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好火炬手|周苏红与恩师在泪水中重逢,女排精神代代相传

作者:澎湃新闻

9月9日,一个女排球迷熟悉的身影踏上了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的跑道。

周苏红作为湖州站的首棒火炬手迈开了脚步——“能够在家乡跑第一棒非常激动,也感觉非常荣耀。”虽然已不在场上攻城拔寨,但火炬手的身份仍旧让周苏红倍感自豪。

你好火炬手|周苏红与恩师在泪水中重逢,女排精神代代相传

00:54

周苏红传递亚运会火炬。 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摄(00:54)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站火炬传递中,不仅有周苏红这样一位女排名将,也有曾经将她带上了排球之路的启蒙恩师——排球教练李海清。

这对师徒,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再度相见,让周苏红差点没忍住泪水。而在发掘周苏红的数十年之后,李海清教练依然从事着排球工作,也依然见证着女排精神的代代传承。

你好火炬手|周苏红与恩师在泪水中重逢,女排精神代代相传

李海清教练。

奔波五次,终于挖出一个好苗子

对于已经78岁的老教练李海清来说,周苏红这个名字,无疑是他执教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之一。

而这位女排国手的出现,离不开李海清的“固执”和坚持。

大学毕业后,李海清就被分配到了湖州市长兴县少体校从事排球工作。至今他还记得在三十多年前,当自己看到一个叫做周苏红的孩子之时的惊喜。

当时,11岁的周苏红参加了县里的田径运动会,结果就让李海清眼前一亮,“个子比较高,在那个年代能够在我们县城里发现一个身材高的选手,我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作为一名专注于搜寻好苗子的青少年教练,李海清随即就去到了周苏红的家里,想要劝说她的家人将孩子送到少体校培养,结果遇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

周苏红父母都是从事船舶运输工作,常年在外,家里只有老人、周苏红和一个弟弟,懂事的周苏红从小就开始做饭和做家务照顾家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里人不愿让周苏红进入体校离家。

不仅如此,由于周苏红在学校学习成绩好,学校的老师和领导也不愿放走这样一名“优等生”。但李海清“不放过一个苗子”的原则,没有半点动摇。

“后来我又去到她的家里包括学校里,前后去了五次。最后还是通过一些关系,让周苏红的母亲找了一份在岸上的工作,这样才让周苏红进入了少体校。”为了让这个孩子的天赋不被浪费,李海清当时可谓是想尽了办法。

而这,最终成为了一段国手传奇的开端。在少体校接受李海清教练指导两年之后,从“零基础”开始打球的周苏红就快速崭露头角,被选进了省队,最终一步步走上了国际大赛的舞台。

你好火炬手|周苏红与恩师在泪水中重逢,女排精神代代相传

李海清教练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师徒传承,共同为女排事业作贡献

可以说,没有当年李海清教练的一次次反复说服,就没有周苏红在排球之路上的起步。这也是为什么,在周苏红的心里始终对自己的启蒙教练充满感恩。

这一次两人在亚运火炬传递的这样一个场合相会,也可谓是一个惊喜。

“我是一个月之前得到的通知让我担任火炬手,自己也在积极锻炼准备,来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周苏红是这站火炬传递的第一棒。”李海清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在和澎湃新闻记者的交流中,周苏红自己也颇为动情,“很久没有看到李教练了,看到他的时候眼泪差点流出来。是他在我11岁的时候,发现了我,也培养了我,所以非常感谢我的李教练。”

事实上,虽然相处两年之后就升级到了更高级别的队伍打球,但周苏红依然常常挂念着老教练。

“她当年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出国,就买了两块瑞士手表,一男一女,送给了我和我的爱人。后来去法国比赛,又专门买了法国的红酒送给我。”多年之前的一些片段,李海清还记得很清晰。

“并不是说我要她的东西,而是说明这个孩子真的很有心。”提起弟子的处事性格,李海清也赞不绝口,“周苏红一直都很谦虚,和周围的人际关系都能处得很好。”

而在一直关注和支持周苏红的排球事业发展的同时,李海清培养好苗子的工作也从来没有停下,从事排球工作五十多年,他一共为浙江培养了优秀运动员数十位,其中进入国家队的就有四位。

即便如今已近80岁高龄,他仍然在继续从事着推广青少年排球、业余排球和气排球,组织相关业余赛事的工作。

用周苏红的话来说,“李教练在慢慢变老,但他一直都在参与体育事业,我觉得体育就是能够让人年轻,他的心态就是如此。”

你好火炬手|周苏红与恩师在泪水中重逢,女排精神代代相传

火炬手周苏红在火炬传递中。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中国女排的16字精神

举起亚运会火炬,展望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会,周苏红表示女排仍然将是自己最钟爱也最关注的项目。

“我参加过三届亚运会,这次在本土我会给我的小师妹们加油,我希望她们能够展现出最好的精神面貌,去为国争光,争取最好的成绩。”

李海清教练同样对于这支中国体育的荣誉之师充满期待,“我们中国女排现在不管是训练还是比赛,都是往上走的趋势,她们在家乡拿到冠军是全国人民的期望,也是我的期望。”

作为中国老一代女排辉煌的亲历者,李海清深刻明白“中国女排”这四个字所蕴含的意义,“当年的女排五连冠鼓舞了全国人民,鼓舞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以后我们的女排精神也不会改变。”

在她看来,周苏红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是头脑聪明,能够比别人学技术学得更快,但更重要的则是刻苦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正是中国女排的本质。

曾经帮助中国女排缔造过一代辉煌的周苏红,也有同样的看法——即便时间流逝,中国女排这支队伍的精神内核不会丢。

“从上世纪80年代夺得世界冠军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女排虽然起起伏伏,但是精神一直都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周苏红也不禁感叹。

“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就是一直以来中国女排延续的精神,也是将来我们要继续秉承的精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