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牟德彬:创办“华夏家风馆” 让中国好家风代代相传

作者:自贡观察

自贡网记者 周嘉

近日,在成都市举行的网格化管理专题培训会上,富顺籍中国家风传承人、“华夏家风馆”创始人牟德彬应邀走上讲台,以一个个鲜活的家风故事,给大家带来了一堂极生动且意义深刻的家风课。

“我的一生,都离不开一个人的精神影响。他就是我的爷爷——牟三爷。”牟德彬饱含深情地说,爷爷的正直善良、敢于担当对他影响深刻,他也将这种品质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多年来,牟德彬传承“抱朴守真为做人之本”的良好家风,捐资助学、热心慈善、造福乡邻,已在全国各地建设近20个“华夏家风馆”,每年举办上百场家风研讨会、讲座等,讲中华好家风故事,助力中国好家风代代相传。

牟德彬:创办“华夏家风馆” 让中国好家风代代相传

德善传家 搏击商海书写传奇

在富顺县兜山镇,有一个小地名叫赵家山的小山村。这里,有一句流传了数十年的话:有困难找牟三爷。说是这位老爷爷,凭借孝心、爱心、勤劳,撑起了一个大家庭,并赢得四邻八里乡亲赞誉。虽然老爷爷已于数年前逝世,但至今周边群众还时不时念叨着他。

“达则兼济天下”是牟三爷常挂在嘴边的话。耳濡目染,这句话也在少年时代的牟德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立下了向爷爷学习的志向。

1989年,正在读初三的牟德彬受华西村集体致富模式的启发,召集60多位同学成立了“农村经济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帮助家乡发展种植、养殖产业,这一年他才16岁。尽管不久后,因为都是学生,加上都不懂经营,协会自行解散。但是,牟德彬创立协会的初衷——达则兼济天下,深深地根植于他的血液里。

初中毕业后,牟德彬外出务工。1994年,又只身一人转战重庆,开启创业之路。

1995年,牟德彬在重庆朝天门创办“剑锋领带行”。与当时普通生意人思维不同,他以利他惠己之心,在朝天门市场上率先采取“接电话就发货”“客户来访包吃包住”等策略。这种“不计得失”的经营之道,很快让他成功赢得市场。

不久后,满怀雄心壮志的牟德彬又大胆提出“生产高端领带,打造自己的品牌”目标,注册了“剑锋”商标,并自选领带的款式、颜色和材质,再找厂家订单生产。“一条龙”营销模式让他快速成为朝天门“领带大王”,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牟德彬:创办“华夏家风馆” 让中国好家风代代相传

成为“领带大王”后,牟德彬把视野转向市场更加广阔的皮具行业。很快,他就邀约同乡和妹夫,合伙在昆明开了一家小型皮具厂。

2002年,这个小厂发展为红谷皮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皮包、钱夹、皮带等皮具。同时,他在昆明布局直销门店,为“红谷”打造中国皮具第一民族品牌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2003年,红谷公司将总部迁至广州,随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其间,公司推出“曼蒙特”等品牌,精准的品牌定位与价格体系建设,赢得了全国市场的高度认可。自此,“红谷”发展势如破竹。

创业致富后的牟德彬,初心不改,情系家乡,多年来坚持捐资助学、热心慈善、造福乡邻,并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助力兜山镇香炉村建成美丽新村,也成为自贡首个家风文化村。

守正创新 打造中国家酒文化

“我的爷爷‘牟三爷’是中国好家风的践行者,也是指引我前进的精神灯塔。这种指引不能断!”这是牟德彬创办中国家风酒品牌,打造中国家风酒文化的初衷。

牟家祖辈皆豪情好客,喜欢把高粱酒家藏几年后再喝,这也形成了家族传统——用家藏老酒待客,以此彰显家风礼仪。

上世纪70年代末,为了能让村里的孩子们有地方避暑纳凉,牟三爷历时数年手凿肩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老屋后山壁凿出一个山洞。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个山洞结束了纳凉的“使命”。牟三爷便按照烤酒匠的建议,把山洞用来存放老酒。一两年后,醇香的老酒风味成为牟家的意外收获,牟家家传老酒的习俗逐渐形成一种家酒传承文化。

