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神农集团财报新鲜出炉,产能扩张、低猪价导致亏损;多家猪企亏损

作者:兜说三农
神农集团财报新鲜出炉,产能扩张、低猪价导致亏损;多家猪企亏损

8月30日,神农集团发布上半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08亿元,同比增长44.98%;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64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1.41亿元。

事实上,亏损扩大的背后主要还是生猪行情的低迷以及公司产能的扩张,报告期内公司对外销售生猪51.30万头,对集团内部屠宰企业销售15.79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51.41%;屠宰生猪(生猪屠宰量:指生猪代宰数量+生猪自营屠宰数量)84.24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 15.94%。

虽然生猪行情低迷,但神农集团仍持续推进全产业链的建设。公司上半年拟投资20亿元投建红河州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公司旗下云南澄江神农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深加工项目也已建设完工投产,且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11.5亿元,用于饲料和生猪项目建设等。需要注意的是,低迷行情下的产能扩张背后反映了公司对资金的一定需求,据财报显示,公司报告期末短期借款为8503万元,而上年期末为0。

未来能繁母猪规划方面,据了解,目前神农集团母猪存栏接近7万头,预计年底达到10万头母猪存栏目标,同时预计在2024年公司存栏母猪规模可达17万头。

多家猪企亏损

事实上,承受亏损压力的不仅仅是神农集团。

随着业绩预报与中报的陆续披露,多家猪企上半年“成绩单”也陆续发布,部分企业相比上年同期实现减亏,但仍未改变亏损的局面。

财务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18.69亿元,同比增长17.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79亿元,同比大幅减亏。公司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表示,业绩变动主要原因为生猪养殖成本的持续下降及生猪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有所回升。

温氏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11.89亿元,同比增加30.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8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5.24亿元,同比减少33.07%。

新希望实现营业收入694.53亿元,同比增加71.23亿元,增幅为11.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83亿元,同比减亏11.57亿元,减亏幅度为27.95%。

正虹科技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0.4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0.73亿元。对于亏损原因,公司此前表示,生猪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公司淘汰部分低效能母猪,导致生猪养殖业务亏损。

*ST正邦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8亿元至20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2.86亿元。*ST正邦在业绩预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同比下降38.31%,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上升10.13%,由于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猪平均价格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使得公司依然承受了一定的业绩压力。

傲农生物实现营业收入约100.67亿元,同比增加14.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8.09亿元。2022年同期营业收入约88.1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6.77亿元。

天邦食品实现营业收入约47.36亿元,同比增加20.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2.5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83亿元。

温氏出栏量暴增近50%

从猪业生产成绩来看,上半年,温氏股份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1178.57万头,同比增加47.21%;毛猪销售均价14.58元/公斤,同比上升3.18%;销售收入207.44亿元,同比增加54.39%。虽然肉猪销量和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加,但是肉猪市场行情低迷,饲料价格较高,疫病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猪业生产成绩,即使公司猪业生产成绩逐月提高,总体上养殖综合成本仍然高于销售价格,导致报告期内温氏股份猪业亏损幅度较大。

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3026.5万头,其中商品猪2907.7万头,仔猪109万头,种猪9.7万头。共计屠宰生猪552.2万头,完成鲜、冻品猪肉销售59.33万吨,屠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6.74亿元。截至 2023年6月末,生猪养殖产能超过7800万头/年,能繁母猪存栏为303.2万头。

新希望共销售种猪、仔猪90.58万头,肥猪808.82万头,合计899.40万头,同比增长 31.33%;实现营业收入106.32亿元,同比增加28.68亿元,增幅为37%。

天邦食品销售商品猪306.33万头,同比增长47.35%,出栏规模列上市公司第四位;生猪屠宰量54.66万头。

正邦累计销售生猪298.91万头,同比下降38.31%,实现销售收入28.66亿元,同比下降41.65%;饲料业务方面,实现饲料销售收入12.24亿元,同比下降73.91%;兽药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兽药销售收入0.32亿元,同比减少43.98%;此外,公司原料贸易业务已缩减为0。傲农生物累计销售生猪292.35万头,销售量同比增长24.73%。

多举措降低生产成本

上市猪企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狠”的境地,直接原因在于养殖成本远高于平均猪价。因此,降低养殖成本成为各大猪企的竞争焦点和生存之道。今年以来,多家上市猪企开启成本竞争模式,多举措实现养殖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牧原2023年上半年同比去年出栏量类似,猪价类似,净利润却同比减亏58%,而这背后主要受益于其成本的下降。牧原股份称,对大麦、高粱、原料副产品、杂粮杂粕等原料的充分应用,不仅减少传统日粮对玉米、豆粕的依赖,也有效降低了饲料成本。报告期内,公司在生猪健康管理、疫病净化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养殖生产成绩持续改善,生猪养殖成本持续下降。根据牧原股份公开披露信息显示,2023年7月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为14.3元/kg,连续7个月持续下降。

新希望表示,公司养猪业务通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生产指标,使得养殖成本有效改善。母猪非生产天数降至32天,窝均断奶数提高到10.8头,PSY达到23头以上,断奶成本降至370元/头左右,育肥猪成活率接近90%,料肉比降至2.74。

天康生物称,为应对生猪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将通过提高管理和饲喂技术水平,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伴随近期生猪价格明显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生猪价格最高已超过17元/公斤以上。若生猪价格保持现有水平,按照牧原股份现阶段生猪养殖完全成本测算,单月或能实现盈利。

9月上涨空间或有限

7月底8月初,猪价超预期上涨,高点定格在了17.57元/公斤,价格始终未能突破18元/公斤。进入8月中下旬,猪价开启了窄幅拉扯的走势,价格重心以震荡走低为主。

8月底,随着天气转冷并中小学生开学,近几日市场看涨预期有所增强,尤其北方还叠加中元节等节假日利好,场内有一波备货行为,对需求有所拉动。

虽然,9月份市场看涨情绪较高,猪肉消费水平或将明显改善,但是,国内生猪供应以及压栏猪源集中出栏,生猪以及猪肉供应水平处于高位,叠加,冷冻猪肉集中出货,因此,9月份,猪价前景依然承压,价格上涨的空间或将有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