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清宫怀古

作者:走马观花看世界

说到西安旅游四个必去的打卡地,有多个版本,其实各有道理。我最认可的是这四个:兵马俑、华清池、古城墙、陕西博物馆四个景点。我这是第三次游西安,可惜的是三次都没进得了陕西博物馆,不过留下个遗憾,就是下一次再来的动力。这一次来西安进了华清池,算是得偿所愿。

华清池,大门口牌匾称华清宫。因为古时候是皇帝的行宫,所以称华清宫更切合一些。

我觉得华清宫更适合感怀。白居易一曲《长恨歌》把盛唐玄宗豪奢纵情,疏理国政,导致兵危战乱的爱情描写得惊天动地;把马前斩玉环,“君王掩面救不得”写得血泪和流;长诗最后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把玄宗御驾回龙后的涕泪相思写得肝肠寸断。

联想到清末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狼狈西逃,蜗居华清宫,这些亡国君臣怎么想?会不会感怀一下?会不会像唐玄宗一样肝肠寸断,涕泪横流呢?

再联想到蒋介石,在日寇铁蹄践踏半个中国,即将亡国之时,他还念念不忘消灭共产党,执意不肯停息内战。最终居然也是在这里酿成“西安事变”,自此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怀古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啊!就看你想不想,怎样想……

华清宫怀古

01.临潼.华清池。华清宫大门。与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皇家园林。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这里见证着三个历史故事,一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演绎的千年传诵的爱情故事;二是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西逃下榻于此;三是“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

华清宫怀古

02.华清宫.望湖楼。相传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太后西逃到了西安住到了华清池,当时的临潼知县沈家桢为了讨好慈禧,为她建了这个望湖楼。后来蒋介石到西安也是住在望湖楼后面别院里。

华清宫怀古

03.华清宫.乐善亭。相传光绪初年大灾,临潼知县沈家祯组织赈灾,缓解了灾情。后建亭立碑,以纪其乐善之事。这故事怎么听都有点自吹自擂的味道。看来这沈家桢不仅善于媚上,而且也善于自夸。

华清宫怀古

04.五间厅。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西逃途在临潼下榻五间厅;西安事变时蒋介石以华清池为“行辕”,也下榻五间厅,五间厅即五间房子,蒋介石住在中间的一间,是西安事变的重要旧址。

华清宫怀古

05.华清宫有四门,东门是“开阳门”;西门叫“望京门”;北门乃“津阳门”;南门就是这个“昭阳门”,“取日之光,质以昭明”之意。清乾隆年的《临潼县志》记载:亦曰山门,御辇登山便道也。有人说电影是遗憾艺术,有人说摄影是遗憾艺术。我看旅游也是遗憾艺术感受。不管到哪儿导游都不会事无巨细讲解,越是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之地,遗漏就越多。回来把照片一看,有那么多事儿没弄明白。怎么办?再去一趟呗!

华清宫怀古

06.兵谏亭。其实就是“捉蒋亭”。1946年3月,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建,名曰“正气亭”。解放后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之际,为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唉!这次改名真是失算啊!国民党也真是没出息,一直到现在总是没出息。本来屡战屡败,狼狈不堪,它偏说是“铁血丹心,名垂千古”。还有脸建亭纪念……

华清宫怀古

07.蒋介石藏身处。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变,逼蒋搞日。蒋介石当日住在华清宫五间厅,负责捉蒋的东北军与蒋介石的卫队交火。蒋只穿睡衣从卧室跳窗逃出,摔伤后背,玩命奔东上山,蒋介石卫队全部战死。蒋介石仓皇中不知摔了多少跟头,逃到这个位置山上已经没了路,只好隐入这条石缝。西北的12月那是冷得彻骨啊!追捕的东北军在寒冷中搜山,那也是冷得直哆嗦,一个小兵搜到靠近这条石缝处一不小心枪走了火。蒋介石这时冻得够呛,枪一响,就心理崩溃,退出石缝,大喊:“委员长在这里……”最后,蒋介石是被士兵背下山的。那是连惊带吓捎着冻,走不了路了。也不知道他脚上是否还穿着鞋子……

注:蒋介石藏身处几个字原为红色,为了让读者看清楚,在下把它调成了蓝色

华清宫怀古

08.贵妃入浴雕塑。这座大理石雕塑名曰“贵妃入浴”,1991 年落成。雕像为大理石质地,白色,丰满圆润,再现了国色天香的杨贵妃入浴形象。我觉得它是挺吸人眼球的,可又与华清宫古香古色的环境有点反差过大。就好像在故宫里安上一座“维纳斯”单独看是美的,可放在环境里看……