牟德彬:创办“华夏家风馆” 让中国好家风代代相传

牟德彬创业有成后,大力支持爷爷的家酒文化传承,购置了数吨优质红高粱原浆酒进行洞藏,用恒温恒湿的的环境消减新鲜白酒的燥烈,用土陶罐的特殊功能催生白酒中丰富的呈香物质,通过深度融合,进而产生极具年代特色的醇厚风味。

“牟三爷的酒特别好喝。”这是方圆数十里村民对牟家老酒的一致评价。

2007年,在众人难以理解的质疑声中,牟德彬辞去红谷公司董事长职务,去到了贵州省茅台镇。这一次,打造一个承载家风文化的家酒品牌,成了他的新目标。

为了传承家风,延续洞藏理念,牟德彬费尽时日寻找合适藏酒的山洞。从土地流转、打通山洞到修路,他一步一步打造洞藏基地。

从500公斤藏酒,到建厂、探洞后,窖藏酱酒上千吨,牟德彬花了16年。相比于从前的商业步伐,他似乎慢了下来。

牟德彬:创办“华夏家风馆” 让中国好家风代代相传

“本来就是一个顺势而为的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酿酒急不得,家风文化的传承更急不得。”在牟德彬看来,家风文化是老的、酒是老的,但品牌是新的。对于自己而言,涉足酒业也是全新尝试,因此并不着急。

这些年,牟德彬并没有想着以酒挣钱,一方面是不断储存基酒,保证产品品质,另一方面则保留着传承家风文化的执着,让自己的家酒品牌和中国家风文化传承天然融合。

建家风馆 传承华夏好家风

牟德彬:创办“华夏家风馆” 让中国好家风代代相传

2014年,牟德彬怀揣着讲好中国家风好故事、传承中国好家风的信念,在富顺老家创新性地创办了国内首个“华夏家风馆”。

“‘华夏家风馆’的核心是知善恶、明是非、正三观、传家风。”牟德彬说,从“一馆”到“成线”,从“华夏家风馆”富顺首馆到成都馆、南京馆、杭州馆、厦门馆、南充馆、陇川馆等,如今,已有近20个“华夏家风馆”在全国多省市落地生根。每一个家风馆各具特色,集展示与教育、交流与学习、创作与研讨于一体,成为地方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牟德彬:创办“华夏家风馆” 让中国好家风代代相传

金秋时节,走进位于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的“华夏家风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百家姓家规家训。大小尊亲、居安思危、见贤思齐、饮水思源等经典家训,一一呈现。

漫步至先贤家风版块,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曾国藩家书、王阳明的《传习录》等,这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故事及经典著作在此闪耀。

现代家风版块中,袁隆平一辈子坚守着杂交水稻梦,踏踏实实地“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钟南山始终站在抗疫一线……

在青少年家规版块中,不只有青少年家规家训、青少年成长公约、青少年礼貌好习惯,还有孔融让梨、屈原发米等华夏家风好少年故事。

馆内,还将牟三爷家风故事专题呈现,让人感悟良多。

牟德彬:创办“华夏家风馆” 让中国好家风代代相传

很多人曾问过牟德彬,为什么极力开建家风馆?这可是一件经济效益低、回报率低,甚至“赔本”的“生意”。

“优良家教像明月、像清风,沁人心田,照亮着我们的精神家园。爱家爱国好家风,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牟德彬坚信,家风的力量在于明是非、知廉耻、懂礼让、守本分、致良知,是治家治国、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

从优良家风的受益者、传承人,到成为有力的推动者,牟德彬的作为远不止这些。据了解,除了创建“华夏家风馆”,牟德彬每年还会牵头举办中国家风传承书法展、中国家风故事有奖征文、中国家风研讨会、中国家风专题讲座等上百场活动,在国内产生很大反响。

如今,对于传承弘扬中国好家风这项事业,牟德彬心中又有了新的蓝图——5年内,在全国百城建成华夏家风馆200家以上,使之成为敦化民风民俗的文化标杆。

牟德彬介绍说,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华夏家风馆”将融合华夏家风青少年传习馆、华夏家风传承研究协会、家风文化体验交流中心等项目于一体,全方位展示华夏优良家风文化,力争内容承载丰富,有感染力、感召力,彰显积极的、满满的正能量,努力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

“我希望通过建好‘华夏家风馆’这一文化载体,充分体现我们中国的文化自信,坚守并传承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牟德彬坚定地说。

编辑:欧亚非

编审:舒旭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