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泰山文学世相(八)石介、孙复与泰山

作者:刘传录

石杰(1005-1045),奉甫(今山东省泰安市),史上的"恭先生"。孙福(992-1057),锦州平阳(今山西临沂)人。仁宗天三五年(1027年),两人在南都天府学校从范仲墩,与窗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孙和石不仅是著名的古代作家和教育家,也是宋媛演艺的先驱。他们本着儒家精神,培养了一批有成就的人,组建了影响深远的"泰山学派",创办了泰山书院,也成为北宋初期山东省最早、最著名的学院。

泰山文学世相(八)石介、孙复与泰山

石杰是泰山书院、燕学院设立和运营的真正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南京任职期间认识孙富后,他邀请孙富到泰山办一所学校。石杰不惜一切代价降低自己的价格,以自己作为老师的身份崇拜孙福,号召大家出资准备讲课场所。景义四年(1037年)在东南寺的汉柏大楼房里建了一所学校,石杰亲写了《泰山书院》,正式称"泰山书院"。

宝源新年(1038年),石洁定在家忧心忡忡,创办书院,先后在泰山书院和书院讲学。胡伟、孔道夫等人也说要学,祖不择手段,蒋潜,张东等人都在这里学过。孙和石与社会名人和当地名人一起旅行,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招收学生教书,实践儒家思想,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两所学院进入了鼎盛时期。

泰山书院存在时间很短,很快,公元1042年,仁宗在"泰山军士长孙傅为国子直讲"下,孙、师两人在泰山的讲学活动结束。但泰山书院以"造鲁人好学"为宗旨,重新开启了中国古代学者尊重传统学习的作风,让齐鲁的学习作风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如北宋苏宣在邓州志甫写诗形容:"东鲁遗留至今,10万人读音。"

石杰一生创作丰富,对子孙后代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他对泰山的尊重。《五岳独一无二》最早出现在石杰《泰山》一首诗中。其文字为:"七百里鲁旺,鹤岩以北。山峦深邃,五岳的尊严独一无二。"这首诗对子孙后代影响很大,《五月》一直被视为对泰山崇高地位的标志性致敬。石雕"五岳安地"铭文的四个正面人物,由青台安之夫艾新归罗玉在青光旭定(1907年)之间建造,位于泰山顶端玉寺的东南部。雕刻的石头高210厘米,宽65厘米,左侧刻有"天外"的铭文,成为泰山的标志性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