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作者:峰域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邵旭峰

开门见山,如果全面来看,史上第一大帝毫无争议是明永乐大帝朱棣,其间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被严重低估——事实上,郑和下西洋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空前,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同时,郑和下西洋也发生一次人类历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下面大体看看:

一、朱棣当了皇帝。

朱棣“造反”并当上皇帝,偶然性是很大的,他有一个大他5岁的大哥朱标,朱标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就被立为世子,朱元璋成为皇帝后立为太子,19岁开始“监国”(常务副皇帝),18年后去世。

朱标其人勤勉好学、宽厚仁和,处事干练,朝野和史书的评价都颇高——很显然,如果朱标不英年早逝,真没朱棣什么事。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朱标长子朱雄英,自幼颇有朱标风范,然8岁就早夭,朱标次子朱允炆(刚开始是庶出,其母吕氏原为朱标侧妃,在朱标正妃常氏去世后被扶正),自幼偏狭而窘急,在朱雄英早夭后成为皇长孙,之后被封为皇太孙。

乃至于可以说,如果朱雄英不早夭,都不太有朱棣什么事。

但朱元璋和朱标显然对朱棣是极其看重的,也高度认可他的军事才能,所以才把第一军事重镇北平交给他,封燕王,总领北边军事,对抗鞑靼、瓦剌、兀良哈诸部。

在朱标早世前后,朱棣就多次帅兵出塞征战,经常身先士卒,更加锤炼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坚毅的性格。

朱元璋去世前,应该也是感觉到藩王尤其燕王已经成为皇太孙朱允炆的大患,但他实在不好权衡,一边是其“迫不得已”立下的皇太孙朱允炆(朱元璋对其的喜欢也远不如之前的朱雄英),一边是自己器重的儿子,还有就是北边王宝宝之后,鞑靼、瓦剌、辽东蒙古分支都在壮大强化,需要强王雄踞北边······最终使得他没有削弱诸王,只是把诸王的家眷留在京城——也算一种掣肘。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即位,不久就开始强行削藩,诸王有被逼死,朱棣为了麻痹建文帝朱允炆,在王府大量养鹅(之前他岳丈徐达就爱吃烧鹅,走到哪儿就喜欢养鹅,镇守北平也是。朱棣的王妃徐妙云也养鹅),朱允炆派去探听底细的官员一进院子,就一片鹅声,朱棣还装疯卖傻,经常在猪圈里和猪一起。

这些都很好地麻痹了朱允炆,但朱棣同时在准备起兵,在全面南下之前,他先夺取了东北方向的大宁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当时是宁王所在,有10万上下兵力),扼住了鞑靼和东辽蒙古南下的咽喉,稳住后方,然后开始南下夺权。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历时3年,最终夺取帝位。

二、当了皇帝后朱棣干了些啥?

朱棣夺取帝位后,一方面开始削藩和集权(采取比较柔和的策略,也没过强的藩王了),一方面让天下休养生息、大量减免民间赋税,几年间,天下就出现兴盛。

朱棣还在奴儿干地区招降,很快各部归附,之后几年,明朝以此为基础,先后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建立131个卫,永乐七年(1409年),大明在黑龙江入海口设置“奴儿干都司”,统辖范围,东起日本海、包括萨哈林岛(库页岛)、北抵外兴安岭,西至斡难河(鄂嫩河),对于稳定该地区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也对西边的鞑靼起到压迫和牵制作用。

借助下图,你可以观照奴儿干都司的排面——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朱棣还想在文治方面有所作为,命解缙领衔,广采天下书籍,分类编辑,不厌浩繁,第二年冬初成,朱棣命名为《文献大成》。但朱棣觉得不够,太过简单,又命姚广孝领衔重修,征召天下士子,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各书无不包罗,又3年后(1407年)成,朱棣赐名《永乐大典》。

该类书总22937卷,其中仅目录就有16卷,共11095册,总计约三亿七千万字,规模空前,对于古籍的规整、文化的传载,意义和影响也都是空前的,之后乾隆以此为基础,搞丛书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总字数是永乐大典两倍多,但永乐大典的类目要宽泛得多。

