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首届阅见非遗征文大赛:6万部非遗作品闪耀亮相

作者:幽默的木木爱分享

“阅见非遗”征文大赛颁奖仪式在北京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在致辞中强调,数字化赋能非遗传承传播,年轻化为非遗增添活力,是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方式。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表示,今年与阅文集团启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三年计划”已经举办了多项活动,包括本次征文大赛,旨在将非遗传统文化通过网络文学等新媒介融入现代生活中。征文大赛共收获网文作家创作的63974部作品,展示了包括京剧、木雕、造纸技艺、狮舞等127个非遗项目。

首届阅见非遗征文大赛:6万部非遗作品闪耀亮相

其中,金奖获得者“金色茉莉花”在作品《我本无意成仙》中加入了非遗技艺如制香、制墨、造纸、打铁花、古琴、二十四节气、陶瓷等文化符号,使得作品更加真实,读者更有代入感。这次征文大赛的成功举办,为非遗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非遗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合作举办了“阅见非遗”征文大赛,旨在以数字化手段赋能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首届阅见非遗征文大赛:6万部非遗作品闪耀亮相

这次征文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征文大赛的举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非遗传承和发展成果的平台。在征文大赛中,我们看到了很多非遗技艺得以活化,如制香、制墨、造纸、打铁花、古琴、二十四节气、陶瓷等。这些技艺在作品中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出现,不仅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非遗文化的内涵,也让这些技艺得到了新的传承和发扬。数字化手段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数字化时代,非遗文化将继续发扬光大。

首届阅见非遗征文大赛:6万部非遗作品闪耀亮相

总的来说,本次“阅见非遗”征文大赛的成功举办,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和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数字化手段为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期待着,未来会有更多的数字化手段应用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推广和普及非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学习、传承非遗文化,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文化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能力远高于我们想象的,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喜欢也更加深入。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在“金色茉莉花”中指出,只要我们加一把力,传承传统文化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

首届阅见非遗征文大赛:6万部非遗作品闪耀亮相

冯乃恩、侯晓楠为“阅见非遗”征文大赛金奖获得者颁奖,颁奖现场还举办了题为“IP展现传统文化之美”的圆桌讨论。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王静、北京大学副教授丛治辰、阅文集团内容运营部总经理杨沾、白金作家希行、聚禾影画董事长刘畅参与了讨论。第二届“阅见非遗”征文大赛即将启动,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