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增程+大电池=混合动力的终极形态?

增程+大电池=混合动力的终极形态?

Hello大家早上好!

前不久,零跑发布了“超级增程”版的C01和C11,在43.7kWh大电池的加持下,把CLTC纯电续航里程抬到了316km,非常厉害。

增程+大电池=混合动力的终极形态?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不理解,认为增程不过是落后技术,大电池也只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而已,根本不值得感到吃惊。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要我说,增程+大电池不仅不落后,甚至还可能是混动技术的终极形态。如果你不信,咱们不妨往下说。

增程的优势,很大

增程技术已经量产很多年了,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它了,所以这里我仅简单列举下它的优点。

兼顾油车和电车优势

增程的发动机是不直驱车轮的,所以增程的驾驶特性和电车无异,电机起步扭矩高的特性,可以给增程带来更快、更精确的提速性能。

增程+大电池=混合动力的终极形态?

因为不直驱车轮,所以被“架空”的发动机可以长时间保持在最高效转速区间,从而提供比油车、插混更高的能效比,也就是“相对更省油”了。

只要能加油,增程的发动机可以一直给动力电池充电,这就大幅扩大了增程相较电车的续航半径,当然具体也看发电机的发电功率。

买车&用车成本低

对比HEV重混和PHEV插混,增程不吃发动机技术,所以车企可以采购成本更低的发动机装车,从而降低消费者的购车价格。

增程+大电池=混合动力的终极形态?

同样的,传统油车和混动的传动结构中,涉及很多发动机到车轮的隔音止振设计,而增程也可以规避这些设计,省下对应成本。

基于简单的结构与简单的技术,增程的稳定性相对会更高,后期的维修、保养成本也就更低,对比其他混动技术,优势更明显。

下限低,但上限也高

增程不仅擅长把车造“便宜”,也擅长把车造“贵”。

前面我们提到,由于发动机不直驱车轮,增程在传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与振动,先天就比其他混动更低,这对追求舒适性的高档车,就非常有利。

增程+大电池=混合动力的终极形态?

所以对比同级别其他混动车,增程可以把传动部分隔音止振省下来的成本拿来进一步提升发动机NVH,而此时的价格,还能和同级别混动车打平。

另外,增程虽然不挑发动机,但依然享受优质发动机带来的品质加成,比如具有电气化、高压缩比、高热效率等技术特征的小排量自然进气发动机。

增程+大电池=混合动力的终极形态?

这类发动机如果搭载在油车或其他混动车上,不仅动力太过弱鸡,高效率的优势也根本发挥不出来,但用作增程器,就能拉满发动机的全部潜力。

所以我们能看到,除了主打性价比的零跑,理想、长安、岚图、问界等品牌将增程纳入了主打动力,并且它们旗下车型的定位,都更注重品质感。

大电池,不只是“大”

大电池难道只是为了增加续航里程吗?肯定不是,因为电池容量越大,其寿命也相对更长,对于用电场景大于用油的混动车主来说,很是重要。

增程+大电池=混合动力的终极形态?

之前我提到过,电池寿命主要指的是循环寿命,也就是电池电量从0%~100%~0%的一套完整的充放电循环。

小电池因为容量小,所以它的充放电频率肯定就会更高,而大电池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稀释车主的充放电频率,循环寿命也就相对更长一点。

另外,相较于小电池,同样的动力请求下,大电池的放电倍率也被稀释得更小了,这能避免大电流放电时对电池内材料和结构稳定性的破坏。

增程+大电池=混合动力的终极形态?

除了“超级增程”版的零跑外,理想L系列、问界M7也都用上了超过40kWh的大电池,不过后者的车身更大更重,所以续航里程没有零跑显眼。

不过说句题外话,混动车的电池也不是越大越好,因为重量和成本也在上涨,所以用多大容量电池,搭配多大的发动机和电机,车企也一直在研究。

算不上劣势的劣势

对比其他混动,增程自然有它的缺点,但这个缺点,真的算得上是“缺点”吗?我看未必。

和电车一样,增程在高速场景下的电耗较高,而PHEV插混则可以靠发动机直驱,规避这一阶段电驱系统的不足。

增程+大电池=混合动力的终极形态?

基于这一点,很多人就认为,PHEV插混能够兼顾中低速和高速场景,是比增程更优秀的混动技术。

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曾教导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份车企的数据让我对增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份是零跑公布的车主数据。零跑表示,车主89%的驾驶时速都在80km/h以内,并且84%的驾驶里程都在使用纯电模式。

增程+大电池=混合动力的终极形态?

另一份则是理想每周都会更新的销量。这个就不细说了,造车新势力中,理想的销量表现一直不错,很多车企也是看中了这点才转型增程。

虽然大家在网上吵得凶,但线下绝大多数的真实消费者都用真金白银给到了扎扎实实的答案:发动机只是解决“里程焦虑”的手段,我们要的就是中低速场景和纯电模式。

换句话说,大家都想得很明白。同样背着一套油驱系统,PHEV插混只体现在高速上,而增程则是永久性buff,我真的有必要为了这一碟子醋,专门包一顿饺子吗?

总结

综合各种因素博弈下来,其实增程+大电池才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混动,由此说增程+大电池是混动的终极形态,我觉得也没有什么问题。

而大家一直针对增程的各种偏见,我觉得也可以适当“收收味”了,尤其采用增程的车企也都不是咸鱼,大家都在“降本”的基础上,给大家带来了“增效”。

增程+大电池=混合动力的终极形态?

例如理想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大的空间、更丰富的配置和更舒适的乘坐体验,争议大家都懂,但销量也确实是真的高,说明大家“就吃这套”。

增程+大电池=混合动力的终极形态?

例如零跑一直坚持软硬件全域自研,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零跑推出了最领先的“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C01和C11也使用了同级最高档的悬架结构。

增程+大电池=混合动力的终极形态?

例如AITO问界,你可以在M5和M7上体验到国内第一梯队的Harmony OS智能座舱和HUAWEI ADS 2.0智能驾驶,这两项技术的研发成本也非常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