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动荡的十天,A股能否躲过一劫?

动荡的十天,A股能否躲过一劫?

动荡的十天,A股能否躲过一劫?

01

不平静的全球资本市场

双节十天,全球资本市场却很不平静。

黄金大跌5%,油价大跌8%,亚太市场主要股指几乎无一幸免地大跌。美国国债价格大跌,一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上升到了5.4%(美债价格大跌=到期收益率大涨)。美债被抛售的原因还没有找到,有说担忧经济增速,有说担心巨额财政赤字,有说日央行抛售日债的外溢效应。

大类资产剧烈波动,却难以找到直接的诱因——

有人翻出来9月5日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和凯雷投资集团创始人大卫·鲁宾斯坦的访谈。

核心论点包括:

1. 之前赚大钱是因为我们经历了“最长的牛市、最长的经济复苏、最低的债务违约环境”;

2. 现在都变了,轻松赚钱的经济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老爷子最近几年的投资业绩非常优秀。去年投资大佬几乎全军覆没,老爷子押中了能源股,拿到了罕见的16.63%的收益率。但现在,也开始频繁地提“难、难、难”了。

之前低息环境下,流动性充裕,人们要忍受的是与泡沫共舞。

而现在,海外高息、国内需求孱弱,很多企业的现金流陷入寒冬。更加上地缘政治局势的扰动,一风吹草动,资产价格就高波动。

有人笑说,按照A股“你涨我跌,你跌我更跌”的传统,幸好这十天休息,否则估计都趴了。

不过,开盘后会被动荡的全球局势影响下挫,还是会因为似乎亮眼的十一假期消费数据而躲过这一劫呢?

02

还原真实的消费

说到这次史上最长十一黄金周,似乎到处是呼啸的人群,让人忍不住期待,是不是消费终于要复苏。

数据出炉——

一方面,出行意愿、出行数据恢复良好,双节假期出行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之上: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其中,民航客运量恢复程度较高,民航、铁路、公路、水路日均客运量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113%、123%、52%和61%,跨境航班明显复苏。

另一方面,大家包里钱不多,人均消费不及疫情前: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5%。

1.5%的收入增速比4.1%的人次增速,大概就知道每个人其实花的钱变少了。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人均消费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7.5%。

现在刚过完节,一些更细的消费数据,比如商场、餐饮、免税店的进店率、销售额数据还在统计过程中。这两日我连续访谈了两家做品质旅游的公司,共同的感受是,这场假期旅游繁荣颇为镜花水月。

虽然在出行数据上,在朋友圈里,大家到处在打卡,境内境外到处飞,大众小众景点人满为患。但落到真实的消费上,却看到的是:

1. 大家是愿意出去体验一把的;

2. 大家消费克制又冷静;

3. 中产的消费明显降级。

一家在西部地区做品质游的公司,感觉特别冤——他们公司的主力产品是“旅游定制服务”,就是从接机,住店到各种游玩,购物,亲子活动……一条龙给高品质客户提供高溢价的旅游定制服务。但没想到的是,中产们开始省钱了。只住店,什么高价的定制旅游服务都删掉。人是来了这个地儿,就只住、吃,其他的怎么便宜怎么来,能不花钱的尽量不花钱——这些标准化的服务说实话也就是个维系,没有那些非标的高利润定制服务,公司很难像之前那样活的滋润。

昨天还出了一个大陆在某国跨境消费营业额的洞察报告(我们团队的同学还在核实口径),和上面两家调研的境内旅游公司的直观感受一致——现在大家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除了大交通的费用,化妆品、珠宝、奢侈品的销售都没以前那么热门了。

一方面确实也是大家包里没钱,折射出经济的寒意。

另一方面,这一代人的消费文化似乎也在发生变化。去感受、逃离甚至去打卡的体验意愿,远大于要很浮夸地去拥有。

就如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的论断:世界正在“巨变”,未来的资产组合应该与过去有很大不同。

同样,现在的消费市场也正在发生“巨变”。

所以说,没有机会是个伪命题——只是消费心理到消费市场逻辑,与过去有非常大的不同。

我正在密集调研更多的企业,带给今年的《钱从哪里来5》系列更多的洞察,所以也欢迎你的投稿,讲出你的洞察和故事,也许,我们会在笔尖相见呢。(如果你想表达,自己的故事或者企业的故事,欢迎给本文留言,或者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扫描下方图片

立即成为金银岛的岛主

打造你的个人财富知识库

推荐阅读:金银岛:新人登岛指南

「执笔为剑,

陪你穿越财富峡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