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来聊聊最近#云之羽倭风#的话题吧!

说实话,作为一个打假影视“倭风”近20年的人,《云之羽》算是诸多影视中“倭风”比较不典型的那类,也就是很多网友说的“擦边”。之所以讨论度比较高,一方面是大家目前对于“倭风”的敏感度提高了,毕竟不需要10年前,5年前我去指出影视中的日韩风问题都要反被唾沫星子淹死,很多文章反过头来被举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影视资源对于许多走流量路线的明星来说尤为重要,服化道的网络舆论便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战场”。

但在这场“猎倭”与“反猎”的网络口水仗里,更有意思的是看似敌对的双方所表现出来的“共性”问题。

《云之羽》的“倭风”是观众敏感,还是剧组隐蔽?

我们先来看这几个网上讨论度比较高,并且yxh和目标观众着重反驳的几个例子——

“菊花”瓦当还是“莲花”瓦当?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如果我们抛却图形的意义只看图形本身,就能发现这种呈现放射状的圆形图案是很容易被设计出来。这里的“容易”指的是不同的人在彼此不交流想法的前提下,就设计出相类似的图形,也就是殊途同归。

事实上也是,这种多瓣造型的瓦当文物在中国就很多,比如下面这种常被“莲花纹”的,其实就跟剧中出现的很相似。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莲花纹瓦当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莲花纹瓦当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莲花纹瓦当

剧组应该也发现了这点,相关yxh上也做出了反黑,或者叫澄清吧。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截图

但瓦当这点,不论是论证还是反驳#云之羽倭风#问题都显得过于边缘,因为古装剧组不论是使用影视城的建筑还是自己搭一个,恐怕都不会将设计细化到瓦当上,除非瓦当参与了剧情发展。但在如此细节的地方找寻“倭风”的痕迹,就难免让目标观众觉得是“搞针对”。

但这也暴露出来一个问题,大多数“猎倭”人他们找寻“倭风”的方式往往也只有与自己认知的日本图形进行比对,仅仅从外观是否相似出发来论证,这种论证方式本身就不够牢固(论证与论点无关),才使得反驳起来也十分轻松,一边找日本图片证明,另一边就找中国文物澄清,然后就等着大数据根据已有的偏好推送符合自己预设立场的内容,大家都义愤填膺地活在自己的茧房里。

日本“富士山”还是中国祥云旭日?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这是另一个吵得比较凶的例子,一方觉得出现了富士山,另一方则觉得这分明是个中国纹样,空口鉴“倭”的人反而其心可诛。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截图

△ 网络截图

这条倒是没看到剧方的yxh出来澄清,其实这个反而是剧组自己设计自己做的,只要设计师不是什么实习生从此相忘于江湖了,拉过来问问不就清楚了吗?既然剧方没找到设计师,那我就来回答一下吧,这件被很多人称作是“屏风”的布景其实就是杂糅了几件正仓院的夹缬文物。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山水夾纈屏風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紺夾缬絁几褥(左)与麟鹿草木夾纈屏風(右)

是不是很明显?剧组设计师就是直接从上面的几件正仓院藏品里,抓了山水屏风里的山,麟鹿草木屏风里的树,以及绀夹缬絁几褥里的禽鸟,并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添加了一些零碎图形。

这一次,由于双方都无法举出相似度足够高的图形,纯纯就沦为无聊的“意气之争”。

但除了山水屏风,另两件其实算是出镜率比较高也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正仓院文物了,但可惜参与网络辩论的“攻”“守”双方都不认识这几件文物,生生把“仗”打歪了。问题其实就在于,双方都过于“迫不及待”了,而双方其实是半斤八两的无知(我得罪人的原因找到了,非但不爱站队,还直接把双方的桌子都给掀了)。

尽管,#云之羽倭风#的正反双方都很有自信的自己具备一眼就看出来服化道是华是倭的能力,但恕我直言,你俩真没有,你俩都没有!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因为缺乏“国风”,“倭风”才趁虚而入!

在我看来,不论是否“擦边”,影视陷入“倭风”窘境的根本原因还是不够“国风”。当然,这里的“国风”指的不是一些潮牌设计、平面设计上的关键词,而是真正从中国文化浸润出来的审美惯性。

难道就没有人疑惑,不论上面那个道具是否倭风,它挂在那里都很离谱么!?当影视需要大量为了装饰而装饰的道具,而设计师本身又缺乏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那么设计师成长过程中所接触过的、所了解过的“文化”便会在此时冒出来,在设计师的笔下手下显露出来。而我们这一代,显然,离日韩太近、离中华太远,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影视里的“倭风”看起来很“擦边”的原因。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其实这些设计是相似的,至于被“定倭”或各种格式的“以X代华”往往取决于网友的心态,以及最先煽动的翅膀,因为它们都不够“华”,才充斥了那么多令人存疑的设计元素。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而对于《云之羽》的目标观众来说,更大的“愤慨”恐怕是,大家都这么做,就应该是正当的,为什么就只说我有问题呢?的确,很多现象放在之前的热播剧上,非但不算“倭风”,反而算是某种夸点呢!

