养活他们自己了。这证实了一个江湖传说:灵活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了2亿。

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互联网大厂正在遇到风雨飘摇的时刻?从2022年年初开始,裁员的浪潮逐渐兴起,在3月和4月逐步加剧,而这场浪潮正直接影响着互联网巨头们。

美团的裁员从最开始的优选事业部已经扩散到了到家、到店、打车、团好货、企平、美团平台等几乎所有的部门。字节跳动的创新业务线也完全消失了;快手不仅仅涉及到电商,甚至连算法、商业化、游戏等核心业务线也开始优化……京东、滴滴、爱奇艺、B站、喜马拉雅、有赞、微盟,不管是大小公司,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受到了影响。

所有的大公司和小公司都在经历断臂求生的过程,舍弃一部分价值,寻求新的生机。华尔街股市上,中国概念股遭遇全面抛售,股价甚至跌去了90%,100多家公司的市值加起来还不如苹果一家公司的市值,而且大多数公司都被列入潜在退市名单中。

另一种求生方式是裁员,企业试图通过缩减业务规模来减少支出,为自己争取一些生存空间。

有人批评说,这些互联网巨头实际上是通过裁员来提高利润率,这真是可笑。

年轻人就业前景堪忧:美的大裁员引发新危机

很多被裁撤的业务原本就是在扩张中进行的,现在经济形势紧张,裁掉亏损的部分,以期提高核心业务的利润率,这有什么错呢?难道要整个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才是正常的吗?

大公司都撑不住了,背后实际上还有更多的小公司,早就无法维持运营。

在南京路上,空空荡荡一片(图片来源/网络),微信公众号“兽楼处”前两天发布了一篇名为《他们都没做错什么》的文章,论述的就是中小企业在这场浪潮中的困境。许多企业已经倒闭了,但并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而只是因为时代的大浪潮。

这篇文章的起源是知乎上一篇观看量接近千万的帖子:《今年真的有很多私营企业破产,很多人失业吗?》其中有600多个回答。在这些回答中,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东北地区,一些中小型私营企业的创办人们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我们倒闭了,我们无法坚持下去了。一个曾经有60多名员工的企业,现在只剩下了创始人的状态。一个曾经年收入超过亿的外贸企业的老板,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疫情新闻。

互联网巨头并不是传说中的聚宝盆,你往里面放入一块金元宝,然后不需要任何处理它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更多金元宝。它们需要消费者真金白银地为它们注资:需要广告商投放广告,需要玩家充值,需要消费者购买产品。

而中小企业主没有了收入,工人们失去了工作。社会资本在不断减少,工作岗位也在不断消失。金钱并非风刮来的,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导致了互联网企业的营收干涸。

年轻人就业前景堪忧:美的大裁员引发新危机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市场原理。

然而年轻人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以为互联网平台会源源不断地给他们提供金钱。

最后,只有那些经历过世事沧桑的中年人才真正知道事情的轻重。

《经济观察报》发表了一篇名为《疫情下失业的中年人》的文章。文章中提到了600位失业者,其中有运营人员、程序员和财务人员。2022年第一季度,上海新车销量从14.58万辆下降到了4月份的0。这个数字背后是失业的农民工、剧团演员和导游,他们被迫面对无尽的困境。

智联招聘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35-50岁的中年人求职同比增长了45%,而职位的增长只有5%。这意味着大量的求职者被迫竞争有限的岗位,就业形势举步维艰。

他们曾经是剧团中的明星,但剧团四次解散后,他们只能转行成为外卖小哥。他们曾经在服装厂和地板砖加工厂工作,但如今再也找不到稳定的工作。他们曾经在泰国的街头畅游,但如今只能成为网约车司机。

不幸丢掉的东西,是无法再找回来的。遗憾的是,今年的情况如何呢?

这一切终将只能以裁员对话的方式消解殆尽:

我为我的无能感到抱歉,而你为断臂求生而愧对千千万万无助的员工。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那些看着资本家倾覆、大企业崩溃以及中小企业缺乏全局观念而乐在其中的年轻人吧。也许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冲动乐观精神所带来的荷尔蒙冲动。

然而,有一点我和俞敏洪有相同的观点:他们没有退路可言。

而对于我们来说,至少我们曾经领略过风景,而你们连风景是什么都不知道。

年轻人就业前景堪忧:美的大裁员引发新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