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高炽:仅在位十月却达到了朱元璋与朱棣都没达到的成就

作者:法谈

古时王朝的兴衰变迁与权力斗争,向来是史书中的热门话题。在这块土地上,众多君主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但并不是每位君主的统治时长都能决定他们在历史中的地位。

在漫长的岁月中,有一位明朝的短命皇帝,被誉为明史上的一代佳君,这背后的原因令人疑惑。他不仅获得了朝中重臣的尊敬,更得到了民间的热烈拥护。那么,这位虽然在位时日无多,但名垂青史的皇帝是谁呢?

朱高炽:仅在位十月却达到了朱元璋与朱棣都没达到的成就

正是明朝的明仁宗——朱高炽。他的统治虽短,但其贤政和得民心的方式却让他在历史中的影响力超越了一些前辈,有人甚至认为他的成就超过了朱元璋和朱棣。

为什么明仁宗朱高炽能得到这样的赞誉呢?这背后有什么深层的原因呢?

一、明太宗朱高炽,深受儒家熏陶的仁君

洪武十一年的七月二十三日,明太宗朱高炽降生在这个世上了。那时,他的父亲朱棣仍然是地方的藩君,称号为燕王。

与很多豪爽的皇子不同,朱高炽的个性沉静、内敛。他并不热衷于武艺或战争,相反,他钟情于文学和书法。从年幼时起,朱高炽就沉醉于儒家学问,这样的熏陶也造就了他仁慈、正直的性格。对他而言,真正的君王应当为百姓而治,分享民间的苦乐。

朱高炽:仅在位十月却达到了朱元璋与朱棣都没达到的成就

作为家中的长子,按传统来看,他应该继承父王的位子。但由于朱高炽的性格偏向文静,他的父亲朱棣对其颇有保留,担心他可能承受不住王位的重压。因为与其说他是一个征战四方的统治者,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热衷于学术研究的书生。但受到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身为皇子的朱高炽自然会为能继位而高兴,但对于他的弟弟们,这也意味着他们失去了这个机会。

尤其是他的次子弟弟朱高煦,与朱高炽有着不小的隔阂。朱高煦因为不能继承父亲的王位,对朱高炽心生不满,甚至不止一次地设下陷阱。但朱高炽,受到儒家仁义思想的影响,无论面对父亲或兄弟,他都持续展现出宽容与善良的一面。

朱高炽:仅在位十月却达到了朱元璋与朱棣都没达到的成就

二、靖难之役,朱高炽的忠诚与智慧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他更为偏爱的两名好战子嗣朱高煦与朱高燧,被亲自带领南征。而他的长子朱高炽,被派往北平进行守护,以确保家族势力的稳固。

在此时,建文帝早已受到黄子澄和齐泰的影响,选择了减弱燕王的力量,使其处于监控之下。他派出的大军意图包围北平,与此同时,燕王的进攻在前四年屡次受阻。大部分的将领都选择了投降,于是建文帝只能选择调换将领,由李景隆替代耿炳文,再度领军北进。

尽管朱棣已经征服了北平周边的关键城市,例如涿州和雄县,但他并没有视北平为主战场,因此只配置了有限的兵力。这为李景隆带来了机会,他带领五十万大军迅速向北平推进,而北平的守军仅有五万之多。

朱高炽:仅在位十月却达到了朱元璋与朱棣都没达到的成就

然而,面对如此之多的军队,朱高炽却保持了冷静。他机智地命令手下在城墙上洒水。由于天气寒冷,水迅速冻结,这一招为他赢得了时间和优势。李景隆领军前来,却被城墙上的冰块阻挡,束手无策。朱高炽抓住这一机会,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李景隆的军队。

看到形势不利,建文帝急忙派人给朱高炽送上了密信,只要他愿意投降,便让他继任燕王的位置。这消息很快被朱棣得知,他担心朱高炽会因为诱惑而背叛他,决定派遣暗杀者杀了朱高炽,消除威胁。

尽管朱高炽是他的骨肉之亲,但对朱棣而言,帝位的稳固比任何都要重要。不过,在他的暗杀者抵达前,建文帝的信已经被朱棣看到了。令人意外的是,那封信并没有被朱高炽打开过,这让朱棣深深地感受到了儿子对他的忠心。

朱高炽:仅在位十月却达到了朱元璋与朱棣都没达到的成就

这场战斗在靖难之役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是朱高炽在整场战役中一次出彩的表现,成为他走上历史舞台的重要篇章。

三、跨越重重障碍,最终立为太子

靖难之役跨越了四年,始于建文元年(1399年)当朱棣起兵,至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前文提到,在靖难之役中,他领导着自己的第二子朱高煦和第三子朱高燧参与战斗,而朱高炽则负责后方的战略部署,管理着军队的兵力、粮食和武器,功劳也非常之大。但遗憾的是,当战事结束,人们通常只记住第一个冲上城墙的英雄,却很少关心这位英雄的刀是谁提供的,这无疑令朱高炽感到很失望。

