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特聘农技员躬耕田野绘“春秋”——礼泉县依托农技特聘计划推动乡村振兴见闻

作者:农业科技报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农技推广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载体,农技推广人员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施者。多年来,广大农技员植根于乡村沃土,犹似一条条密而成网的“毛细血管”,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农业知识、先进技术、科学理念。

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相互融合,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不出事、干成事”的农技推广队伍。同时,坚持“外引内培”,通过引进一批“农专家”,培养一批“土秀才”,发展一批“新农人”,让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在广袤的田野施展才能,带动农业转型发展。

特聘农技员躬耕田野绘“春秋”——礼泉县依托农技特聘计划推动乡村振兴见闻

礼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宁卷深入田间指导农技推广工作

输送“血液” 农技队伍提效能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入户靠推广。特聘农技员队伍的加快壮大、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我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彰显了形象。”礼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宁卷说。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让更多科技人才在泥土中扎根,乡村振兴才能跑出加速度。抓好乡村人才振兴首当其冲是要抓实农村产业人才培养,抓细农技指导,以带动农业产业从以往的重“产量”向优“品质”转变,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人才保障,才能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为创新基层农技人员培养机制、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2022年,礼泉县特聘计划实施单位县植保植检站、农业专家工作站经过前期网上发布招聘公告、自愿报名、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选定了20名特聘农技员,为乡村振兴输入新鲜“血液”,推动农民再生产的积极性。

这些农技员有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成员、陕西省小麦产业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以及长期从事苹果技术研究、推广专家,农业一线的粮果畜菜技术能手,进一步解决了礼泉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人才紧缺、分布不均等问题,夯实礼泉县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此外,礼泉县制定了《礼泉县特聘农技员考核管理办法》。依据各个考核指标,让特聘农技员心中有数、心中有责。同时对特聘农技员工作给予肯定,希望特聘服务做出一定成效,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发展,带领脱贫户增收致富。

梧桐叶茂引凤栖,巢暖情在凤自留。礼泉县用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环境“栽好梧桐树”,做好人才引、育、留、用文章,助力科技人才真正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今年我们计划再招聘10名农技员,优中选优,把更优秀的人才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添势赋能。”李宁卷说。

为农“把脉” 田间地头显身手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近年来,礼泉县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以强化小麦田间管理为抓手,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张睿、咸阳市农技推广中心站站长武明安等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小麦生长情况“把脉问诊”,为农户增收提供技术保障,确保粮食丰产、农民增收。

特聘农技员躬耕田野绘“春秋”——礼泉县依托农技特聘计划推动乡村振兴见闻

特聘农技员张睿研究员讲解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措施

广袤田野中孕育着无限的机遇与可能,为广大科技人才提供了广阔空间。“把技术应用到实处,技术才有意义。作为一名农技员要发挥技术优势,让推广技术‘掷地有声’、开花结果,真正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进礼泉县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礼泉县果农协会成员、特聘农技员王农说。

特聘农技员躬耕田野绘“春秋”——礼泉县依托农技特聘计划推动乡村振兴见闻

特聘农技员王农进行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

自任职以来,王农积极深入咸阳果友果业专业合作社、咸阳鑫源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6场次,做好基地相关管理、操作人员相关技术培训服务4场次以上,并及时通报相关管理及病虫害消长情况与综合防范措施8次以上。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做好“炭疽叶枯病、食心虫、梨园蚧”等病虫害汇总调查情况,及时制定科学的管理意见。

王农只是众多“下乡送技”中的一员。作为深耕一线的农技人员,他们一直将“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这句话牢记于心。自被礼泉县农业农村局聘请为农技推广员以来,李晓峰始终坚守岗位,深入农业园区、田间地头,为企业送技术,为群众解难题。

特聘农技员躬耕田野绘“春秋”——礼泉县依托农技特聘计划推动乡村振兴见闻

特聘农技员李晓峰在南岭头村果树示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自5月以来,我坚持每天观察,及时上报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等数据;同时根据县植保站的测报信息,及时通知和指导广大果农进行病虫防治工作。”李晓峰说。

今年以来,李晓峰积极服务南岭头村果树示范基地,从示范基地开建到全方位管理,他都全程参与。目前,300亩示范园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并且组织乡村技术骨干成立果树技术管理服务队为果农服务,共为150多户果农修剪果树1000多亩;引进瑞阳、瑞雪、瑞香红等果树新品种,嫁接果树30多亩,推广农药化肥双减技术500多亩。

一名名农技员犹如一位位“赤脚医生”,他们用一双扎根田地的脚,一颗紧贴农民的心,一个“让农民收获满屋财富”的梦想,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

助农“增收” 振兴乡村添活力

“在农技员的帮助下,我们积极组织培训,充实农业人才储备,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让公司实现升级跨越。”

“我们采用农技员提出的‘主干推倒嫁接’技术,园区实施穿旧鞋走新路,品种升级换代 ,产量效益有所保障,生产上保持盈利。”

“农技员经常到我们村进行技术指导,我们村的苹果质量不仅上去了,产量也增高了,着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这一句句赞美与肯定,无疑是给足了农技员“下乡送技”的信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数年来,农技员们奔走于田间地头,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无力对抗千变万化大自然的难题,重建了农民对脚下土地的信心。

“我们特聘的农技员涉及农业的方方面面,像有畜牧养殖、大棚种植、设施农业、果木花草等方面的农业技术人员,按照统一管理,就近服务的原则,把所有特聘农技员充实到全县12个乡镇街道办农业技术推广区域服务站,对所有特聘农技员按其专业特长定岗定责,让他们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能手,做到只要农民在农业领域遇到管理上的困难,我们都能找出专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上的难题,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李宁卷说。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正是有这样一批农技员的躬身服务,让如今的礼泉县在生猪、肉牛以及苹果、石榴、葡萄等种养殖产业上实现新突破,也让新技术、新成果在礼泉县的田间地头得以推广应用,进而振兴乡村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记者 张婉 谷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