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科院陆续建设20家特色鲜明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作者:MtimeTime.com
中科院陆续建设20家特色鲜明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钱学森生前工作的办公室。中国通讯社记者 孙子发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新华社孙子发)中国科学院从2018年开始,充分利用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现有培训资源,建设了20个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功能鲜明的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近两年来,中国科学院20名党员主题教育基地通过深入挖掘老一辈科学家的典型事迹,丰富了展览内容,重点开展示范活动,不仅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而且在"不忘初",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等重要活动,在示范引领作用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截至目前,已有10万名中国科学院内外党员在党的主题教育基地接受了党的性教育,教育效果明显,社会反响良好。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7月1日前夕,记者莅临北京中国科学院,探讨党员教育基地的主题。

物理研究所:"信仰、党旗、科学"

2018年7月,中国科学院首个党员主题教育基地"信仰党旗科学"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揭牌。

中科院陆续建设20家特色鲜明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郭永怀工作的办公室。中国通讯社记者 孙子发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基地是专门设计的"菜单式"参观流程,供观众选择不同的版块,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石海辉-参观历史博物馆""亲近师傅-参观老科学家实验室""感动时刻-观看老科学家故事视频""传承精神-聆听老科学家党的课""不忘第一心-重温党的誓言" "仰望党旗"6节。

其中,通过参观老一辈科学家工作的实验室,了解老科学家的科研环境,了解老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无私奉献,通过视频重温钱三强、陈能光、黄坤等老一辈党员科学家,为徐国终身为党的人员意识, 通过听赵忠贤院士、陈立泉等院士讲述自己学习、科研的党员课程视频,在青年科技人员中树立榜样,通过在党员院士墙前庄严宣誓,引导广大党员发扬爱国奋斗精神, 牢固树立科技工作者"不忘随党走,科技为民"的信念追求。

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介绍,"信仰、党旗、科学"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旨在引导青年科技骨干传承老一辈科学家,树立世界科技强国坚定的信念,忠于党和人民的政治素质, 追求卓越和敢于立足的科学精神,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科院陆续建设20家特色鲜明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钱学森著作,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通讯社记者 孙子发

力学研究所:"人民科学家,大国的基石"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通过对第一任所长钱学森的深入挖掘,长期主持了研究所的工作,直到牺牲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奉献内涵,建设了"人民科学家,强者的基石"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基地完整保存了"两弹一星"袁勋钱学森、郭永怀的办公室及力学研究所的工作手稿等文物,并在公园内与钱学森、郭永怀雕像相继传承,发扬和传承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代科学家的大局, 忠于党的政治品格,服务祖国,热爱科研,热爱国情,踏实务实,认真的科学精神,吃苦耐劳,名利高尚的道德品质,甘愿做阶梯,扛起大家学后人的作风。

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介绍,"人民科学家、强国"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将坚持建设和共享党的内外建筑的理念,与党的科研成果产生共鸣,打造党员的性教育品牌。同时,团结和吸引非党员科研和管理人才,增强政治领导和政治吸纳岗位,通过参观科展厅等方式,激发年轻人的科学兴趣。

此外,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还结合基地"一三地"建设的实际布局:

中关村公园通过钱学森、郭永怀的雕像和办公室,探访他们的信件、证书、书籍和旧物品,聚焦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

怀柔公园通过参观重新出现的高超音速飞行条件下的风暴隧道、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实验平台等大型试验设备,展现了新一代力学研究人员致力于科研、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郭永怀先生的家乡,他建造了山东荣成郭永怀故事馆,充分展示郭永怀先生的生平和科学成就。

中科院陆续建设20家特色鲜明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党员院士墙。中国通讯社记者 孙子发

动物研究所:"信仰,遗产和斗争"

2019年5月,中国科学院"信仰、传承、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在动物研究所揭牌。

基地以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为主题,以中国近代发展史为轴心,通过历史资料和实物、视频故事片、展板图片等方式,积极建设党与爱国主义教育、生命科技发展史和人物展示等方式, 注重老、中、青年优秀科学家的爱国奉献精神和精神。在一个党员主题教育基地中交流互动和教育培训,积极申报国家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基地。