朱高炽:仅在位十月却达到了朱元璋与朱棣都没达到的成就

在靖难之役的关键时刻,当朱棣带领大军攻击南京,皇家军队奋力抵抗。众所周知,朱棣是一个善于展现自己的领导者,他言辞直率,这不,朱棣看着他的次子朱高煦,轻轻地说:“勉之!世子多疾。”

朱棣的出人意料的暗示,让皇家三子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尽管朱高炽身为太子,其地位在大家眼中应当是稳固的,但朱棣的拖延让三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朱高煦也因为父亲的信任而信心膨胀,逐渐变得桀骜不驯了起来,开始作恶多端,肆意掠夺,他几乎认为这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完全不将父皇与太子当回事。朱棣不得不采取行动,为了打破朱高煦的皇位野心,他决定剥夺其大部分护卫权力,将其调往山东乐城镇守。

朱高煦一直心怀不满,由于早年的父亲承诺,他终生沉浸于争夺皇位的斗争,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名特立独行的反叛者。

朱高炽:仅在位十月却达到了朱元璋与朱棣都没达到的成就

时过境迁,他与山东指挥使蕲荣合谋,在乐城举兵反抗,但失败之后,被侄子明宣宗朱瞻基捉至北京。尽管身为囚犯,但他的反抗之火仍然没有熄灭,一次意外地攻击了朱瞻基,最终遭受了悲惨的下场。

面对这些事件,朱高炽仍持宽宏之心,他的为人处世让朝中有的人持批评态度,而有的人对他深表钦佩。在这个关键时刻,朱棣也曾犹豫,但得到解缙的一句赞语:“这真是个贤孙”,使朱棣最终确认了朱高炽为太子(1404年)。

四、短暂统治中的明君光影

在永乐二十二年的深秋,经历了21年太子之路的朱高炽最后坐上了皇帝宝座,开始了被称为洪熙的新纪元。部分人怀疑他是否真的有资格坐上皇位,毕竟他仅在位十月,怎么可能当一个真正的明君呢?

朱高炽:仅在位十月却达到了朱元璋与朱棣都没达到的成就

朱高炽绝对是一个明君,这是毋庸置疑的,他具备了出色的治理才智,他不仅进一步发展了父亲朱棣设立的内阁体系,还引进了票拟制度,这使得每位内阁大臣都能对政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更为重要的是,面对永乐年间频繁的天灾,朱高炽监国时期始终关心灾民的生计。面对灾民因为饥饿被迫卖掉子女的情况,他不仅大幅减轻他们的税务负担,还鼓励政府资助他们赎回孩子。这一政策深得民心,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也为永乐盛世的传说奠定了基础。

朱高炽:仅在位十月却达到了朱元璋与朱棣都没达到的成就

不仅如此,在早年朱棣展开北方征战的时候,朱高炽作为监国太子的治理表现也很出色。他不仅关心受灾的平民,还推进了多方面的建设项目,如发展农田、建造堤坝和扩建国内的粮食储备,这样的明智领导确保了国库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朱棣的北方战役。正如《明史》所记:“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朱高炽:仅在位十月却达到了朱元璋与朱棣都没达到的成就

毫无疑问,永乐盛世的兴盛,朱高炽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作为太子,他勤勉尽责了20年,期间五次担任监国,最终得以短暂的登基。当朱高炽成为皇帝,他迅速改变了朱棣的一些不受欢迎和资源浪费的政策。他以仁慈著称,为朱允炆及其支持者提供了宽大的待遇,许多因此受益的家庭得以从流放地返回。

更为显著的是,他还特赦了朱允熥的后代。尽管朱高炽的统治时间短暂,但他的领导风格和政策都深受百姓的喜爱。

朱高炽:仅在位十月却达到了朱元璋与朱棣都没达到的成就

结言

相较于先祖朱元璋和父亲朱棣,朱高炽在施政时更显仁慈与亲民。这不仅是因为他的策略与方法,更在于他内心深处对百姓的真挚关怀。他在与民相处时更注重和谐与宽仁,而这一点正是他与前两代皇帝所不同的地方。也正是这个“仁”字,成为了朱高炽与朱元璋和朱棣之间的鲜明差异。

朱高炽:仅在位十月却达到了朱元璋与朱棣都没达到的成就

被封为“明仁宗”的朱高炽,他的统治虽然短暂,但却为大明王朝的繁荣与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在他的领导下,大明开始了一段被誉为“仁宣之治”的时期。然而,命运的捉弄使得这位明君在继位后仅仅10个月便离世,享年仅48岁。这是历史的遗憾,但他的仁政和影响已经深深地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对于这样一位明君,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朱高炽:仅在位十月却达到了朱元璋与朱棣都没达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