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足迹”神探

作者:不急不急事事如意

青年足迹专家孟小平的故事

“足迹”神探

他,率先提出综合研究大陆现有足迹检验技术,并承担了《对大陆现有足迹检验技术的综合研究》这一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

他,参与承担了国家级“八五”攻关项目《指纹显现技术》科研课题中的《H--G方法显现潜血手印》的研究任务;

他,向公安部科技司提交了《运用足迹特征对年龄身高体态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安部已原则同意立项,并将这一部级科研课题交由他负责…

鄂东古镇小池。深秋的夜晚,皓月当空,凉风习习,江上不时传来“鸣呜”的轮船汽笛

青工安顺和女友董兰沿江堤悠闲自在地遛达着。晚10时光景,两人在江堤坐下歇息,正当两人耳鬓厮磨、情意缠绵之时,身后突然窜出一条壮汉,飞舞着铁钩朝他们扑来……

“拿钱来!”

“没……没钱!”安顺哆哆嗦嗦地说。

“没钱?”壮汉鼻子里哼了一声,高高扬起铁钩,喝道:“把手表拿来!”

“上海”男表和“庐山”女表转眼易主。

“滚开!”壮汉一掌将安顺推了个趔趄,接着将董兰摔倒在地,抓住她的衣襟猛拽。

“救命啦-”董兰并不屈从。

远处两名夜行男子闻声,打着手电跑了过来。

壮汉恨恨地望了眼嘴边的猎物,仓惶而逃。4人紧追不舍。壮汉虽然侥幸逃脱,却跑掉了脚上的一双鞋子

1983年10月27日晚发生的这恐怖凶残的一幕,似一块阴云,重地罩在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数万人民的心头。

月以来,小池已连续发生16 起作案手段类似的重特大拦路抢劫强奸案件,被劫财物价值数千元,4名少女惨遭蹂躏,其中1人被歹徒摧残达4小时之久,后满含悲愤,跳江自尽。如今,积案未破,又添新恨。人们 当事人 强烈要求公安机关尽快破案,严惩凶犯。

得悉“10·27”案情之后,湖北省黄冈地区公安处刑侦科科长杨长发和22岁的足迹技术员孟小平,驱车抵达小池,会同黄梅县公安局组成了一个阵容强大的侦查专班。

专班在对16起案件作了串案分析后,推断这些案件系同一名案犯所为。但是,案犯既胆大妄为又十分狡猾,在16起案件现场上,干警的唯一收获,就是那双做工粗糙、大小比例不规则的布鞋。

作为足迹技术员,孟小平的当务之急,就是研究这双布鞋。利用现场足迹或鞋既可以推断鞋的种类式样,又可以分析案犯的性别、年龄、身高、体态、行走姿势甚至职业等等,从而为侦查提供方向和范围,为破案提供证据。

秋虫唧唧,夜风送来阵阵秋凉。小孟摆弄着布鞋,时而用比例尺横一下竖一下地比量着,时而在纸上记下各种数据。尔后,信手写下一道公式:

y=70x:cc=0.27I

这叫做“七十等分法计算年龄公式”。它是根据脚印后跟重压磨损面前移规律来计算年龄的。

须臾,小孟撂下笔,兴冲冲地来到案情分析会场,说:“作案人年龄28岁,身高1.69米,体态中等。”

话音一落,县公安局刑侦队张队长便道:“几乎所有的受害人都说作案人又高又大,显得很胖,年纪30好几的样子,这跟小孟的分析结果差距很大哩。”

系列案件初发时就一直在小池侦查的几名干警,随即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

是受害人陈述不准还是小孟分析不对呢?

可是,受害人多达20余名,其陈述却大体一致呀!会议室里寂然无声。许久,县局刑侦队梅副队长提议道:“是不是把这双鞋送请足迹专家余新好分析分析呢?”