中科院陆续建设20家特色鲜明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老一辈科学家的实验记录。中国通讯社记者 孙子发

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介绍,在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研究所广泛收集和展示了以中国现代动物学创始人秉志先生为代表的一批老科学家的精神和情感的宝贵历史资料,并深入挖掘和发扬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增强了他们的精神号召力。科学家。目前,《科技骨干》系列短片《虽智》已经完成了电影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同时协助炳志先生的女儿齐慧完成了"家族传承",让炳志先生的事迹资料更加完整丰富。

为了丰富基地展示和宣传资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启动了"动物研究所老一辈科学家先进事迹发掘计划",对老一辈科学家事迹资料进行分时分段的收集和整理,并完成编纂,体现了著名科学大师的科学精神。 已经完成陈世军、马世军等诸多老科学家的学习。

结合"信仰、传承、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建设,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还成立了9名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典型人物研究所,完成事迹材料的形成,拍摄宣传片,以各地群众、周边活动激励和引领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 鼓舞人心、凝聚人心、增强青年人为祖国科技事业的使命和决心。

中科院陆续建设20家特色鲜明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介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秉志先生的科学成就和贡献。中国通讯社记者 孙子发

古脊学院:"溯源、保留原心、撒火"

中国科学院"追溯寿肠心源,传播火"党员主题教育基地,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Paleovertebrates)于近日在发源地——北京猿人("北京人")的发源地建成并运营。

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表示,1929年,该研究所的前身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一代研究室正式成立,至今已有90多年的发展,古生物研究所始终关注科研,与祖国和时代相得益彰。

中科院陆续建设20家特色鲜明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老一辈科学家制作的鱼类标本。中国通讯社记者 孙子发

"回顾源头寿初心、火"党员主题教育基地,以中国科学院古脊的发展历程为基础,以杨忠健为代表的几代科学家的感性人才,着力于展现几代古脊人不忘科技报道国初心, 肩负科学技术使命,为推进立足国际前沿学科、探索生物进化、追求人类起源、传播科学知识做出积极贡献,旨在弘扬中国科学院古脊研究所老一辈科学家的先进事迹、热爱国情、高尚品格, 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坚持先行使命,主动肩负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责任。

基地北展厅聚焦于世界著名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先驱和奠基人杨忠健先生的传奇人生,而南展厅则由"回归原点"、"保留原心"和"传递火"三部分组成。

中科院陆续建设20家特色鲜明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中国科学院"回归源头,首楚心,撒火"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在古脊发地——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开展示范活动。中国通讯社记者 孙子发

"回归原点"展区,全面介绍中国科学院古代脊柱的前身和历史沿革,其前身于1929年4月在北京成立,主要从事北京周口店类人猿遗址的发掘和化石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前,北京猿头骨的发现和研究震惊了世界,在国际古人类学研究与发展史上奠定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科学院古代脊椎发掘工作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云南省陆丰县发掘出的中国第一块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中国第一条龙"徐氏的陆峰龙",极大地振奋了人民的心,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

中科院陆续建设20家特色鲜明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回顾起源、首楚心、撒火"党员主题教育基地示范活动,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古脊群合影。中国通讯社记者 孙子发

1949年9月,随着北平解放,周口店恢复了发掘和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古生物学事业全面发展,周明珍、吴维康等老一辈科学纷纷放弃国外有利条件回国,从事古脊椎病和古人类学研究。

"寿初之心"展区,展现了杨忠健、吴伟康等几位老科学家,他们以充满科技感汇报了国家之心,为我国古生物学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他们为国家的诚意和科研精神孜孜不倦的科学家,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科学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培养中国古脊椎、古人类及其分支的先行者和学科带头人等优秀科技人才。

中科院陆续建设20家特色鲜明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中国科学院"追溯寿初之心,传播之火"党员主题教育基地示范活动,参观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中国通讯社记者 孙子发

"传递之火"展区,聚焦中国科学院古脊火科学家精神,为年轻一代科学家在老一辈科学家中创造辉煌基础,传承创新,锐意进取,实现古代脊椎动物和古代人类科研人员不断成长,创新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 原创重大科技成果不断产生。(完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