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第一个就会斩杀诸葛亮,第二个死的就是关羽

作者:赵赵的期待

前言: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英才辈出。在这漩涡般的乱世中,有一人怀揣着坚定的理想,欲扶汉室于危难之际,匡扶社稷,那就是蜀汉开国之主刘备。

然而即使他拥有如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一群猛将辅佐,刘备的统一大业终究未能实现。假使历史轨迹稍有改变,刘备是否就能如愿以偿?实现这一宏愿的道路又会面临怎样的困境与挑战?让我们跟随刘备的步伐,审视这位汉室宗亲的统一之梦。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第一个就会斩杀诸葛亮,第二个死的就是关羽

三国英才辈出,刘备统一梦终结

东汉末年,天下已呈现乱象,群雄割据,黄巾农民起义标志着汉室的衰亡。在这样的乱世中,有人仍秉持着匡扶汉室,解救百姓于水火的宏愿。刘备就是其中一个,他与关羽、张飞结为异姓兄弟,共同起兵,一心要扶汉中兴。

刘备原是汉室宗亲,号称“大汉皇叔”,借此旗号吸引了不少人才加入麾下,开启了他逐鹿天下的征程。智囊团中有当时一等一的政治家诸葛亮,一手提拔了这个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小将军。诸葛亮的谋划和策略,让刘备占据了荆州和益州,一跃成为与曹操、孙权并驾齐驱的一方诸侯。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第一个就会斩杀诸葛亮,第二个死的就是关羽

公元221年,在经历与吕布、曹操、孙权等英雄豪杰的多次激烈交锋后,刘备终于在诸葛亮等蜀国重臣的扶持下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此时的蜀汉实力空前强大,刘备也似乎离他的统一天下梦想又近了一步。

然而,历史的车轮忽然急转直下,原本看似大好的局面里却暗藏着巨大危机。刘备这个当年还是个缩手缩脚的布衣,能否驾驭好手中日渐膨胀的权力与野心,实现他的中兴梦想,还有一个大大的疑问标记。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第一个就会斩杀诸葛亮,第二个死的就是关羽

关羽失荆一败,若在刘备必斩之

在汉中之战取胜之后,刘备命关羽镇守新得的荆州。此时孙刘联盟已经破裂,关羽率军北伐中原,意图打通北上的捷径。然而这次北伐却成为蜀汉的致命伤,孙权趁机与曹操联手,关羽大军溃败,不久被吕蒙生擒处死。

荆州易手,刘备元气大伤,他一直想为关羽报仇雪恨,出兵伐吴。但诸葛亮等人坚决反对,刘备这才止住了出兵的心思。其实,刘备内心对关羽是怀有怨恨的,要不是关羽擅自发动北伐,导致荆州沦陷,刘备原本可以依托荆州这一战略要地实现北伐中原的愿望。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第一个就会斩杀诸葛亮,第二个死的就是关羽

假如刘备真的统一了天下,关羽这个当年的大失误说不定会要了他的老命。一来是丢失荆州的责任无法脱身,刘备必会追究。再者,在统一天下后,曹魏和东吴的投降武将都会来投靠刘备,他们对关羽这个老对手怀恨在心,说不定会联合弹劾关羽的过失。到时候刘备为了政权稳固,只怕要将关羽处死以谢天下。

当然,如果关羽在突围成功到成都之后,继续立功,刘备或许会网开一面。但关老将军晚年力衰,想要再创辉煌恐怕难上加难。所以不管怎么看,关羽在刘备一统天下的王朝中活不长久。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第一个就会斩杀诸葛亮,第二个死的就是关羽

其实,刘备心中对关羽也是颇有怨言的。关羽虽然武艺高强,可治军方式却独断专行,麾下文官难以奏事。他为人孤傲,不拘小节,这在荆州之战时就已暴露无遗。当时荆州士人见关羽拒绝接济百姓,纷纷唾弃关羽为“匹夫”、“羯胡”。关羽不仅毫无悔改,还大杀荆州士人以儆效尤。这使刘备对关羽颇为失望。

再者,关羽北伐时擅作主张,不与刘备商议,导致蜀汉丢失荆州。刘备为人极具政治头脑,他明白关羽这样的独断专行终将祸国殃民。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第一个就会斩杀诸葛亮,第二个死的就是关羽

若刘备一统天下,定会加强皇权,关羽势必成为其打击对象。所以即使关羽成功突围,刘备也必会找个由头将其处死,以绝后患。

刘备为何对关羽愈发疏远?关键还在于两人兴衰态势已异。刘备日渐稳固局面,关羽却一败再败。刘备需要的是稳健的军政体系,而非关羽这样难以管束的武将。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关羽都难逃一死。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第一个就会斩杀诸葛亮,第二个死的就是关羽

张飞部下谋反,刘备统一或更艰

张飞是刘备的异姓弟弟,性格直爽冲动,虽有过人之勇但治军能力有限。在关羽死后,张飞极力支持刘备报仇伐吴。但因其暴跳如雷的脾气,他在出征前屡次大打小骂部下,终引起范、张二人的不满,在路上突然下手刺杀了张飞。

张飞之死给刘备是一个警示,部下的谋反如果放任发展,国家恐怕难保。在刘备正式称帝之后,有人献计让他杀掉一些旧部下以消除未来的祸患。但刘备没有同意,因为他明白要真正获得部下的忠心需要政教并举。可见,刘备对统治的艺术还是有相当心得的。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第一个就会斩杀诸葛亮,第二个死的就是关羽