2

说起余新好,不能不提到,大陆著名足迹大师马玉林。羊倌出身的内蒙古昭乌达盟人马玉林首创了“码踪法”,他能根据现场足迹判定案犯活动路线,跟踪追到案犯的家门口.马老巳于1981年病逝,他生前带出的高徒只有3人:内蒙古的苗春青、葛有忠,河南的余新好。

1979年,湖北省人民警察学校举办了一期足迹技术培训班,主讲人即是驰名中南的余新好;1981年9月,黄冈地区公安处又特邀余新好来黄冈办班,传播其足迹检验技术,小孟和梅副队长都参加了这次培训。

1982年小孟又被单位派到余新好身边,学习了整整一年。师徒俩同吃同住,一起看现场,一起量足迹。一个是悉心指点,毫无保留;一个是求知若渴,虚心请教,结下了既是师徒又是战友的深情厚谊。前面提到的“七十等分法分析计算年龄公式”,就是师徒俩对8000余人足迹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后,总结出来的成果。

第三天下午4时,奉命前往河南的小孟步出信阳火车站,风尘仆仆地出现在老师面前。余新好立即对小孟送来的现场布鞋作了分析,得出结论:案犯年龄32岁,身高1.68米,体态偏胖。

当小孟带着余新好出具的分析意见书,出现在侦破现场时,现场立时就象开了锅。

大伙儿争论的焦点有两个。其一,余新好与小孟的分析有差异,究竟谁的准确呢?其二,就余新好的分析与受害人的陈述比较而言,罪犯的身高仍有较大差距,那么,余新好的分析有多大可信性呢?

“余老师的意见我尊重,但我仍然确信我的分析没错。"小孟显得胸有成竹,其实他心里很不平静。

听着自己这个年轻部下的话,科长老杨呷口茶清清嗓子,说了开来:“首先,是相信受害人的陈述还是相信足迹分析结果?案件都是发生在夜晚,受害人在恐惧紧张的情况下,往往不会留意观察案犯的年龄、身高、体态,事后回忆时虽然能说出大致情况,但不一定会那么准确。所以我主张以足迹分析结果为准。其次,老师和学生谁分析得更准确?古人有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孟在警校读书时学过足迹知识工作后进过专门的培训班,后来又跟专家学了一年,回来后搞的几次足迹分析,破案证实都是准确的,因此不能说功底不扎实;还有,余老师远在千里之外,对现场环境、具体案情等没有小孟这样的切身体察,所以我认为小孟的分析更切合实际。”

县局熊副局长、程指导员连连领首,决定先按小孟的分析意见摸排嫌疑对象。

程指导员特地截了一根169米长的竹竿子,对大伙儿说:为节省时间,对摸排上来的嫌疑对象,先用这竿子量了再说。”

专班先后摸出20多名年龄、身高、体态与小孟的分析相符的嫌疑对象,但密取其鞋子比对检验,又都被小孟予以否定。100多个日子流水般消逝了。

“是不是分析错了呀?怎么至今还摸不出凶犯?”

“这竹竿子怕要甩掉才好!”侦查工作陷入低谷的严峻事实,迫使干警们再次对小孟的分析提出了质疑。

专班领导一时心里也没底儿。恰在这时,魔影再现了:

1984年4月6日,在小池镇靠江边的一个厕所里,一名农妇被歹徒强奸。

当晚月光明亮,被害人是已婚妇女,比较沉着,故对歹徒的年龄、身高、体态等留下了深刻印象,其陈述与小孟的分析差不离儿。

不日,专班的侦查视线落定在小池镇搬运站职工宛杏林身上。宛体格强健,蓄着平头,圆脸,已婚,曾有流氓、盗窃行为,晚上常独自一人外出,其身高、年龄、体态与小孟的分析完全一致。

当晚1时,于警密捕了宛杏林,并从其住处搜出一双自制布鞋。小孟连夜进行对比检验,40分钟后,他眉开眼笑地宣布:根据针脚等习惯特征,可以断定此鞋与现场布鞋系同一人手工缝制;根据鞋底磨损情况特征,可以断定穿此鞋的人即为穿现场布鞋的那人。

突审随即进行。

面对确凿的物证,宛杏林在抗拒了一个多小时后,不得不交待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拦路抢劫、强奸作案17起的详细经过。

