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作者:水果信息中心

不可否认的一件事情,水果行业的钱是真难挣。从事水果自媒体这么多年,大家聊到水果,都是累、辛苦、难!生鲜水果的坑真是非常多,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年大家遇到的坑。

开水果店的:阳YT

我跟兄弟一起开的水果店,开了快2年,不过马上要就转出去了,两年差不多亏了28万。今年的生意真是非常惨淡,日均营业额仅为2000-3000元,远低于过去最高峰时的1万元。房租并没有变化,由于客流量大幅下降和商品损耗增加,营收也随之大幅下滑。再加上旁边的竞争对手,经常一起拼价格战,感觉身心俱疲。水果损耗率很高,也及时止损,所以赶紧转让出去。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水果食品经营店:灵农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踩的坑实在太多,一开始去批发市场就踩坑。那个时候对净重没有概念,大部分黑框是3斤多,但我们第一次拿的时候,有个档口果子比其他家便宜3毛/斤,但是他的框子,我们回去一称,足足有8斤!这样算,我们不但没占便宜,还买贵了!甚至有的在瓦楞纸盒子里面灌水泥,箱子底部加注水袋,找到他的时候,他还说是为了保鲜确实被坑了不少次!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检查每一箱货,有的档口样品那一箱非常靓,但拿回去的就不是那回事了,所以装车前,尽量每一箱都打开看,不止上面那一层,底下也要看看,不过,做批发装箱的,每种水果上面一层是最好的,越到底下越差。

还遇到档口杀熟,我们最开始做的产品是赣南脐橙,后面因为拿的多了,自然而然就熟了,也更加优惠,几乎不砍价,装上就走了。但后面一次去发现和一同进货的一聊,他们拿货量比我们少一半,老板给的价格更优惠2毛。后面就吸取教训,不在固定的一个档口拿,别看不上1毛2毛的,都是利润。

种阳光玫瑰的:小郭

今年水果生意都特别难做,阳光玫瑰种植面积的增加,导致阳光玫瑰销量及价格一落千丈。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农民一年到头的收入今年也几近凉凉,如果雇佣工人,那么疏果一串就收费1元,所以我一直不明白阳光玫瑰十块三斤的价格是怎么来的。所以,努力也不一定会有回报吧。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文旦柚果农:农二代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卖度尾文旦柚,去年种出来的口感较甜,今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即使同一片果园,口感就是偏酸点,很怕把老客户做没了,做水果生鲜,售后问题很麻烦。

生鲜电商:贝贝

水果是有季节的,我干生鲜运营的时候卖草莓,因为大雪草莓产量低,然后价格居高不下,一天八百单,卖一单亏10-30块钱。因为电商很多要提前上架,预估好旺季的价格,早期就挂旺季的价格销售了。要是旺季因为天灾或者人为因素价格没有降下来基本就亏本了,这个品很难赚钱了,甚至可能还大亏特亏。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榴莲供应链:不二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因为之前有点经验就跨进了电商带货之路。大家都说榴莲挣钱,高利润,自己有点泰国那边的资源,也是打算做泰国榴莲,就踏上这个全是坑的品。泰国榴莲不是全熟采摘,泰国农户采摘时经常会成熟期不到就摘果,导致淀粉含量不足。就是所谓的生包,外观看起来不错,但是永远都不会熟。因为当时疫情,没法过去盯货,各种病害,烂刺,夹生等等。一开箱,烂一半以上,血亏!

供应链:水果基地

在泰国做了6年了,前期交了很多学费,以为越来越好,没想到水是越来越深。前两年把品给其他厂做,品质完全没办法保障,后面自己做。收货环节又要被果农坑,每年在榴莲包园那里就要损失一笔费用。然后到销售市场,又经常结不到款。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高端水果品牌:桃萤津选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高端水果品牌:合作了好多年的供应商,也会不靠谱。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客户群,因为产地基地的品控问题,风险全部由前端承担。品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又发现包装、商标都被仿冒,维权成本也高,苦不堪言。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也有各种水果行业的人说:

生鲜每一款品都需要时间验证,一旦品质售后出现问题,就绝不合作,不是不合作这个品,而是这个供应商,选人比选品更重要。

农产品标准化太难了,每批货质量都有差异。开网店的那些,前期用好货把链接做起来了,后面找不到好的农产品,但是链接不能掉,只能卖质量差的,然后口碑又做差了。

水果说白了,要做大体量,想要保证品质稳定的好,那就是天方夜谭。做就只能做小而美,磕几个园子罢了,日发千单这种。我们这些年做金秋红蜜、秋月梨,在山东胶东转个遍,品质好的园子凤毛麟角,日发万单的那种品质很难稳。

水果行业的坑,坑坑都不一样!

为什么水果行业这么难做?

在种植端,水果算是真正为数不多的“看天吃饭”的行业了。种植的技术,品质的管理,没有几年的经验是没有办法沉淀的。农产品标准化太难了,不是工厂流水线的产品,不可控的因素实在太多。

流通端,水果销售大规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各种社交平台、拼团甚至用高频、低价来吸引消费者,价格开始变得透明,还有不少生鲜产品走进“网红”直播间,或以产地直播等方式卖水果。

如今价格越来越透明,利润低。还有产地的货不对板,要确定品质、价格、包装、物流、账期(回款)、售后服务,每个链条上都不能出差错。

总之生鲜水果水太深了,入坑要谨慎!大家都遇到过哪些坑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