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陪孩子一起走过小学六年—健康管理篇

作者:一新小师傅

每次制止孩子玩手机都是一场战争,怎样让孩子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如何让孩子听句。

有的家长从来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或网络,认为手机会影响孩子视力,影响孩子学习,网络会让孩子变坏,把手机和网络看成了洪水猛兽,我想说这样的做法是错的。

我允许我的孩子使用手机,因为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孩子接触手机和网络并非坏事儿。

手机上网能够丰富孩子的视野,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能够让孩子看到全世界的新鲜事物,家长不要只关注青少年沉迷手机的负面消息,也要去接受和了解使用手机带来的正面信息问题呀。

不在于能不能给孩子手机或是孩子几岁时才能拥有手机,而是孩子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

如何让孩子玩儿手机不上瘾,如何让玩儿手机变成好的事情,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叫小波,他平时很喜欢玩手机游戏,我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让家长朋友们畅谈自己。自己的教育心得和大家分享,小波妈妈的讲述,让所有的家长都受益匪浅,他说小波最喜欢玩手机游戏,每天回家做完作业就拿着手机玩儿,我一训他,他就给我来劲儿,甚至还说不让他玩儿手机,他就不上学了,有时我恨不得把他手机给砸了,我怕小波的视力受损,更怕他玩儿手机上瘾,戒不掉为这事儿啊,我和孩子起了不少争执,孩子和我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奇怪的是小波爸爸不以为然,他没事儿也和孩子一起玩儿,有一次小波爸爸认认真真的跟我长谈了一次,他说你看孩子玩手机都是在写完作业以后,首先他没有影响学习,再有孩子玩的游戏很有意思,是策略性的对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都有好处,再说了,我和他一起玩儿还能培养感情,教育孩子,你得调整心态。

听到小波爸爸的话,后来小波玩游戏的时候,我没有在大呼小叫的制止他,而是走到他身边,装作很有兴趣的看他玩儿,起初他并不理会我,还会轻易的问你看得懂吗?我也不生气,笑呵呵的说看不懂,你教我呗,就这样,我也开始同孩子一起玩手机游戏了,不玩不知道,一玩我还真发现了游戏的乐趣,而且有很多游戏啊,不仅要眼疾手快,还要开动大脑,不是我当初想的全是打打杀杀,毫无意义的东西,因为每天玩共同的游戏,小波跟我说的话也越来越多了。

有时我也故意转移话题,让他谈谈在学校发生的一些事儿,他也乐意跟我讲,再后来我们一家三口愉快约定了我手机游戏的时间,三人都共同遵守,小波也不例外,每天在在规定时间里玩儿完了手机游戏,就会去看会儿书,做点其他感兴趣的事情。

你看很多时候啊,换一种方式和孩子相处,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手机不是洪水猛兽,哈佛教育研究所的学者韦恩斯坦曾研究青少年之所以喜欢玩手机的主要原因是自我表达与人互动,探索有兴趣的事物,剧本手机的发展让青少年敢于展示自我,发现不同,具有主动学习探究的能力,这些都对青少年带来正面的情绪与能量,但如果一个孩子长期沉迷于手机网络,最本质的原因并不是手机不好,而是孩子和父母的交流沟通不够,孩子感到孤独寂寞,还有的呀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太专制,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总的来说,想要帮助孩子改善玩起手机习惯?

家长要遵循身心两个方面进行引导,首先是在孩子接触手机时,父母应该和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

第一,明确玩手机的前提,比如初一到中午的时间,要保证作业已经做完以后才可以玩手机,周末和假期休息时,在每天的作业完成后或者完成额外的学习内容后才可以玩儿,

第二,明确玩儿手机的时间,大部分孩子玩儿手机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玩手机的时长可以玩40分钟,每20分钟要起来远眺,放松眼部肌肉。

第三,明确玩手机的内容,现在手机上的内容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建议家长规定玩儿手机时的内容,同时把一些软件设置成青少年模式,以便屏蔽一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内容,你也可以同孩子讨论在我手机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哪些网站是不能给开的,哪些是网络骗局等等,引导孩子在网络空间做出理性的判断。

其次,在家长引导过程中,父母要关注孩子心理意识,第一,手机不是奖励,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把玩手机作为孩子完成某项工作的奖励,给孩子的认知带来了很大的误区,他们天然的以为我手机是一项荣誉,是所有事情的动力,过于注重玩儿到手机这个结果,而忽略了事情。细节最后的结果就是事情做的马马虎虎,手机成了孩子心目中的最高领域。

,第二,家长言传身教,在孩子面前啊,家长也要做好一个榜样的作用,尽量减少自己玩手机的时间,是想您自己天天抓着手机不放,却让孩子去好好学习,认真做题,这样说服力太弱了,孩子会反驳,为什么你可以玩我不可以呢?

第三,培养新的兴趣点,家长要多为孩子创造丰富的业余生活,除了玩手机上网以外,还应该多组织一些户外的活动,带孩子,接触大自然,郊游,做户外游戏,或者在家里定期展开阅读分享会,甜品制作会等等,都能转移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总之,在帮助孩子健康管理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既要注重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心理健康,

第二,在管理孩子,我手机这件事情上绝不能粗暴干预。第三,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