笼罩在小池上空的阴疆终于驱除。

3

这年春天,一个月隐星消的夜晚,湖北省黄州市上巴河镇标云岗供销社被案犯挖洞盗走各种手表40块和部分衣物,损失价值2784元。

市局刑侦队长余华报告说:现场上发现一大一小两只军用棉鞋和一个新衣架儿,请地区与省厅联系,要求省厅派一名足迹技术员到现场工作。

“省厅没有专门搞足迹的技术员,倒是我们刑侦科有一个,你晓得的孟小平。”老杨说。

“那……就叫他来一趟吧。”余华语含犹疑。

当小孟乘车来到发案现场时,侦查干警正围坐一起讨论案情。

除了余队长外,似乎没人跟他打招呼。也难怪,他参加工作尚不满3年,搞足迹检验技术的时间更短,他还太嫩。

“你要解决3个问题。一是这一大一小的鞋子是不是案犯遗留?二是为何一大一小?三是案犯多大年纪,有多高,体态如何?”余队长开门见山地说。

“先看看现场再说吧。”

留鞋地点是在距中心现场500米处的一口水塘边;鞋旁有一个新衣架,供销社职工肯定这衣架是门市部里挂衣服用的。

小孟紧蹙眉头,时而蹲视地上的鞋和衣架,时而立身环顾左右。半小时后,他开口道:“这鞋可以肯定是案犯留下的。被盗物品中有一双新皮鞋,留鞋处的这个新衣架,又是门市部里的,由此可见,案犯是弃下旧鞋换上新鞋离开现场的。至于这两只鞋为何一大一小嘛,从两只鞋底的磨损部位来看,两处是陈旧性的,磨损特征互不相同,一处则比较新鲜,因此我认为可能有3个人穿过。”

余华双眼瞪得像铜铃:“3人穿过?”

“对。”小孟捏着比例尺,在鞋上测来量去,倾刻又道:“最后穿这鞋的人也就是案犯,此人年龄 28岁,身高1.68米,瘦个头。”

一个星期后·侦查专班据此摸出了嫌疑对象黄云祥。此人曾因盗窃被判刑8年,后从省第二监狱脱逃。

经过突审,黄云祥很快供认了作案事实,并交待作案时穿的鞋子,是他的两个同室“牢友”送给他的,他脱逃时没鞋穿,两人一人送他一只旧鞋。

黄云祥正是28岁年纪1.68米高,瘦个子!

后来,一位参加办案的侦查员遇到小孟时,感叹道:“你算得好准啦,简直神了!”

4

小孟足迹分析之神,读者还可以从下面两个案例窥见一斑。

一个春雨潇潇的夜晚,湖北省麻城市厢区南湖乡发生了两起盗拆手扶拖拉机零部件和轮胎的恶性案件,致使两台拖拉机报废,严重影响了春耕生产。

次日下午,小孟赶到了南湖十里铺现场。

因为下过雨,地面土质松软潮湿,案犯留下了成趟鞋印。

小孟蹶着屁股,选择几个较清晰的鞋印,盯着看了一会儿,说:“这是女式半高跟雨鞋留下的印迹,但穿这鞋作案的,却是男人。”

“你能肯定是男穿女鞋作案?”南湖乡派出所的王所长满脸困惑。

“没错!”小孟肯定地答道。

还在河南学习期间,小孟就在余新好的指导下,有意识地收集、掌握鞋类花纹样本,琢磨各种各样的鞋子,分析其不同的特征和足迹形态。几年来,他已先后收集到胶底鞋、塑料底鞋、布底鞋、皮底鞋、旅游鞋等鞋类花纹样本900余种,现场足迹样本3000余个,并熟记在心。现在,他只要看到鞋底花纹,就能很快判断出鞋的种类。

“你看,”小孟在一枚鞋印上方,伸出手指解释起来:“若是女性,行走时留下的足迹应出现'内滚压(指女性足迹内侧压力面的形态)和'拧形(指女性足迹前掌压力面的形态)特征,可这些鞋印上却无反映。”

他们又转到卢家院子的现场上。

小孟看了一会儿,说:“两个现场的鞋印是一个人留的,一个人连作了两案!”