华清宫怀古

09.贵妃池(海棠汤)

海棠汤(贵妃池)建于公元747年(唐天宝六年)是杨贵妃的专用汤池,因汤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其设计超凡脱俗,美学特征超前于中国唐代艺术水准。汤池建筑水准极高,由24块墨玉构成池体花瓣,通体黝黑,且光可鉴人。可以想像1200多年以前的海棠汤池在温泉水的氤氲雾气之下,杨贵妃白如羊脂玉般的胴体荡漾在池中如梦如幻的景像,怎能不让唐玄宗魂飞天外……

其实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这汤池1982年后才被发现,考古发掘持续了14年。

1982年4月,在基建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大唐华清宫遗址,1984年10月在莲花汤的西北处,发掘出一个保存完好的海棠花形状的汤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深1.26米,汤池的池壁由24块青石拼砌而成,青石在唐代叫墨玉,黑色的玉石是皇家的上等贡品。池内有二层台阶,东西两侧分别设有一组踏步便于上下,充分体现出唐代建筑艺术中对称协调的美学观念。不仅如此,汤池的供水系统也设计得十分精巧,在池底正中是一个直径10厘米的出水口,推测出水口上原来装有铜制莲花喷头,寓意海棠花的花蕊,下接陶制水管道,与温泉总院相通。温泉因自然压力从花蕊中自动喷洒而出,形同于今天生活中的淋浴。综合现场发掘出的种种遗物表明,专家认为是“海棠汤”,即唐玄宗御赐杨玉环的“贵妃池”。

华清宫怀古

10.莲花汤,建于公元747年(唐天宝六年),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是博物馆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的汤池。从汤池四周留有的圆形内柱础和莲花形外柱础的大小和位置推断,当时浴殿有内、外殿之分,建筑立柱高大7、8米,面积达400多平方米。1983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骊山温泉总源北部发掘出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深1.5米。轮廓呈莲花瓣形的浴池遗址,池底及四周均用青石铺砌,池内有两层台阶,池底南有两个圆形水口。据宋代游师雄在《长安图志》中记载华清宫的汤池方位、形制、规模,和发现的浴池四周的大殿基址和柱础等,判断这里就是唐玄宗使用的九龙殿“莲花汤”。 唉!皇帝洗个澡的地方,就要建一个浴殿。皇帝到了穷奢极欲的时候,离亡国就不远了。

华清宫怀古

11.莲花汤池。莲花汤的汤池造型奇特,墨玉砌成双层台式,上层平台用六组拱券石砌成盛开的莲花形状,吻合唐玄宗尊崇道教,“慕长生”的愿望;下层为八边形,象征大地的八个方位,取“普天,莫非王土”之意。这是将沐浴看作是人与自然的沟通,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

华清宫怀古

12.温泉古源(一号出水口)。骊山是一座死火山,其地理特性决定,地下水流经火山口附近便被加热膨胀,形成压力冲出地面。温泉古源就是其中一个出水口。华清池温泉水温常年保持43℃,水质纯净,细腻柔滑,水中含有二氧化硅、氟离子等10多种矿物质,对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均有明显的疗效,因而吸引历代帝王沐浴游幸。由于火山口老化,地下水位降低等原因,现在温泉出水水位、出水量都在减少,故唐代的各个浴池都失去了泉水补充。

华清宫怀古

13.星辰汤。建于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是最大的皇家御用汤池,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传说上面及四周无遮物,沐浴时可见天上星辰,故名之。唉!祖爷爷唐太宗在露天大澡堂子洗澡,到百年之后,他重重孙子辈就腐败到建专用浴殿的程度了。

华清宫怀古

14.尚食汤,建于公元722年,唐玄宗为等级较高的官员和随侍温泉宫的内官修建的浴池。唐朝设尚食局,其官员与皇帝朝夕相处,为皇帝服务。皇帝赐他们汤池沐浴,池名便与其官号取名。除尚食局外,随皇帝出行的还有尚药、尚舍、尚乘、尚辇共五局官员,同等重要,故也赐汤沐浴。其实就是说,皇帝我洗澡你们只能看着,伺候着,你们要洗就洗大澡堂子去,那你也得“承恩”、“谢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