在这期间,朱棣还筹备下西洋事,建造大船的规模在百艘,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和王景弘,率水手和官兵27800余人,另有商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另有商船随行。“宝船”最大的长达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之最。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这个规模和排面,在当时的世界上,完全是一支无敌舰队。

之后几次“下西洋”(1405年1433年),有说船队规模最多在200艘以上——说明有更多的商船(包括民间商船)随行,总人数在五六万不止。

郑和的“宝船队”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乃至于最南端的好望角,其规模和综合影响和航行距离,不要说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是在世界全球,都是完全空前的。

朱棣的气魄,真正是吞吐宇内的。

朱棣不仅开启下西洋举措,还南征——永乐四年(1406)七月,朱棣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沐晟(黔宁王沐英次子)为左将军,张辅为右将军,率军攻入安南,连战连捷。朱棣下诏,改安南为交趾,设交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都指挥使司(全套省级建制),辖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于要害处设卫所,全面控制。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在搞完或开始这些巨大措施之后,朱棣开始多次北巡(1409年开始、永乐7年。之后其长期住在北京),准备北伐,用了8年,朱棣开始当皇帝后的第一次御驾亲征(之前其多次出塞征战),大军不下于50万,取得大胜。

此后朱棣又4次御驾亲征,最远到斡难河畔,给与鞑靼部、瓦剌部、兀良哈以沉重打击,然明朝的士卒由于路途遥远、饥寒疲病伤亡,损失也很大——在少数民族之上,至于耗费,则更大。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朱棣在第五次御驾亲征归途中,驾崩于榆木川(内蒙古锡林郭勒多伦县西北,阴山北麓东端)——君王死社稷,永乐大帝即便是死,也得其所。

在中国历史上,朱棣是出塞征战次数最多、规模也最大的的皇帝,总体完全是空前的,且不算即皇帝位之前的多次出塞作战,就是当皇帝后,也5次御驾亲征,每次率领的军队规模都非常之大,基本最少30万、多则50万以上,运送辎重者,不下百万。朱棣的部队中有当时世界最强大的火器部队神机营。

在朱棣之前,汉高祖刘邦在御驾亲征中,被匈奴雄主冒顿40万骑兵围困在山西大同平城的白登山七天七夜——关于当时冒顿为什么没有全歼刘邦,说法不一——个人倾向于冒顿没有拿定主意是否全面南下,其实当时他是可以在全歼刘邦部队(30多万,是汉初大部分军力)之后全面南下的,遇到的阻力肯定要比蒙古攻灭大宋简单,还有冒顿年事已高、不想把老骨头扔在异国他乡的原因,别的解释似乎都很难经得起推敲。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隋炀帝时候,曾领兵二三十万出巡边塞,邀突厥可汗“会猎”于草原,可汗不敢应。

这些都远无法与朱棣北征相提并论,其他更不用谈····

就亲自出塞作战、御驾亲征来说,朱棣是完全傲立历代皇帝的。

综合来讲,朱棣被称为第一大帝,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三、中华和世界史上空前的郑和下西洋,也有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朱棣时期,郑和6下西洋,之后朱高炽即位暂停,朱瞻基即位再启——为第七次,之后好像再没有国家层面的下西洋措置。

几十年间(1405年-1433年),船队到南海诸国,到达印度沿岸,跨越阿拉伯海,抵达中东、波斯湾,更进入红海,沿着非洲东部海岸、或抵最南端好望角,有说船队被风暴裹挟到了南极。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船队的规模和综合影响和航行距离,在中华历史上、也在世界全球,都是完全空前的。

船队肩负的任务,首先肯定是拓展大明的势力范围和政治影响,其次是拓展大明的海上贸易,这些都靠战舰所载的强大军力保证——宝船,首先是战船,是当时全世界、也包括之前最强的战船。

请注意,船队第一注重的不是开拓商贸,而是拓展势力范围和政治影响,大明是以农耕为主的、以自给自足为基本单元的经济,没有如此大动干戈搞商贸的必要。

但即便如此,拓展商贸也是第二注重的。

你可想象当时这样一支空前强大的船队在海上航行、途径沿岸的情形——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压迫感,就如同完全无法抗衡的海上强风推动着如山脉一般的巨潮。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他们也直观感受到这支船队背后的力量,及其胸怀和财富、商机·····

