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回顾:模拟演示:由大恒星碰撞引发的巨型黑洞

作者:招财小甘

巨型恒星碰撞后的后果常常难以准确预测,但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DEMOBLACK团队首次通过流体动力学模拟对此进行了推演。他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效应,其中之一是巨型黑洞可能在恒星孕育带中形成,这个区域的大型恒星距离彼此非常近。天体物理学家Michela Mapelli于2022年4月11日在美国物理协会举办的4月会议上展示了这一模型的模拟结果。DEMOBLACK项目的研究团队成员还包括天体物理学家Alessandro Ballone和Guglielmo Costa。

回顾:模拟演示:由大恒星碰撞引发的巨型黑洞

Mapelli的模型回应了一个引力波观测领域的紧迫问题:两个相距遥远的黑洞如何结合形成类似GW190521的强大引力波事件。GW190521是由LIGO和Virgo探测器在2019年发现的,其信号包含了黑洞融合的独特信息。碰撞前,这两颗黑洞的质量分别为85倍和66倍太阳质量,最终合并形成质量超过14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两颗黑洞的质量处于所谓的“质量缺口”范围内,即它们的质量大于恒星坍缩产生的黑洞(约为20倍太阳质量),但小于超大质量黑洞。科学家们迄今尚不确定这个质量范围内的天体是否能够形成黑洞。

回顾:模拟演示:由大恒星碰撞引发的巨型黑洞

Mapelli及其合作者早在LIGO-Virgo观测结果公布前一年就通过研究发现,恒星碰撞可以在质量缺口范围内形成黑洞。最初,他们的模拟没有考虑流体动力学因素,但引力波GW190521的发现推动他们将流体动力学纳入模拟计算。根据DEMOBLACK的模拟结果,这种巨大的黑洞可能源于大质量恒星的碰撞,尤其是那些在恒星孕育带中密集分布的大质量恒星。以前的研究曾模拟了低质量恒星的碰撞,但Mapelli的研究首次考虑了大质量恒星碰撞的情况。她指出:“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如此大质量的恒星碰撞进行过模拟。”

回顾:模拟演示:由大恒星碰撞引发的巨型黑洞

Mapelli将在APS会议上展示大质量双子黑洞在年轻星团中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她的模型从两颗恒星作为研究对象开始,其中一颗是主序星,即恒星演化的早期阶段,质量约为太阳的40倍。另一颗恒星年龄较大,内核充满紧密的氦,质量大约为太阳的60倍,这是一颗半径和质量都非常大、内外核密度差距巨大的恒星。在某些假设条件下,这些恒星可能会坍缩形成一个质量超过50太阳质量的黑洞,然后演化成双子黑洞。Mapelli认为,这些恒星碰撞可能会形成质量范围在太阳的100倍到10000倍之间的黑洞,然后进行反复碰撞和融合。

自从2020年《物理评论快报》报道了引力波GW190521的观测数据以来,理论物理学家一直在探索其背后的动力学原理。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双子黑洞中可能包含着原始黑洞,它们并非源自恒星内核的坍塌,而是宇宙早期的遗留物。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恒星碰撞发生在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密集气体盘内,随后的融合过程可能产生了电磁耀斑,观测数据也支持这一理论。Mapelli对研究结果持开放态度,她表示:“我们无法确定恒星碰撞是GW190521事件的唯一解释,模拟也不排斥其他假说,我们也需要考虑其他两种解释的可能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