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话剧《长子》:把荒诞故事讲出温暖底色

作者:京报网

破旧的红沙发、枯黄的杂草、锈蚀的铁皮屋、昏暗的光线……在如同荒废公路的舞台空间里,一个谎言开始酝酿。日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小剧场新作《长子》迎来首演,为近来发力颇猛的人艺小剧场作品再添一笔。

话剧《长子》:把荒诞故事讲出温暖底色

《长子》由俄罗斯剧作家万比洛夫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寒冷的夜晚,青年人布西金、西尔瓦错过了末班车。想要取暖借宿的他们接连敲响了几户人家的大门,都被当即拒绝,饥寒交迫之下,西尔瓦把布西金捏造成老人萨拉法诺夫素未谋面的长子,混进了他的家中。这是一个成员们各怀心事的家庭:姐姐尼娜即将远嫁,弟弟瓦辛卡爱上了比自己年长十岁的美丽邻居娜塔莎。两个孩子打定心意要走出家门,让父亲萨拉法诺夫深陷孤独与痛苦的泥沼。“长子”的突然到来打破了僵局,他像一束光照进了萨拉法诺夫幽暗的心底……

话剧《长子》:把荒诞故事讲出温暖底色

虽已问世数十载,《长子》对亲情、陪伴、信任、孤独等永恒话题的探讨仍有连接当下的意义。在导演张彤看来,故事中发生的一切始终是真诚的,即便“长子”与老人的相遇最初由谎言开始,但他们之间的交流一直充满了真诚和善良。《长子》以近乎荒芜的基调开篇,底色却是相当温暖的——本想蹭吃蹭喝便溜之大吉的布西金在与“父亲”的相处中不断妥协,最终交付了一颗无关血缘的真心,尼娜与瓦辛卡也开始反思之前的决定。舞台上,暖黄色调的各种台灯是记忆点很深的意象,在萨拉法诺夫与布西金夜谈时,“父子”二人携手打开一盏盏台灯,拾起多年来那些散落的记忆,它们像坐标、像明星,照亮了两个孤独之人漆黑冷寂的精神原野。

话剧《长子》:把荒诞故事讲出温暖底色

值得肯定的是,周帅、李京旭、李麟、孙翌琳、李紫瑞等青年演员的表演以及导演张彤对剧本的翻译整理,让这个有些荒诞的故事相当合理地落地,过程中穿插的圆谎等类似“扒马褂”的桥段,也为两个小时的演出带来了不少轻松幽默的波澜。但与此同时,一些细节似乎还存在提升的空间,比如,演出开篇部分采用了比较抽象晦涩的表现方式,与之后的故事和表演走向有些风格上的脱节。也有观众提到,布西金与尼娜谈心时爬到一个老旧电话亭的顶端,单薄的电话亭看得人相当揪心,而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设计对理解剧情、塑造人物而言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此外,布西金说出真相后,剧情的收尾部分相对略显仓促。从主创和主演团队的用心程度中,不难感受出《长子》是一部值得深挖的优秀作品,如能再做些打磨,观感或许会更加紧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