然而如果刘备真能统一天下,来自各路的旧将岂止几个范张而已?关、张二人尚且被部下所杀,那么刘备整合各路势力后,内讧和暗斗只会更为严重。到时候刘备不但要防微杜渐,还要处心积虑地驾驭各路文武大臣,否则他的皇位恐怕也难保。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张飞之死给刘备的启示是,统一天下后需要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带来的祸乱。刘备必须树立品格,改革治术,任用贤能之士,方能避免被掣肘甚至被推翻的结局。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第一个就会斩杀诸葛亮,第二个死的就是关羽

刘备深知,想要一统天下,单纯依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可怕的是来自内部的背叛与离间。张飞之死正是对刘备的一个警醒——要小心部下,防止权力集中过度导致内讧。这也是刘备制定政策必须慎重的原因。

且不说关羽张飞,即使是刘备最信任的诸葛亮,也难保不生异心。刘备需要思考如何建立合理的政治体制,既能发挥臣子才能,又能防止权力膨胀带来的祸害。这需要加入一定的民主因素,而不仅仅是武力的统治。刘备明白,武力可以

天下格局,但维系天下秩序还需要更为深邃的治国之道。所以张飞之死的启示是,刘备自己也不能贪恋权力,而要建立开明的政治理念。天下英雄多是性情中人,刘备必须处变不惊、化险为夷,才能赢得人心,达成真正的大一统。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第一个就会斩杀诸葛亮,第二个死的就是关羽

诸葛亮内政拙,刘备必斩第一

诸葛亮是刘备麾下最重要的谋士,与庞统并称“凤雏”。他出谋划策,才带领刘备占领益州,在蜀汉创业时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刘备甚至在临终时把孤儿寡母托付给了诸葛亮,可见两人关系之深厚。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诸葛亮的贡献就否定他的问题。诸葛亮在对外用兵方面很有才能,但处理内政时则显得十分笨拙:首先,他无法很好地协调东州豪强和本土势力的关系,让刘备心生芥蒂;其次,他的亲族诸葛瑾和诸葛恪都在东吴任职,关系复杂;最后,他在荆州时无法约束关羽,导致关羽与麋芳等人关系恶化。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第一个就会斩杀诸葛亮,第二个死的就是关羽

这些问题在刘备统一天下后就会成为致命弱点。各路文臣见诸葛亮政绩不佳,必然弹劾他失职;本土势力也会乘机加以离间;甚至他的吴国亲戚也会被人诟病。到时刘备为了政权稳固,只怕诸葛亮将成为首先被其献祭的对象。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诸葛亮是刘备一统天下后最有可能被其处死的人选。刘备既要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祸患,也要防止文臣掣肘朝政,那么功高震主的诸葛丞相就势必要被其斩首以谢天下了。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第一个就会斩杀诸葛亮,第二个死的就是关羽

诸葛亮的确政治经验不足,但刘备也明白要想统一天下,需要依靠像诸葛亮这样出色的谋士。所以刘备不会轻易处死诸葛亮,而会想方设法发挥他的才干。刘备需要做的是在兼济众议的前提下,适当制衡诸葛亮的权力。

具体来说,刘备会设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使诸葛亮的地位不再独一无二。同时加强法制约束,保证政令公正合理。再则,刘备会亲自处理内政中许多重要事务,避免过度依赖诸葛亮。刘备也会设法疏导诸葛亮与其他势力的关系,防止矛盾激化。

倘若诸葛亮志趣高远、行为失察,刘备会严厉规劝,使其知难而退。就像曹操对司马懿那样,既利用其才干,又防止其专权。刘备需要做的是引导诸葛亮成为忠心之臣,而非仇敌。处死诸葛亮对刘备的大业无益,反而可能引发动乱。因此,诸葛亮想要在刘备王朝中顺利退位,就看他是否知进退,顺应大势。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第一个就会斩杀诸葛亮,第二个死的就是关羽

结语

刘备一生与天下英雄豪杰较量,功败垂成之时却因为种种变故竟未达成统一中原的心愿。假使历史轨迹稍有不同,刘备统一天下的大业似乎也指日可待。但是,从刘备身边出现的种种危机看,这位汉室宗亲即使真的完成了北伐中的原大业,也必然会面临棘手的内忧外患。

内部宁可失去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一大批重要助力,也在所不惜;外在还需防范各方势力的连合反扑。可以说,刘备的统一之路,即使他身在其中,也将是居安思危,刀刃向内的苦难之途。历史虽然没有如果,但借此我们可以审视一个帝王的心路历程,更可以看到统治者面临的种种两难困境。这些困境,恐怕不是任何个人力量都可以逾越的。

刘备的智慧就在于,他看到了这些潜在危机,并思考如何化解。他不是单纯依靠武力,而是试图建立启迪人心的政治理念。正因为深知统治的艰辛,刘备才更有施展抱负的动力。他在失败时不沮丧,在成功时也不狂妄自大。正是这种气度,使得刘备获得了如此广泛的支持与拥戴。

所以历史虽然残酷,但刘备并未被其打倒。相反,他在历史洪流中闪闪发光,成为一代典范。统一天下是任何君王的夙愿,但真正伟大的是刘备对此过程的思考与落实。我们应当缅怀这位开国之主的宽广胸怀与深邃睿智,并在当今乱世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