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不入秋,天凉白露后,也只有过了白露时节,大陆才真正意义上进入了秋季。入秋后,人们不免更多关注养生耐寒的话题,白露的民俗也大多与饮食相关,且各地并不统一,差异极大。
原来在白露这天,是真得“食白”的!浙江民间讲究吃“十样白”,包括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
乍一看基本全是药材,白口吃换做我是拒绝的!还得和另一种吃“白露鸭”的习俗结合起来,将药材与番鸭炖煮一起,熬得汤汁浓郁,是给家人贴秋膘的首选食材。
有些地方也将番鸭与百合、银耳、白萝卜、豆腐合称为“五白”,这些就比药材们好接受多了,大多都起着清热润燥、调和顺气的功效。
然而,有这么几样节气饮食属实有点“以毒攻毒”的意思。福建地区吃龙眼正是白露前后,说是此时暑气消散,适量吃一些龙眼可以补血健脾,温润滋补,亦可泡茶、甜水、熬粥、煲汤等,一改往日咱对于龙眼吃多上火的看法。
无独有偶,湖南、江浙沪一带,人们将新收的高粱和糯稻等五谷酿成米酒,有时还会另采摘桂花入酒,别有秋天滋味。小酌米酒,也是图它是温补的食物,养胃健脾,驱除寒凉。
此外,像白露茶、白露鸡、鳗鱼、冬枣、核桃等,都是顺应时节的应季饮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客观影响,也不乏人为选择的主观因素,无论是怎样的饮食习俗,都是先辈们为更好生存所探寻出来的生活智慧,值得当下珍惜与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