船队所到之处,要么就地建立扶植一个愿意和向大明朝贡或开展商贸的政权,要么碾压式征服不服者······船队继续向前,身后的当地部落或政权已经组织船队、满载着自己的特产货物向着大明而去·····

有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这个也可套用在郑和几次浩浩荡荡的船队上。

7下西洋,极大拓展了大明的政治影响和综合商贸,结合朱棣陆地的强拓,使得华夏文明对外的影响、与外界的交往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综合远超汉武帝和唐太宗时期。

大明之前的蒙古人建立了如下版图(基本打通亚欧大陆),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伊尔汗国(主体在伊朗)已经被金帐汗国和突厥帖木儿帝国所灭亡,金帐汗国也在衰弱,而郑和的船队正在亚欧大陆南部海域浩浩荡荡向前和拓展,所到更远超蒙古铁骑。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应该正是由于大明王朝前期多次规模空前、航距空前、影响空前的海上航行,刺激和启迪了麦哲伦和哥伦布的航行——但其规模和综合波及远无法和大明船队相比,时间也晚了将近1个世纪。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最大的遗憾,在两点,一个是航行没有继续——没有在海上和之后由于文艺复兴(15世纪)和宗教改革(16世纪)崛起的欧洲文明迎面碰上,如果碰上,必然迸发人类文明完全空前的爆炸。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我们之前谈过,在朱瞻基之后,由于朱祁镇的草率出征,使得大明精锐在土木堡丧失殆尽,其被俘、被释放、又被囚禁、再重登帝位···大明以皇权为核心的观念体系被彻底击倒和反复蹂躏践踏,大明朝野从此形如槁木·····

更大的遗憾在于,当时的欧洲已经开始文艺复兴,重新接续古希腊和罗马文明,地中海上的意大利半岛的威尼斯等城市正在接续古希腊和罗马生产交换经济基础上、更加升级和健全和走向“现代化”——虽然这时候,西方的市场交换经济总体还在复苏伸展之中,但就市场交换经济的历史和积淀而言,这里是最深远的——意大利半岛和希腊半岛在公元前六七世纪就进入比较健全的市场交换,此后这种经济模式一直是主流,即使在中世纪(5世纪中期到15世纪前期),神权压制市场规则、封锁和隔绝市场范围,市场交换在两个半岛及周边被压制隔绝为畸形,但即便如此,市场交换还是主体经济模式。

这时候的大明,虽然正在进行人类史上空前的海上开拓(前面说了经贸是次要的),但本有的市场交换和体系,都非常单薄脆弱,主体经济是以农耕为主的、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元的自给自足和封闭经济,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建构健全的····

朱棣以完全超常的、也可以说完全另类的思维,推动力度和规模空前的、距离空前的航行——郑和已经深入红海,但当时的苏伊士运河没有打通、还在壅塞之中,只能原路折返——他们距离地中海已经不足两百公里!

史上第一大帝应该是谁?在位时出现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郑和应该在红海岸边盘桓了很久···

郑和的船队还一路向南,一直抵达南非好望角,但终究没有北上到地中海····

以自给自足农耕为主要经济生活模式的民族,派出史上最大的船队,连续多次,终究没有抵达全球市场交换最成熟悠久的地域——两大最应该碰撞的文明就这样近在咫尺却失之交臂!

假如当时郑和的船队从非洲好望角北上进入了地中海,那地中海的商贸船队必然源源不断前往大明,然后双方会联手疏浚苏伊士运河——这对当时的欧洲很难,但对大明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正在复苏和重新站起来的欧洲市场经济,必然注入空前的大力和蓬勃发展,而大明的商贸交换会成倍提升,并刺激内地的经济发展和转换——中华民族提前进入市场开放经济都不一定。

如果是这样,那陆地的经贸线路也会相应强化。

或许两大文明会提前开战,但也会想一切办法让自己更强,基于当时的情形,个人更看好大明——之后的大明可能搞“明治维新”,工业革命也可能首先在中华大地开始。

之后的世界历史,必然会被重写······

这是人类史上最可惜一次错位。

公号:邵旭峰域

备:邵旭峰传媒