发型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同样是抛开本质看表象,就会发现这个妆发师格外偏爱为女性梳八字中分并能遮挡住一部分面颊的造型。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截图自云之羽官博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截图自云之羽官博

妆发师还在前不久晒了一个李一桐的古装造型,思路也与此类似,这显然是她所理解的“古典发型”。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图片来自侍慧Vicky微博

但这也是很多人所理解的“古典发型”。且不说古装剧了,汉服网红也这么梳呀,《云之羽》目标观众举的例子里就有大量是汉服装扮。这是否“倭风”可能很难评,但它绝对不“国风”,而是一种网络流行古风。那《云之羽》目标观众“喊冤”也的确情有可原,毕竟这些都是过往的影视里流行过很多遍,也被追捧过很多次。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恐怕《云之羽》的团队估计也纳闷吧,这等于是被市场验证过的“成功模式”,偏偏在我这里就失灵了,这是为什么呢?

跪坐

跪坐的问题就更典型了,毕竟2015年《琅琊榜》就这么坐。我在知乎指出这样有倭风的问题时,喷我的答主有好几页、能拿几千赞,我其实和《云之羽》一样困惑,这样坐到底能不能被观众接受?还是这本就是一种像《货物崇拜:古装影视那些肤浅的模仿,为何总能获得追捧?》里提到,观众是根据自己对剧的好恶来定剧中服化道的善恶呢?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但你要是问我,这种程度的“倭风”该不该抓?那我一定说“该”!因为,我记仇,开头就提到我打假影视“倭风”近20年,也就是从“倭风=汉唐正宗”那会儿就开始打了,为此挨过的骂、被泼过的脏水不计其数。目前对于“倭风”的过度敏感在我看来更像是对那个时期的一种反弹,对于群体而言,却也是一种盲目下的两种方向。

消除“倭风”是一场全身大手术

要消除“倭风”,仅靠目前的这些“猎倭”“鉴倭”是没啥用的。简单来说,就这点水平,闹出笑话是轻的,早晚是会耽误出大问题的,还记得文化输出超话最闹腾的那会儿,连大陆博物馆与外国的正常学术交流都拿出来贴“大字报”。与其说是“好心办坏事”,还不如说是“蠢即是坏”“自私是愚蠢之母”。

但有卧龙的地方就会有凤雏。打击“倭风”的方式形似“打地鼠”,剧组的做法也只是哪漏堵哪,网友指出那个元素存疑,那就哪个元素搁置不用。这里可能有误伤的,也可能是存有争议的,但对于剧组来说反正都是规避风险。只不过,这样的方式很难有超前的预见性,很多剧开拍的时候、路透的时候都好好的,播出时大家的认知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遇到档期延后则面临更大的变数。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有时候也不是剧组不想改,而是无从改起,他们往往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跟地毯盖小强一样,希望别人也是眼不见为净。

比如跪坐算是如何解决“国风”“倭风”里比较有典型性的一个问题了。中国有跪坐的历史不假,但中国席居的历史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这就意味着除非经过专门的系统的了解,否则我们脑海里的跪坐大概率只有日本那样的。模仿日式跪坐,最典型的问题就是直接就在布景房间的地板上坐着,或者就多了坐垫。有时候这都很难说是日式的跪坐,更像是日料店提供的跪坐环境。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解决这个问题却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光道具置景这些方面都会被明显影响。以老版《三国演义》为例,除了专门制作的道具,剧中的家具尺寸、连窗户高度都是专门调整过的。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否则就会出现《云之羽》和很多古装剧里那样,窗和门都明显是高足坐具时代的产物,人物跪在地上的姿态显得格外低的情形。这种与场景形成强烈的反差,观众不联想到些什么才奇怪吧。

服装、妆发这些也一样,如今影视剧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习惯,只能做简单的替换,并无法从根部上有所改变。

比如《封神第一部》让男演员留长发,但最终也只是改变了本来需要贴头套的发际线问题和头部前区的蓬松度,但发髻的梳妆方式依然是古装剧式的,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云之羽倭风:影视的“猎倭”与“反黑”,狂热背后是什么淹没了国风?

△ 网络图片

有钱有闲有大项目如《封神三部曲》,看似要垫付许多影视工业的问题,却依然只能做出最常规的答卷,其他显然就很难了。

“倭风”对于影视来说,目前更像是主要演员塌房,是一种能预见但难预料的风险,要么规避,要么硬顶,这也是为什么“猎倭”一方更鼓动大家打举报电话对影视剧进行下架,因为归根究底这不是个投资中的原则错误。

只不过对于《云之羽》来说,它的导演就是风险本身,也的确有很多观众是因为导演之前的问题而做了“有罪推定”。但这个冤不冤呢?倒也不算冤,因为过往的问题未能真正清算,自然会将好恶延续至今,就像几年前、十几年前的“倭风”影视没有真正被拨乱反正,我们对此的隐忧自然会使他们放大观察后续的影视。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 春梅狐狸 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 所使用的图片、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