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战·世界形势和大战起源

作者:空门有佛

19世纪欧洲从经济政治支配世界,20世纪初受到日本和美国严重挑战

东亚日本和美洲美国兴起,迅速取得世界大国地位,影响欧洲称霸世界局面

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推动民主革命席卷亚洲,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新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垄断阶段达到夺取殖民地高潮

1884-1900年是欧洲主要国家加紧扩张时期,英俄法德四大国成为主要殖民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称霸全球,是世界政治中心和世界银行家

(1)英法德是主要向国外投资国家,其次是瑞士、荷兰、比利时等小国

①英国资本输出主要是内部、美国和拉丁美洲

②法国资本输出主要是欧洲,重点俄国,多借贷资本

③德国资本输出主要是奥匈帝国、俄国和土耳其等及加拿大、美国和拉丁美洲

20世纪初伦敦发挥世界金融中心作用,金融机构联系世界,英镑担当国际货币

(2)欧洲同时又是世界工业工场,1870年欧洲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超过六成

至1913年一战前夕欧洲工业产量仍占比近半,英法德是欧洲最主要工业国家

国际贸易中同样占据优势,1913年一战前夕英法德三国制成品占世界出口六成

(3)军事上,英法德俄是世界头等军事大国,凭借强大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1914年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遇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火线

但一战爆发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深刻经济、政治根源和长远历史渊源下的必然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国实力发生重大变化

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德国赶超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英德海外市场竞争激烈

20世纪初世界瓜分完毕,德国经济迅速增长要求按照新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德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抛弃大陆政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

一战前英国占世界贸易首位,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但世界工场地位丧失

德国经济强烈竞争和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

竞争推动寻找同盟壮大自身压倒对方,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对立军事集团

(1)三国同盟

①德法矛盾极深,担忧法国复兴,收复1871年割让的洛林和阿尔萨斯

②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因争夺巴尔干半岛而冲突不断,矛盾不断加深

1879年德奥缔结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利用法意争夺突尼斯矛盾拉拢意大利入盟

1882年意大利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德国主导,奥匈依附,意大利是动摇的同盟者

(2)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促使法俄迅速接近,签订系列协定,1894年正式形成法俄同盟

英国奉行光荣孤立政策,英德矛盾日益尖锐,德国扩充海军严重威胁英国

1904年英法缔约调整殖民地矛盾,法国承认英属埃及,英国承认法属摩洛哥

1907年英俄协约与法俄同盟、英法协约构成三国协约,对立局面最终形成

①划分英俄波斯范围,北属俄国、南属英国、中部为中间地带

②承认英国在阿富汗利益,维持西藏现状,英俄互相承认在西藏既得利益

(3)军事同盟建立推动军备竞赛加剧,扩军备战活动加紧,军备开支巨大

两大对立军事集团大力扩建陆军、英德海军造舰竞赛极其激烈

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海军强国,严重威胁英国海上霸权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军事竞赛极为激烈,巴尔干半岛问题成为欧洲火药桶

一战前巴尔干民族主义发展和列强干涉,巴尔干问题成为斗争焦点

20世纪初巴尔干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受到奥斯曼、奥匈和俄罗斯干涉

①15世纪巴尔干地区被并入奥斯曼统治,反土耳其斗争民族主义开始兴起

②17世纪哈布斯堡王朝反对土耳其统治,占领东欧地区,参与瓜分波兰

1867年奥匈二元帝国成立,多民族组成帝国,民族问题是奥匈帝国最尖锐问题

19世纪俄国将目标放在巴尔干地区,利用反土耳其民主主义扩大势力影响

1908年波斯尼亚危机爆发,塞尔维亚独立成为民族主义进一步发展象征

大塞尔维亚主义开始传播,得到俄国泛斯拉夫主义鼓励支持,引起强烈反响

奥匈帝国极为担忧,与俄国进行洽谈,决心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1908年奥匈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宣称得到俄国支持

塞尔维亚极为愤怒,认为战争不可避免,进行战争动员并向俄国求援

奥匈得到德国支持,通知塞尔维亚要求无条件承认吞并现状并解除动员

奥匈发出声明要求修改《柏林条约》关于波、黑两地声明,俄国未作答复

德国强力干涉,俄国财政拮据、军备未齐,未得到英法有力支持,屈服退让

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格罗反土同盟

10月土耳其战败求和,巴尔干领土丧失,请求欧洲列强参与调停

12月伦敦召开巴尔干同盟与土耳其和谈会议与英法德俄意和奥匈六国大使会议

1913年反土同盟获得大片领土,土耳其仅保存伊斯坦布尔及海峡北面狭小地区

巴尔干半岛各民族摆脱土耳其统治,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因分配分歧爆发

1913年希腊和塞尔维亚缔结反保同盟,罗马尼亚、土耳其参加反保战争

6月奥匈支持保加利亚进攻塞、希两国,挑起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保加利亚战败,德国尚未完成军备,拒绝支援奥匈军事行动,只得求和

8月《布加勒斯特和约》规定塞尔维亚和希腊瓜分马其顿,罗马尼亚获得南多布罗加

9月《保土和约》规定亚德里亚堡划归土耳其

反土联盟不复存在,巴尔干事实形成由俄国与奥匈帝国支持的两个集团

塞尔维亚势力威信大增,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要求摆脱奥匈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

奥匈决议吞并塞尔维亚,奥塞冲突引起奥俄冲突,最终引发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冲突

两次巴尔干战争作为局部战争,实际集中反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和博弈

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成为欧洲盛衰分水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