灌制石膏模型。分析。结论出来了。

“这个人年龄26岁,身高1.70米,个头有些瘦。小孟望着雨丝飘零的天空,又瞅瞅延伸出去的一溜儿雨鞋印,说:“运气好的话,我们可以追到他家里去。”

他们追出半公里,遇上一片石子地,鞋印消失了。换“螺旋式追踪法”,转了 500多米后,终于在与原来鞋印相同方向的地面上,发现了同类鞋印。

暮色初起之时,他们追到了竹林村村民周xx家门口。女主人正在堂屋里扎着草把儿。

“你男人在家吗?”

“不晓得到哪儿去了。"女主人见有陌生男人登门,冷若冰霜。

“把鞋脱给我看看!”小孟盯着女主人脚上一双五六成新的雨鞋,以一种不容抗拒的口气说道。

女人这下慌了神,她知道男人自作聪明,换穿自己这双鞋去做的贼。

小孟取过鞋,拿到门边亮处瞅了片刻,说:“正是!”

当即一搜,被盗物品都搁在这家床脚下。再过片刻,周xx归家,立刻被铐住。

5

另一起案件,发生在1993年1月30日。腿

这晚,黄州市滚子河乡滚子河村一邵姓人家被盗现金9000元。

钱是一债主晚上还来的,他顺手塞 进厨房碗柜里。

小孟当时正在邻镇一起杀人案现场上看指纹。派出所邵所长开摩托车将小孟接了来。途中,邵所长风趣地说:“活该这贼倒毒。他逃人

离现场时,在失主家后院门口一堆煤灰上踩了一脚,留下了一个比较了 完整的鞋印。失主估计是贼留下提 的,就用脸盆扣住,保护着。今儿请 你这个专家去收拾。”

今非昔比。经过数年卓有成效的足检实践,又经公安部第二届全国鞋底磨损待征检验技术培训班、类 公安部刑侦局与航空部第四研究52

设计院联办的足迹光切检验技术40 培训班、公安部刑侦局和中国刑警起 学院联办的足迹定量化检验鉴定技术培训班这3个高档次的培训就 班学习、进修,小孟足检技术越来传 越精,声誉鹊起。如果说过去还有 人小看他的足检技术的话,那么现 在不同了,本地区内不管那里发生案件,只要有现场足迹,无一不请的 他出马,而且对他拿出的分析意见理

非常重视;甚至武汉、黄石、鄂州等地,也不时有人前来讨教。比如1991年春,公安部组织第二研究所、中国刑警学院和河北、河南、内蒙古等省区9位足迹专家到武汉就武汉的系列枪案现场足迹“会诊”时,就特邀小孟到了会。

现场鞋印有些变形。因为案犯是踩在松软的煤灰上,一抽出脚来鞋印自然会出现收缩现象。

小孟瞅了一会,对邵所长说:“案犯穿的是塑料底布鞋。”

接着,他推断案犯年龄22岁、身高1.65米、体态中等。然后,他抬起头来,环顾现场周围环境:冬日的气候干燥,因好久未下雨,地面上灰尘很厚,极易留下浅层立体足迹。“我追踪看看。”他话音未落,腿已迈开了。

大概就是半小时吧,小孟绕湾转了一圈,发现湾里多处出现与现场鞋印特征一致的鞋印,而进出湾子的4个路口处,均无发现。他立起身来歇了口气,说:“案犯还没出湾,可能就是本湾人。”

吃完晚饭,小孟就回到邻镇杀人案现场。

凳子还没坐热,喜讯就传来了:邵所长组织干警,根据小孟的提示,在本湾迅速查获案犯并悉数追回赃款。

6

迄今为止,小孟已勘查各类罪案现场665起,受理痕检案件520起,出具分析意见书、鉴定书400余份。在破案中他的足检技术起关键作用的达50余次….…

然而,这些并非小孟的全部成就。这个足迹大师马玉林的第二代传人,既擅长运用足迹技术破案,又在足检技术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