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钱就能当官?嘉庆年间可以买官,人数竟高达22万!

作者:历史转转轮
清朝一个和尚竟花钱买官当市长,嘉庆得知后非常恼火,下旨将其发配边疆。

清朝末年,国内造反起义不断,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国库逐渐空虚,为缓解压力清政府出台捐官政策,很多官职都是明码标价,有钱就能当官。

有钱就能当官?嘉庆年间可以买官,人数竟高达22万!

当时,能买到哪些官职,最大的官又能买到哪个职位呢?

按照嘉庆年间政策,从八品县丞,到从四品的知府都可以买,最大可以买到正四品的道员。再往上,吏部的官职不可买卖,因为吏部作为六部之首,权责重大。

有钱就能当官?嘉庆年间可以买官,人数竟高达22万!

当时有一个和尚叫王树勋,山西人,因家境困难跑到京城广慧寺出家当了一名和尚,由于能说会道,号称能占卜看相,

忽悠了很多达官贵人慕名前来供奉,于是王树勋慢慢的积累起很多人脉,也积攒了不少财产。

有钱就能当官?嘉庆年间可以买官,人数竟高达22万!

他的香客之一,山东巡抚伊江阿帮他疏通关系后,他出资捐了个通判,于是一个和尚摇身一变,成了掌管刑狱的官员。

王树勋上任后继续上下打点,不出几年竟升为襄阳知府。

嘉庆十七年,京城的刑部尚书金光悌儿子生病,还专门大摆香火,将王树勋请到家里,请他占卜吉凶,消息一时传遍京城,议论四起。

有钱就能当官?嘉庆年间可以买官,人数竟高达22万!

朝廷内有人气不过,于是向嘉庆参奏,嘉庆调查后大怒,因为按照政策,是不允许和尚捐官的,而这个家伙还一路高升,实在荒唐,于是下令将王树勋发配到黑龙江去了。

《清史稿》载:“嘉庆二十年,刑部疏,审明知府王树勋即僧明心,蒙混捐保职官。得旨:枷号两个月,遣戍黑龙江。”

在清朝可以随意买官,如果买个市长当,需要花多少钱?

在清朝,想要谋求一官半职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科举考试,另一个就是通过捐纳,说白了就是花钱买。

有钱就能当官?嘉庆年间可以买官,人数竟高达22万!

从八品县丞到四品道员都可以买,那买不同级别的官职各需要多少钱呢?

按嘉庆年间的价码,八品县丞是980两,七品知县4620两,六品主事4620两,五品郎中9600两,从四品知府13300两,而最高的正四品道员,则需白银16400两。

如果换算到现在,当时的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300元。买一个从四品的知府,也就相当于当时的市长,大概需要400万元。

有钱就能当官?嘉庆年间可以买官,人数竟高达22万!

其实在以往很多朝代都有过捐官制度,但清朝产生的贪官数量和捞钱手段尤其夸张。因为其他朝代捐官只能捐到一些虚职,不能掌握实权,且不允许升迁。

而清朝捐到的官可以正常升迁,与科举考试的官员同等待遇。另外,清朝捐官已成长期制度,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

有钱就能当官?嘉庆年间可以买官,人数竟高达22万!

康熙在平三藩时,就因为财政空虚,公开兜售500个知县的名额,每个知县职位4000两。朝廷明目张胆的贩卖如此多的官职,在中国历代王朝中都没有发生过。

当时康熙也考虑到此举的不良影响,他规定捐官的人,到任三年后要重新评估,能力不足者要革职,但实际上根本无法贯彻。

有钱就能当官?嘉庆年间可以买官,人数竟高达22万!

当时买官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是想要造福百姓为国效力吗?

当然是为了更快的捞钱。

嘉庆年间花钱就能买官买文凭,买官人数多达22万

拿知县举例,买一个知县需要花4600两银子,而上任后,知县的俸禄只有60两,人们肯定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只会在老百姓身上变本加厉的再“拿“回来,

这些捐官的人们上任后挖空心思搜刮民脂民膏,比如设岗收“过路费”,

当时有些道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老百姓出门走不了多远就要交一次钱,让原本就生活艰难的百姓叫苦不迭。

有钱就能当官?嘉庆年间可以买官,人数竟高达22万!

而清政府这边,则只看到了进入国库源源不断的白银,捐纳的收入基本达到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0%以上,甚至最高达到过40%多。

有钱就能当官?嘉庆年间可以买官,人数竟高达22万!

此外,人们不仅可以“捐官”,还可以捐封典、和虚衔,也就是还可以买学历。

捐封典就是可以给祖上捐一个虚衔,或给女性长辈捐个诰命的名头。

捐虚衔的情况也很常见,普通百姓有了虚衔就可以进入士绅”行列,地位也就随之提高。

甚至,可以捐国子监的监生,也就是所谓的“花钱买文凭”。

有钱就能当官?嘉庆年间可以买官,人数竟高达22万!

在成都龙泉驿区档案馆留存的资料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户部执照》,也就是发票,上面显示一位叫苏秉权的人捐了白银108两,获得了国子监监生身份。

而后他的儿子苏国宽捐了88两,也获得国子监监生的身份。

当时的制度现在看来真是滑稽又恐怖,作为国家朝廷公然大开买官买官之门,置百姓于水火中于不顾,让本就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清加快了倒塌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