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皇帝并不是吃货,在饮食上特别保守终生不吃海鲜

作者:航航菲儿妈咪

乾隆帝: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吃货”皇帝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吃货”皇帝,那肯定非清高宗乾隆帝莫属了。他要是能活到今天,光靠代言费就能成为千万富翁。因为中国至少7、80%民间美食的代言人都是他。

著名作家马伯庸曾经吐槽乾隆帝这位中国民间美食传说之王:“乾隆下江南走到XX迷路,饥肠辘辘,无意中走进一户人家,吃了XXX,赞不绝口。”马伯庸还搜了全国几十个地区的与乾隆帝有关的美食故事,制作了一张《乾隆迷路图》,并且声称每个地区都有网友投稿照片可以佐证。

说起来乾隆帝也真心大,带着好几万人下个江南往北能迷路到黑龙江,往西能迷路到成都,往南能迷路到广西桂林。当然,这是玩笑话。之所以这么多民间美食都要和乾隆帝扯上关系,主要还是清代乾隆朝时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乾隆帝六下江南,留下了无数的传说。所以人们愿意相信这个四处旅游的皇帝一定在流连美景的同时,一定也不会忘记品尝各地民间美食。

然而这却是美好的愿望。

清代宫廷美食

清代从雍正帝开始,对皇帝每天的饮食以及饮食偏好和习惯都留有详细的文字记录,这就是清宫档案著名的《御茶膳房》。《御茶膳房》档案差不多有2亿字,是记录皇帝每日膳食及相关事务的《膳单》和记录皇太后以下宫中诸位膳食用度、皇帝赏赐筵席及各类膳事用料等的《行文底档》。

即使乾隆帝六下江南的时候,每天的《膳单》也保留着的。从目前保存下来的乾隆帝《膳单》看,乾隆帝并不能算是一个“吃货皇帝”。甚至可以说他在吃方面比他的爷爷康熙帝要保守得多。

以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十六的御膳为例:

早膳有燕窝红白鸭子南鲜热锅、酒炖肉炖豆腐等;晚膳有燕窝鸭子热锅、油煸白菜、肥鸡豆腐片汤等。从这份御膳单来看,乾隆帝并没有大肆品尝各地美食,他的饮食依然保持着清代宫廷的风格,食材以猪肉、鸭肉、鸡肉为主,做法则以烧、烤、炖、煮为主。

可以说,在“吃”这一点上,清高宗乾隆帝是被动的接收者,而非主动引领美食潮流。真正引领当时美食潮流的是江浙盐商。

现在一提到清朝盐商的奢靡生活,大多数人都会提到乾隆朝扬州盐商黄均泰的极品蛋炒饭。但其实奢靡并不是当时盐商在饮食上的真正追求,盐商们追求的是食材的新鲜感以及用餐的仪式感上。在清代江南菜谱的记录上,我们可以轻易找到清代盐商们的菜单以及他们请客的流程。可以说当时清代盐商们请客吃饭的仪式感完全不逊色于今天米其林三星法餐。而且在食材选择上,鱼翅、鲍鱼、鱿鱼、甲鱼等大量海鲜、河鲜成为了主角,而这也是日后风靡晚清燕翅席最初的雏形。然而这些风靡了江南高档宴席的海鲜食材却在《御膳》档案里却难得一见。

乾隆帝一生几乎就没有吃过鱼翅、鲍鱼等海鲜,即使他六下江南,在扬州苏州等地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他也始终拒绝尝试新的食材。可以说民间传说中“大吃货”的乾隆帝在饮食上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保守派。

乾隆皇帝并不是吃货,在饮食上特别保守终生不吃海鲜
乾隆皇帝并不是吃货,在饮食上特别保守终生不吃海鲜
乾隆皇帝并不是吃货,在饮食上特别保守终生不吃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