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影片《为奴十二年》(2013)的历史背景就建立在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黑奴走私的猖獗时期,该片改编自黑人所罗门·

作者:暮时史分

美国影片《为奴十二年》(2013)的历史背景就建立在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黑奴走私的猖獗时期,该片改编自黑人所罗门·诺瑟普所著传记体小说《黑奴十二年》(1853),

由史蒂夫·麦奎因遵循着现实主义风格,用平淡的线性叙事,展现出主人公所罗门从自由黑人到黑奴的人生悲剧。从题材上来看,这是一部关于种族歧视问题的影片,黑人所罗门为争取个人的自由与尊严,苦苦奋斗了12年。

导演麦奎因用他一贯专注于主人公本人的拍摄风格,将影片局限于所罗门个人的所见所闻,形成典型的小格局叙事风范。该片无意刻画美国蓄奴现象严重时所发生的宏大历史事件,只着意于黑奴的真实生活细节,在细节中展示特定背景下的个体命运。当观众为所罗门个人命运唏嘘的同时,也见证了一部浓缩了的黑奴血泪史。

所以,该片于2013年11月8日在美国正式上映之后,很快成为一部用现实主义风格陈述奴隶制和种族歧视问题的著名影片,并斩获多项大奖。而从叙事风格的角度来看,小格局叙事、浓缩历史成了这部影片的显著特色。

导演麦奎因拍摄《为奴十二年》的用意,就是要将一段残酷、血腥且真实的历史还原,男主人公所罗门作为事件的亲历者,成了故事的唯一直观者和隐性陈述人。

在影片里采用这种传统而平淡的叙事风格具有一定的风险,比如:贩卖黑奴的历史有400多年,而所罗门所经历的12年不过是其中的短短瞬间,如何能让这12年成功地再现400多年的黑奴史呢?为此,导演麦奎因一定在熟悉美国黑奴历史方面下过不少工夫,因为在他精心设计的电影语言里。

观众看到了他对黑奴发展史的完美浓缩。如果观众细看影片中的每一个桥段,细品影片里的每一个细节,就会将其串连成一部从贩卖黑奴到开垦美国南部,再到解救黑奴的历史。

比如电影一开场出现的黑奴站在田地里的群像,就是一幅时代感极强的画面,将观众迅速带入到19世纪的美国黑奴种植园里。在所罗门沦为奴隶的情节设计上,导演大力强调所罗门被拐卖的情节。

从影片中的拐卖者把所罗门藏在车厢下面深夜运的细节,以及没有在市场拍卖黑奴,而是把拍卖地设在卖主的客厅里来看,这显然是一场走私黑奴的行动,其所表现的就是公开的奴隶贩卖已被法律禁止、非法的奴隶走私非常猖獗的历史背景,与19世纪40年代的黑奴拐卖者为得到黑奴,不惜袭击监狱、拐骗孩子、绑架妇女、诱骗醉汉的历史事实相符合。

走私者为了获得“黑色的金子”疯狂地绑架自由黑人或已有主人的黑奴,如本片开头所设计的黑奴克莱门斯被他的主人用法律段,强行从船只上夺回的细节,就是为了说明当时走私黑奴活动已猖獗到何种程度。

至于黑奴的劳动强度,在史书中也有记载:“改种甘蔗后,黑奴的劳动强度也随之加大。一般是,天刚破晓黑奴就被赶到农场去了。除了半小时吃早饭和中午最热的两个小时暂时离开甘蔗地外,其余时间都在农场劳动。

而那两个小时,也常常被挪用来干一些较轻的杂活。在收获季节,黑奴的劳动时间最长、劳动强度最大,有时达18个小时,12个小时在糖厂的锅炉房干话,外加五六个小时砍伐甘蔗。”

为了表现黑奴在种植园里的劳动强度,影片中特意安排了黑奴采摘棉花的比赛,为了完成主人规定的每天200磅的采摘数量,病弱的黑人埃布拉姆当场死于棉田之中。

这部影片,如同西方学者对诺瑟普的 《黑奴十二年》 的评论,它 “不仅仅是一次个人冒险,更多的是对南方奴隶制环境的敏锐观察”。除了上述内容之外,《为奴十二年》还涉及黑奴与白人监工之间的仇恨、黑奴的家庭与爱情、黑奴的宗教信仰、黑奴与当地土著的关系、黑奴的生存智慧等问题。

美国影片《为奴十二年》(2013)的历史背景就建立在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黑奴走私的猖獗时期,该片改编自黑人所罗门·
美国影片《为奴十二年》(2013)的历史背景就建立在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黑奴走私的猖獗时期,该片改编自黑人所罗门·
美国影片《为奴十二年》(2013)的历史背景就建立在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黑奴走私的猖獗时期,该片改编自黑人所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