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丝路,新实践,新希望

作者:燕鸣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介绍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取得的成果,以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的认识理解,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让“一带一路”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新丝路,新实践,新希望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性挑战日益增多,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反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世界亟需新的合作模式、新的合作原则、新的合作理念,从而摆脱西方国家操控主导的将价值观、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强加于相对弱势的发展中国家,导致不同发展模式、不同治理理念、不同文明形态间冲突与隔阂的国际合作旧模式。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时代呼吁负责任大国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呼唤大国政治家以超乎寻常的胆略和气魄,提出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寻求新的互利合作之道。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

新丝路,新实践,新希望

新丝路引领合作共赢新理念。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中国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和整体利益,顺应全球发展及各国期待,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这一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连接着历史、现实与未来,源自中国、面向世界、惠及全人类。共建“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与正确义利观,坚持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推动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新实践收获和谐共进新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围绕互联互通,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重要基础,不断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在国际贸易主要方式为海运的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为不少内陆国注入强大发展动能。哈萨克斯坦、老挝、蒙古等国铁路、公路、输油输气管道相继建成,大幅缩短各国市场联通全球的经济、时间成本,不仅创造了包括农产品、能源矿产品等优势产品的出口通道,更为外国投资者、商务访客和旅游者提供更便捷的流入方式,为各方形成优势互补和福利提升创造条件。

新希望彰显开放包容新未来。作为一个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目的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进而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这是一条和平之路,构建起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一条繁荣之路,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这是一条开放之路,通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这是一条创新之路,助力各方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一条文明之路,推动文明间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互学互鉴。

新丝路,新实践,新希望

一个理念,激活两千多年的文明记忆;一个倡议,激发150多个国家实现梦想的热情。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擘画历史的“大写意”成为书写历史的“工笔画”,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不断提出新方案。展望未来,中国将同各方一道努力,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同各国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北青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