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碎片化阅读的第一人:中国古代汉末大儒董遇的阅读境界

作者:声音森林

在先秦封建时期,读书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有的机会。那时的社会有着明确的分封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只有这些等级的人才有条件和机会识字和读书学习。最底层的庶民家境贫寒,几乎连识字的机会都没有,就别奢谈读书了,但是他们却是社会中的大多数。

即使在秦开启的极权社会里,读书的人尽管多了些,但是文盲率依然很高,清朝时期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而文盲率较低的大宋,也是惊人的百分之八十五。所以在古代能读书是十分幸运的事情了。

碎片化阅读的第一人:中国古代汉末大儒董遇的阅读境界

汉代有个叫董遇的人,原本家住在关中,家里有一定的条件,从小就学会了识字和读书。在汉献帝兴平年间,因李傕等人在关中作乱,他和哥哥只好投靠一位朋友。董遇和哥哥基本上靠捡拾野稻子和打柴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随身带着书,一有空闲,就拿出来阅读。从那时起他便养成了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学习的习惯。后来他成为了一代大儒。

董遇曾经将自己读书所利用的时间总结为了三类,叫“三余”。《魏略·儒宗传·董遇》里有记载,现将原文节选如下: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碎片化阅读的第一人:中国古代汉末大儒董遇的阅读境界

上文的最后一句话用现代汉语说就是:“冬天是一年的闲余时间,夜晚是一天的闲余时间,下雨的日子是时节变化的闲余时间。”

上述三种时间,第一种是可供阅读最长的时间了,也是一年中固定的一段时间。在北方,一年中差不多有四五个月、甚至半年都是冬天,白天都是无法在外劳作的,也无可劳作。因此,不仅晚上,白天都是可以读书的。

第二种时间要短一些,也是一年中连续的和固定的时间。但是要利用起来这种时间是需要有条件的,那就是,如果白天的劳作不是很累很辛苦的话,就可以充分利用夜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了;但如果是很累的话,恐怕就无法夜读了。特别是春种和秋收季节会很忙很累,有时还需要连续高强度的作业,恐怕劳作完后也就无力学习了,有时一到家倒头就睡着了,连洗洗的力气都没有了。

碎片化阅读的第一人:中国古代汉末大儒董遇的阅读境界

第三种时间是最短的,也是不固定和不连续的。古代的人们无法像今天一样比较准确地预测何时会下雨。在南方到了雨季,下雨天就多了起来,这个基本上还算可以根据经验来判断的。但是北方比较干旱,下雨较少页较难预测,但是不下雨的干旱天气倒是可以根据经验来确定的。

以上就是董遇所利用的三种读书时间。董遇就是通过充分利用和抓紧这些一段一段的“碎片化”时间来读书学习的,而且将此习惯长期坚持了下来,后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董遇是古代第一位“碎片化”阅读的人呢?现在我们就来分析和尝试着给出一些理由。

首先,董遇是将一切可以利用的较短时间(或空闲时间)与读书学习结合在一起的人。他既是这种结合的观念提出者,也是这种结合的实践者。尽管将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并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可能在董遇之前早已有之了。

碎片化阅读的第一人:中国古代汉末大儒董遇的阅读境界

其次,董遇是比较系统地提出和总结了碎片化时间来学习的思想的第一人。他将碎片化时间分为三类,即我们前文所说的,这就使得这种用于学习的时间比较系统的呈现给了人们,这在他之前还未有过。

再次,董遇不仅是这种思想观念的付诸实施者,还是这种思想的传播者和教育者。他不仅按照自己的理论来实践,还将这种理念和实践推而广之,教育和引导他人。

最后,按此方式,董遇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董遇为《老子》作了注释;对《春秋左传》也有颇有见地;还写成了《朱墨别异》一书。

综上所述,董遇是将这四点结合在一起的第一人,用一句说说,那就是:董遇是中国古代碎片化阅读的第一人。或者说,他是“前碎片化”时代的“碎片化”读书的第一人!

读者可以看到,我们并不是通过中西史学的考证得出来这个结论的,而是通过上述的分析和解读来得出这个论断的。

碎片化阅读的第一人:中国古代汉末大儒董遇的阅读境界

就古代而言,这“三余”其实是上天给人们留出来的时间,在这些时间,有条件的人们既然不去劳作,那就不要浪费这些时间了,可以做点其他的事情,当然包括读书学习了。

而就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而言,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是我们能够主动把握的吗?可以说,我们已经生活在了一个碎片化的时代,碎片化生存体现在许多方面:碎片化空间、碎片化时间、碎片化信息和知识、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消费、碎片化工作等等。

如今,我们随时可见所谓的“低头族”。这种说法带有明显的贬义,但是我们认为,低头不一定是在玩游戏,也不一定是在看短视频,更不一定是在消磨时光。低头看手机总是在获取某信息吧?它总是有意义的吧?

过去是开卷有益,现如今成了“开机有益”了!

我们还认为,不论是乘坐交通工具、还是闲暇时分、还是做其他不重要的工作,我们可以读、看、听。这比以往更为方便和有利于我们获取信息了。手机里无数种电子形式的书,它大大方便了我们的获取。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阅读,一有空闲就拿起手机来“看”,读文字、看视频、听语音等等。

碎片化阅读的第一人:中国古代汉末大儒董遇的阅读境界

或许是受后现代主义观念的影响,我们使用碎片化的观念来指称我们生于其中的这个时代;也或许是受互联网的现实影响,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所具有碎片化特点来称呼这个时代。

碎片化一改以往我们看待和理解世界的那种“宏大叙事”的方式,而是使用分割的具体、短小、细致、入微的方式来看待和重构我们的世界,至少我们有了两种方式来看待世界,就此而言,就是一种进步。

最后,我们也想提一下,碎片化能带来许多好处,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问题。别的不说,长期的碎片化生存会给人们带来某种程度的焦虑。这些负面影响是需要我们予以重视的,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