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党的诞生地丨李平书铜像

作者:上海黄浦

半个多世纪前,在寺庙中心荷花池的混凝土浅滩上竖立了一尊全身青铜像,一尊辛亥革命老人李平书的纪念肖像。游客经过,将停下来观看,以纪念其在革命和上海市政建设中取得的历史成就。爱国者黄炎培所写的铭文刻在青铜像下方的基石上,记录了李平书的生平故事。

党的诞生地丨李平书铜像

李平书(1854-1927)

李平书,原名安禅,字平书,后来改名为钟齐,名号。

党的诞生地丨李平书铜像

由李金发塑造的李平青铜像下落不明

李平书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最大贡献是第一次上海地方自治运动。1905年,他与姚文轩、郭怀珠、莫西伦等人齐聚一堂,创建了上海市总工程局内外。经上海道台袁书勋批准,李平书担任领导行政长官,主持南城周边市政建设。李平书总工程局四年间,共修建修建60多条道路,修建拆桥50余座,新建改建闸门3座,疏浚河9条,修建桥梁码头11座。1909年,总工程局改为上海自治学院,李平书当选为总局长。

李平树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热点会议,他筹集资金建设了上海第一家中西医院——上海医院(今第二人民医院)。他与各行业合作成立了上海联合消防协会,并建造了小南门报警塔。

党的诞生地丨李平书铜像

李平书的青铜雕像竖立在豫园的荷花池中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李平书积极参与复兴上海的战斗,组织商团帮助陈启美的行刑队攻占了道台门、县、江南制造局。上海复辟后,李平书成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民政总署署长,主持拆除上海城墙、填埋道路等工程。

党的诞生地丨李平书铜像

李平书铜像成为九曲桥的风景

1927年春,李平书因腹泻,因病倒后病情加重,于12月13日在昆山去世。家乡的乡绅是"通敏先生"。

为了庆祝李平书的性格和表现,上海政界和商界决定塑造李平书青铜像。根据声明,"我们听说上海的公众团体......准备形成一座要纪念的青铜雕像,以便欣赏。"

党的诞生地丨李平书铜像

《宣言》刊登了李平书(通民)铜像竣工的消息。

1931年,著名雕塑家李金发为李平的书制作了石膏模型。姚文轩、秦希天、王义庭等人向上海市政府请愿,要求在陆家轩路倾斜的桥缝处竖立李平书铜像,并建议将陆家轩路改名为"平墅路"。1934年,李平书铜像落成。然而,根据历史记录,青铜雕像并没有竖立在倾斜的桥上,其下落不明。

1936年,在南城消防协会、招商局电器公司、大陆自来水公司等企业的倡议和赞助下,雕塑家姜晓轩、于天佑合作,再雕刻一尊李平书铜像。像3米高,穿着一匹长跑马,向后鞠躬,一本银色的,手持的线书。青铜雕像被临时放置在小南门消防俱乐部大院,市民们抬头仰望,少年爬上基座擦拭青铜雕像上的灰尘。1937年上海战争爆发后,为了防止日本人被破坏,血淋淋的人们在院子里挖了一个深洞,把青铜像埋在地下。

党的诞生地丨李平书铜像

1948年上海线路图中李平铜像的位置

抵抗运动胜利后,李平书的青铜像再次出现。1946年10月26日,上海各界人士在城市庙心亭举行了李平书青铜像的落成典礼。上海市市长吴国轩致辞,李平书的孙子李向福致谢,金蓉、杜月荣、钱新志等300多人出席了会议。从此,李平书的铜像就成了城市庙宇区域的一道风景画。

1959年,闽庙区文化局向上海市文化局报告,李平书是旧民主时代的人物,曾为上海当地的建设做出了一些贡献,但庙莲池很小,水面上的青铜像也不美观, 有人建议将青铜雕像从文庙中移除。上海市文化局批准了该协议。但后来李平书的青铜像并没有搬到文庙,而是被放置在蓬莱公园。

党的诞生地丨李平书铜像

李平书的青铜雕像从剩余的水泥坩埚中取出

1966年,李平书的铜像丢失了。在1980年代,古物部四处寻找青铜雕像的下落,但无济于事。虽然李平书的青铜像已不复存在,但在许多上海老百姓中留下了经久不衰的记忆。

(专栏合作:区档案馆 编辑:宗哲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